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16分) “不假思索”的肌肉记忆 ①我们都知道记忆的功能是由大脑完成的,然而鲜...

(16分)

“不假思索”的肌肉记忆

①我们都知道记忆的功能是由大脑完成的,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当人们需要记忆一些必须由身体参与的技能和运动时,除了通过大脑进行记忆之外,肌肉自身也会自觉启动记忆功能。

②肌肉记忆虽然听起来很陌生,但在生活中却相当常见。用筷子、骑自行车、跳舞、做体操、演奏乐器等等,无一不需要肌肉记忆的配合。就拿弹钢琴来说,有时候一首曲子弹到一半,突然想不起后面的谱子了,这时候无论你怎么绞尽脑汁地回忆,都没有任何进展。但是,如果你能从头开始,再弹一遍曲子,很可能到卡壳的地方就自然而然地顺下去了,这就是你身体的肌肉记忆在起作用。

③再比如打羽毛球,所有人都可以用大脑记住一系列规则和技巧,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个没有经过训练的普通人可能和林丹打得一样好吗?

④林丹之所以成为“超级丹”,不是因为他脑子里羽毛球理论记得比任何人都熟,而是因为他的肌肉在大量的练习中熟记了各种球的应对模式,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自动给出反应。其实不难理解,当外界刺激出现时,如果完全要靠大脑支配身体肌肉,需要的时间较长,而肌肉依靠自身的记忆支配身体就要快得多了。如果你恶作剧突然偷袭一位武术高手,即使这位高手是你的亲人,你也千万不要以为他会对你手下留情,因为身体的反应绝对要快过大脑,当他后悔时,你可能已经被打残了。“不假思索”就是肌肉记忆的真实写照。

⑤事实上,肌肉记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和普通记忆一样,也起源于大脑。当我们的身体学习某种新的技能时,大脑就会激活身体上所有需要配合的运动单元来帮助我们完成一系列的动作。

⑥一旦我们的肌肉纤维从大脑处获得了移动的信号,它们便会开始反馈信息。当我们做出某种动作时,肌肉、肌腱以及关节中的“传感器”便会持续不断地将身体当前的空间位置反馈到我们的中央神经系统当中,以便肌肉得到下一步行动的信息。

⑦这一过程是从大脑到肌肉的一个持续不停的反馈循环,久而久之,我们的大脑会创建一条穿过中央神经系统的路径,从此,肌肉的动作也就不再需要一次次通过大脑的指示,而是可以自动进行了。这些一次次经过的路径也就变成了所谓的肌肉记忆。

从肌肉记忆的原理中我们不难看出,想要构建肌肉记忆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动作重复的数量。在刚开始学习某种技能或运动项目时,我们还是需要通过大脑来控制身体协调的,只有在一次次的大脑和肌肉反馈循环之后,才能构建出便捷的路径,形成肌肉记忆。

⑨肌肉记忆有个特点,那就是形成以后便很难忘记了,即使我们很长一段时间不再重复那些动作,肌肉记忆也会潜藏在我们的身体中,一旦需要使用就会被再次激活,其效率远比新学者的效率高得多。比如,专业的运动员即使中断训练长达20年,当其再次重新训练时,所需要的时间也比那些新手要短至少40%。

⑩一般来说,记忆花费的时间长,遗忘所需要的时间也就越长,而肌肉记忆是在长期的重复练习中形成的,因此遗忘得慢也是理所当然喽。(作者:李苗苗。有删改)
1.肌肉记忆为什么可以“不假思索”?(4分)

                                                                               
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4分)

                                                                              
3.第⑧节画线句中“想要构建肌肉记忆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动作重复的数量”的“最”字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4.你和小明一起去游泳,他虽然学过,但已经好几年没下过水了,有些犹豫。请你结合文章相关内容,鼓励他大胆游泳。(4分)

 

 

1.肌肉从大脑处获得移动信号,便开始反馈信息。(1分)在一次次的大脑和肌肉反馈循环之后,就能构建出便捷的路径,形成肌肉记忆。(1分)从此肌肉的动作可以自动进行,不再需要大脑的指示。(2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2.逻辑顺序(1分) 先举例说明肌肉记忆在生活中很常见,(1分)再说明肌肉记忆“不假思索”的原理,(1分)最后说明肌肉记忆“形成后很难遗忘”的特点。(1分) 3.不能,“最”是表程度高到不能再高,指出动作重复的数量是构建肌肉记忆至关重要的因素,如删去,就不能充分表明动作重复的数量对构建肌肉记忆的重要性,这与原意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示例:小明,别怕!你学过游泳,肌肉是有记忆功能的,形成以后很难忘记。你下水游几分钟就能找回熟悉的感觉,快来试试吧。(结合文章内容,2分;用鼓励的语气,2分。共4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所说明的事理的探究。“不假思索”是在第4自然段结尾提出,所说明的理由要在后文去找,细读第6——9自然段,可知肌肉记忆“不假思索”之因。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说明顺序的辨识。本文是篇事理说明文,本文由生活现象引出所要说明的事理,然后重点说明了“不假思索”的肌肉记忆的原理,最后说明这种记忆的特点。这是逻辑顺序。 考点:分析说明顺序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掌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体现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选用上。 主要是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方面的修饰限制性副词和数量词等词语。“最”是表程度的词语,强调动作重复的数量是关键的因素,去掉后不能体现这一点。 考点: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联系实际理解说明文所说明的事理。只要结合选文所说明的“不假思索”的肌肉记忆原理鼓励小明大胆游泳即可。注意:要结合文章内容,并用鼓励的语气。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6分)

自我雕琢

①有个小男孩为父亲看守木桶,他每天晚上把所有的木桶擦拭干净并摆放整齐。然而,令男孩生气的是,他放好的木桶往往一夜间被风吹得东倒西歪。为此,小男孩很委屈地哭了。父亲摸着小男孩的头说:“孩子,木桶太轻了,要想不被风吹倒,只有加大它的重量。”男孩苦思冥想了好久,他挑来一桶桶水,倒进那些空空的木桶里。从第二天开始,那些盛满水的木桶就再没有被风吹倒过。

②漳州石雕园的石雕造型优美,形态各异。其中“自我雕琢”的石雕寓意深远:一位体格健壮的青年,手握铁锤,刻苦磨炼,为拥有完美的形象不懈地自我雕琢,不断地自我提高,以达到理想的境界。

③木桶、石雕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许多成功人士都是经过自我雕琢,攻坚克难,一步步登上成功的殿堂。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二十年临池学书,才有在书法上炉火纯青的造诣;徐悲鸿刻苦努力,奋发向上,才不愧对艺术大师的称号;邰丽华不懈努力,以精美灵动的《千手观音》演绎着聋哑人的美丽与坚强,深深地打动了中国和世界。凡人与伟人,成功与否,大都不是输在起点,而是在走向成功的过程中是否具有自我雕琢精神。

④自我雕琢需要静心。俗话说:“心静乾坤大。”面对物欲横流、觥筹交错的世界,必须拥有一颗宁静的心。“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就是告诉我们:在喧嚣与浮躁的生活状态里,在欲望与诱惑面前要沉着淡定,宁静才能致远。

⑤自我雕琢需要恒心。“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须知,任何一朵鲜花的盛开,都要花苞的长期孕育。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才有《本草纲目》的问世。“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自我雕琢的过程是漫长的,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是内心丰盈的过程。只要有水滴石穿的恒心和毅力,就能达到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⑥自我雕琢需要方法。外塑形象,更需内强素质。给自己的思想增加高度,高度决定视野,才足以在金钱名利前抵御诱惑;给自己的知识增加厚度,博览群书,丰富知识,浸润心灵,才可以在竞争的时代里自由驰骋;给自己的心灵增加纯度,豁达乐观,宽以待人,爱心常伴,感恩相随,才足以在漫漫人生中绽放美丽。

⑦木桶和石雕的事例告诉人们:在纷纷扰扰的社会中,我们就如风中的木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不想被任意一种“风”刮倒,就要给自我加重,雕琢自己的思想、智能、心性……让自己健全起来。这是我们立身的根本,也是走向成功的基石。(有删改)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2.“自我雕琢”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请简要概括。(3分)

                                                                           
3.选文第⑤段画线句子采用什么论证方法?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其作用。(5分)

                                                                             
4.读完本文,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谈谈你的看法。(5分)

 

 

查看答案

(16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闲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如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陆游筑书巢》)    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
1.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①有仙则(      )         ②是陋室(        )

③无案牍之形(        )        ④未不与书俱(       ) 
2.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孔子云:“何陋之有?”                                                                   

②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3.请结合【甲】段文字,说一说“陋室”的特点。(4分)

                                                                              
4.刘禹锡称他的屋子为“陋室”,陆游称他的书屋为“巢”,从中你读到了什么?(4分)

 

 

查看答案

(3分)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1分)

                                                                            
2.结合全诗内容,说出诗中的“望”字包含哪几层意思?(2分)

 

 

查看答案

诗、文名句填空(①一⑥题为必答题;⑦一⑩题为选答题,从中任选两题作答,若答两题以上,只批阅前两题)。(8分)

①淮南秋雨夜,                       。(韦应物《闻雁》)

②翅湿沾微雨,                       。(葛天民《迎燕》)

                      ,怅望青田云水遥。(白居易《池鹤》)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⑤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选答题:⑦随风潜入夜,                   。(杜甫《春夜喜雨》)

⑧欲穷千里目,                   。(王之涣《登鹳雀楼》)

                      ,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⑩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论语·雍也》)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6分)

家风,即门风,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某校开展“优良家风,我传承”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寻家风】以下是活动小组搜集到的有关家风的材料。

材料一:在宗祠的大门上,经常可以看到“德泽源流远,家风世泽长”之类的对联;厅堂上挂有“忠厚传世”“勤俭持家”“忠孝廉洁”的牌匾。这些大多是一家或一族的祖训。

材料二:“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胡适《我的母亲》)

学父亲做人,学父亲做事,学父亲对信仰的执著追求,学父亲赤子情怀,学父亲的俭朴生活。  (摘自《习近平的家风:从父亲身上学到五件事》)

材料三:下面图片反映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规矩

满分5 manfen5.com

从以上材料中,你发现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把优良的家风传承下来?请写出两种。 (2分)

(1)                                ;(2)                              

【授家风】王礼同学考试完后回到家,一进门就把书包扔到沙发上,翘起腿看电视。此时,爷爷和张大爷正在聊天。妈妈走过来说:“礼礼,见到客人要问好,坐有坐相……”王礼觉得很委屈,大声说:“没那么多规矩,你不是说考试考好就行啦!”

当地人都称颂王爷爷家教有方。爷爷晚上找王礼谈心,你认为爷爷该如何劝说礼礼?

 

【扬家风】老师想用一幅对联来总结本次活动。请根据提示补充完整。(2分)

上联:长辈言传     明祖训      下联:子孙心领神会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