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父亲,你是座耸立的山(15分) ①小镇的汽车站到了。父亲放下肩上一直背着的我的行...

父亲,你是座耸立的山(15分)

  ①小镇的汽车站到了。父亲放下肩上一直背着的我的行李,说道:“到学校给家里写信。”这是走了十几里山路后父亲说的第一句话。我答应了声,木讷的父亲就再没开口,只是默默地看车来的方向,手中拿着我简单的行李。我从侧面看了一眼父亲,内心一阵酸楚。父亲太苍老了,但我却要离家远行去读大学,他那已经布满皱纹的脸上又不知要爬上几道皱纹了,我这长子能给这个家带来什么,弟妹小,母亲身体又不好。父亲肩上的担子……我忍不住又看了眼父亲瘦小有些干枯的身体,我担心他会被艰辛的生活压垮。车来了,我跳上汽车,父亲在扎得结实的行李上又仔细地察看一遍,挨个儿拍了拍,才递给我。我站在车门口,等着父亲还有什么话,但他只是眯着眼睛,看了我几眼,终于没说一句话。车开了,父亲还站在那儿,直到变成了一个黑点,被汽车掀起的漫天尘土裹住。

  ②放寒假了,又回到了熟悉的山村熟悉的家。山村的生活依然重复单调,平平静静。父亲去山上干活还没回来,母亲正在屋内张罗着给鸡喂食。我没有听从母亲的话坐在屋里,找了把锄头上山去找父亲。

  ③村子四周都是山,山上向阳的一面开垦着许多梯田。我忘了问父亲在哪座山上,只得一个个山去寻找。我爬上一道山梁,站在高处向四周张望,见对面一个山脊上有一个人正躬着腰。那背影是我十分熟悉的,远远看去,父亲显得那么瘦小,要不是正挥着锄头,真疑心那不过是山上的一棵树,—块石头,一点也不起眼。我走过去,父亲直起腰看清是我,笑着问:“回来啦?”“回来啦。”“回去吧?”“不,锄一会儿吧。”父亲便没再坚持,我又像从前在家一样跟在父亲旁边锄起地。山坡上很静,我们都没有说话,像从前干活一样,能听见有节奏的锄地声。   

  ④天渐渐黑了,山脚边的村子里炊烟袅袅,传来女人唤鸡和狗吠的声音。父亲站起身,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拍拍身上的尘土,说道:“回去吧。”我扛起锄头,沿着小路,慢慢向山脚走去。父亲走得很慢,头上的咖啡色毡帽上有些尘土,我几次想替他掸去,但终于停住了手,我不想打搅正在专心走路的父亲。

  ⑤几年过去了,到了四年级,研究生考试开始报名了。但我却犯起了踌躇,左思右想总下不了决心,眼前老是晃动着父亲那双疲惫的眼睛,还有几个年幼正在上学的弟妹的满是热切盼望的眼睛,然而放弃多年的心血……我有些濒于绝望了,但我终于决定回家去征求父亲的意见。父亲对我的突然回家只略微有些惊讶,却没有问。吃过晚饭,收拾好后,父亲和我坐在厨房里的桌边,母亲在一旁纳着鞋底,小弟弟坐在旧桌边做他的作业。我艰难地开口了:“我想读研究生,特地回家来商量,我只是担心……”我没有说下去,看着眼前苍老的双亲,看看古旧被烟熏得昏暗的墙壁,我突然想骂自己。父亲长时间地沉默着,脸上仍是那平静的表情,母亲停止了纳鞋,一会儿看看我,一会儿看看父亲,嘴张了几下终于没说。屋子里一阵凝固般地寂静,我的心悲哀起来,为父亲也为自己。

  ⑥父亲打破了沉默,声音很安详:“考吧,别担心家里。”我刚想张嘴,父亲又说:“读书是好事,不能误了。坐了一天车,早点歇吧。”母亲纳鞋的声音又响起来了,屋内又沉默了。我没有再说什么,站起来向里屋走去。

  ⑦第二天父亲送我上路了,我们一前一后走着,和第一次送我上大学一样,所不同的是,没背行李,但我却多了份重压。车来了,父亲道:“到学校好好考。”我使劲点点头。车已经开得老远了,我还能看见父亲仍站在那儿。

  ⑧父亲,回去吧。
1.第①段中哪两个细节表现了父亲真挚的爱子之情?(2分)
2.第⑤段中哪些文字说明了“我”的“踌躇”和开口的“艰难”? (3分)
3.怎样理解“母亲停止了纳鞋,屋里一阵凝固般地寂寞”,“母亲纳鞋的声音又响起来了,屋内又沉默了”?(3分)
4.文中说父亲“木讷”,怎样理解木讷的父亲“是座耸立的山”呢?(4分)
5.请结合实际写出你对“父爱”的理解。(3分)

1.①到学校给家里写信;②在扎得结实的行李上又仔细地察看了一遍。 2.家里实在无力支付自己的学费,自己应该帮父母一把。 父亲支撑这个家实在是太艰难了;自己的“心血”要“绝望”了,自己的不懂事。 3.通过母亲纳鞋的声音的停、响,来反衬这件事的难度,表现父亲的难处和爱。 4.“木讷”和“山”在此是如此协调,山之无语,但山之巍峨,正如父亲一样崇高。 5.略 【解析】 1. 试题分析:阅读所示文段,仔细分析其中对人物言行描写的内容,根据问题找到“细节”概括说明。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阅读所示文段,找到有关“我”心理活动描写的内容,根据情节体会“我”的内心活动概括作答。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在文中找到这一情节处,了解“母亲纳鞋”当时的事件环境,从与父亲行为的关系上来分析作者这样写表现了父亲当时怎样的感受。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先理解“木讷”的意思,了解“山”的特点,两都都有“静”的含义,可能理解为父亲的“木讷”像一座安静的山,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作者是对山来表现父亲的形象高大。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可以用修辞手法说明“父爱”像什么,谈谈自己得到“父爱”的感受。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5分)

①亏得有这么一对眼睛,托尔斯泰的脸上于是透出一股才气来(A)。②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就像俊美的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丰富思想都集中在他的眉峰之间一样。③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B)。④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对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像一只猎鹰从高空朝一只胆怯的耗子俯冲下来,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⑤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⑥这一对烁烁发光的晶体具有足够的热量和纯度,能够忘我地注视上帝;有足够的勇气注视摧毁一切的虚无,这种虚无犹如蛇发女怪那样,看到她的人就会变成石头。(C)。⑦眼皮刚一睁开,这对眼睛就必然毫不含糊,清醒而又无情地追寻起猎物来。⑧它们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浅薄的信条撕烂。⑨每件事物都逃不过这一对眼睛,都要露出赤裸裸的真相来(D)。⑩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1.下面一句是从原文中抽出的一句,应填在原文(  )(2分)

在这对眼睛看来,没有办不到的事情,除非让它们陷入无所事事的白日梦中,在优雅而快活的梦境里默默无声地享乐。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2.第③句中“闪光的珠宝”指什么?“甲壳”指什么?为什么这样说?(5分)
3.如何理解第⑤句中“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和“最阴暗的灵魂深处”?(3分)
4.第⑩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
5.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上文的有大意。(2分)

查看答案

(15分)

①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②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③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④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⑤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⑥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⑦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A(刮、压、罩)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⑧雷声轰响。波浪在B(愤恨、愤怒、快激)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C(争辩、争论、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⑨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斥起波浪的飞沫。

⑩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1.从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填写在横线上。(3分)

A                  B                  C                 
2.选文用                    修辞手法突出海燕的形象。群鸟感到了风暴的先兆,                     把恐惧“           到大海深处”。而“海燕像黑色的闪电”,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5分)
3.在写其他海鸟时,作者抓住了它们的哪些特点?有什么作用?(3分)
4.第⑧自然段在写狂风时用了一系列动词,如“抱”“摔”等形象地表现了狂风的什么特点?(2分)
5.请你说说“乌云遮不住太阳”一句的深刻含义。(2分)

查看答案

语文实践活动。(共5分)

阅读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为了解中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某学校开展了以“读书 与交流”为主题的一系列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下面是一部分活动情况,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活动任务。

(1)为了解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活动小组就此对35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2分) 

  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表

读书计划情况

读书笔记情况

有无计划

百分比

是否做读书笔记

百分比

有计划

10.1%

每读必做

0%

有时有计划

31.3%

凭兴趣做

24.6%

没有计划

58.6%

从不做

75.4%

从上表可以看出  ,中学生在课外阅读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                  ;二是                      

(2)为了学生阅读的方便,学校提议在教室里增设“图书角”。面对这一提议,学生反应不一,展开了辩论。反方认为没有必要。理由是现在学生学习任务重,根本没有时间阅读;教室本身就比较狭小,设置“图书角”影响了活动的空间;另外,图书也容易遗失和损坏。假如你是正方,请你针对反方的观点和理由进行反驳。(3分)

 

查看答案

默写填空(10分)

A.啊,我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那长江,我思念那东海,                    

                                                                          

                                                                        

B.天地宽大,              

C.                ,终岁常端正。               ,松柏有本性!

D.                ,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               

E.请写出两句与春天有关的古诗名句。

 

 

查看答案

下面一段话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作修改。(4分)

①中学生书写水平逐渐下降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②中考和高考评卷已经采取了对字迹潦草的试卷酌情扣分。③一页网上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支持这一做法。④认为这样做就有可能防止改善学生书写质量差的状况。

       句,修改:                                                    

       句,修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