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1)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或多或少地都曾...

阅读下面文字,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1)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或多或少地都曾被自己的一份成熟、一个进步、一次超越……感动。被自己感动,是美丽的起点;被自己感动,是精神的升华。

请以“被自己感动”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2)最          的声音(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要求:(1)上面两题,任选一题,扣题作文;(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3)不套作,不抄袭,不能用本试卷阅读材料作为写作内容;(4)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

 

例文: 最美的声音 我独坐窗前,深黑色的天空,被窗棱划成了几块。颗颗繁星散落在那皎洁的上弦月的周围,仿佛夕阳爱抚下的湖面上泛起粼粼金辉。 夜,很美,很静…… 我面向天空,哼着那熟悉的旋律,“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这首歌不仅是我喜欢,也是我妈妈所爱的。这首歌曾陪伴了我度过许多梦乡,也包含了母爱的声音…… 那年,那天,那晚,是那个冬天最冷的一晚,屋外,大雪纷飞,狂风呼啸,大地也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白棉被。屋内,我裹着被子静静地望着灯光下母亲忙碌的背影。她在为我织围巾,她说过,外面卖的围巾戴着不暖和,自个儿织得戴着才舒服。 我缩在被窝里,只露出个头,静静地注视着母亲。虽然屋内已经烧了个火炉,但依旧抵挡不住外面的寒冷,我躲在被窝里颤抖着身子,睡不着。我不断搓着手掌,可一点温暖都没有。 母亲听见我的动静,放下手中的活儿,过来看看我,说:“怎么睡不着啊?”我颤抖着身体,说:“冷,睡…睡不着。”母亲又将火炉往床边靠了靠,脱下棉袄,盖在我身边,又坐在床边,将我抱在怀中,为我取暖。 我颤动着声音说:“妈妈,你不穿棉袄,会冷。”母亲怜爱着摸了摸我的头,慈爱地说:“妈妈不怕冷,快睡吧!妈妈给你唱个《摇篮曲》。”我点点头,看看妈妈,不作声。 母亲轻轻拍着我,轻声唱着优美的曲子。我静静地聆听着,呆呆地望着窗外飞扬的雪花。身体渐渐暖起来,母亲的发香萦绕在我身边。我抬头望了望母亲,母亲的秀发乌黑亮丽,很有光泽,可脸却被冻的通红。 我低下头,闭上眼,一颗泪珠从眼角滑入嘴里,有点咸,有点甜…… 耳畔,是母亲动听的乐曲,而我眼睛里朦朦胧胧,窗外的景色,若隐若现,我伴着母亲的声音,陷入梦境。 耳边,依稀听见:“夜深人儿静,小宝宝快长大,为祖国立大功啊,月儿那个明,风儿那个静,摇篮轻轻摆动啊,她的宝宝睡在梦中,微微地露出笑容……” 此时,我渐渐缓过神。时间一点点划过指尖,月光穿过云层,抚在我身上。 我朝母亲的方向望了望,她,老了,真的老了…… 我回过头,流下泪,泪水与歌声,回绕在如梦如幻的月光下。 母亲的歌声,永远是我心中最美的声音,任何物质,都取代不了。 “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被自己感动 盛夏,骄阳似火,酷暑难熬,树上的叶子被晒蔫了,柏油马路上冒着烟,路上汽车一辆也没有,鸟儿也失去了往日的欢闹,唯独知了在不知疲倦的鸣着,显摆着它独有的本领。 走在路上,拖着沉重的脚步,整个人迷迷糊糊的,好像要倒下来,想扶着墙而走,却发现墙面也被晒得滚烫,只得硬撑着往家赶。 路上行人不多,都和我差不多的样子,一边挥洒着汗一边痛苦的走着。 这时,在为数不多的行人中,有一位老太太,格外显眼,进入了我的视线。她牵着一条狗,是导盲狗,慢慢地,小心的走着。汗珠从她额头上一滴滴滚落,掉在地上发出“兹”的声音,手里攥着一条毛巾,颤抖着擦拭着汗水。拿着绳子的手里握着根棍子,不停地探着路。每一步都走得那么艰难。 突然,也许是太热了吧,她的导盲犬挣脱了它的绳套,独自跑向马路对面的一幢矮矮的小房,蹲在门口,用力的喘着气,想必那便是老太太的家了吧。 此刻,老太太异常着急,不停地唤着那犬的名字,豆大的汗水不断滴落,她也顾不得擦。从那苍老的脸上看出的只有焦急。但那狗,却无动于衷。 不知道心里是怎么想的,我竟然跑上前去,捡起那断在地上的绳子,并尝试着学了两声那导盲犬的叫声,准备带老太太过马路。老太太这才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了笑容,还不忘很心痛地责备了“我”两句。 我想着电视里看到的导盲犬的样子,将那绳子尽量绷直,步伐放到最慢,到了有台阶的地方停下来,让老太太下来后再前行。尽自己所能,让老太太认为我就是她的导盲犬。 到达马路对面后,将那犬的绳套与绳紧紧系牢后,才放心的离开。 望着老太太进屋的背影,心里感觉甜甜的,有酸酸的——如果以我本人的名义为老太太带路,结果便会截然不同…… 于是,我被自己感动了,不但因为在这样的炎炎夏日助人为乐;更是因为我那一刻的不求名利 ,不图回报的举动,为我的人生画上了精彩的一笔! 【解析】 试题分析:第一题,根据提示语,选择表现自己“一份成熟、一个进步、一次超越”的事例,写出这次“一份成熟、一个进步、一次超越”的艰难过程,然后谈及自己的感受,点题“被自己感动”,评价自己具备了某一种品质,对自己提出希望。第二题,文题中可填形容词,如“动听”“纯洁”“美”“难忘”等,在写作中在突出这一词的含义。“声音”,可实写,用生动的文笔描写大自然中的音响,小雨滴嗒声,轻风吹动树叶哗哗声,小溪流淌汩汩声,大海波涛汹涌的声音,林间鸟儿的鸣叫……从声音的角度描写大自然的美好,赞美大自然,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可虚写,将人物某种语言比喻成“声音”,家人、老师、朋友对自己的关怀的话语都是“声音”。比如,以前总嫌妈妈的叨唠,可经过一些事情后,深深感受到妈妈的叨唠蕴含量着母爱,感受到这是世上的“好声音”。也可以从社会事件中选材,社会上一种倡导,一个新闻人物公众人物所说的在社会上产生影响的一句话,可理解为“最美的声音”,它的“美”,或在于说出了更多人的心声,表达了更多人的期望,或给人以启迪,引起更多人的深思,或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推动了一项事业。可以结合几个方面来写“好声音”:大自然中有最美的声音,生活中有最美的声音,每个人的心灵中有最美的声音,“好声音”,是爱的声音,是真诚的声音。“心中”,即要求对这种“好声音”表达自己的认识,予以赞美,文章要用夹叙夹议的写法。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父亲,你是座耸立的山(15分)

  ①小镇的汽车站到了。父亲放下肩上一直背着的我的行李,说道:“到学校给家里写信。”这是走了十几里山路后父亲说的第一句话。我答应了声,木讷的父亲就再没开口,只是默默地看车来的方向,手中拿着我简单的行李。我从侧面看了一眼父亲,内心一阵酸楚。父亲太苍老了,但我却要离家远行去读大学,他那已经布满皱纹的脸上又不知要爬上几道皱纹了,我这长子能给这个家带来什么,弟妹小,母亲身体又不好。父亲肩上的担子……我忍不住又看了眼父亲瘦小有些干枯的身体,我担心他会被艰辛的生活压垮。车来了,我跳上汽车,父亲在扎得结实的行李上又仔细地察看一遍,挨个儿拍了拍,才递给我。我站在车门口,等着父亲还有什么话,但他只是眯着眼睛,看了我几眼,终于没说一句话。车开了,父亲还站在那儿,直到变成了一个黑点,被汽车掀起的漫天尘土裹住。

  ②放寒假了,又回到了熟悉的山村熟悉的家。山村的生活依然重复单调,平平静静。父亲去山上干活还没回来,母亲正在屋内张罗着给鸡喂食。我没有听从母亲的话坐在屋里,找了把锄头上山去找父亲。

  ③村子四周都是山,山上向阳的一面开垦着许多梯田。我忘了问父亲在哪座山上,只得一个个山去寻找。我爬上一道山梁,站在高处向四周张望,见对面一个山脊上有一个人正躬着腰。那背影是我十分熟悉的,远远看去,父亲显得那么瘦小,要不是正挥着锄头,真疑心那不过是山上的一棵树,—块石头,一点也不起眼。我走过去,父亲直起腰看清是我,笑着问:“回来啦?”“回来啦。”“回去吧?”“不,锄一会儿吧。”父亲便没再坚持,我又像从前在家一样跟在父亲旁边锄起地。山坡上很静,我们都没有说话,像从前干活一样,能听见有节奏的锄地声。   

  ④天渐渐黑了,山脚边的村子里炊烟袅袅,传来女人唤鸡和狗吠的声音。父亲站起身,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拍拍身上的尘土,说道:“回去吧。”我扛起锄头,沿着小路,慢慢向山脚走去。父亲走得很慢,头上的咖啡色毡帽上有些尘土,我几次想替他掸去,但终于停住了手,我不想打搅正在专心走路的父亲。

  ⑤几年过去了,到了四年级,研究生考试开始报名了。但我却犯起了踌躇,左思右想总下不了决心,眼前老是晃动着父亲那双疲惫的眼睛,还有几个年幼正在上学的弟妹的满是热切盼望的眼睛,然而放弃多年的心血……我有些濒于绝望了,但我终于决定回家去征求父亲的意见。父亲对我的突然回家只略微有些惊讶,却没有问。吃过晚饭,收拾好后,父亲和我坐在厨房里的桌边,母亲在一旁纳着鞋底,小弟弟坐在旧桌边做他的作业。我艰难地开口了:“我想读研究生,特地回家来商量,我只是担心……”我没有说下去,看着眼前苍老的双亲,看看古旧被烟熏得昏暗的墙壁,我突然想骂自己。父亲长时间地沉默着,脸上仍是那平静的表情,母亲停止了纳鞋,一会儿看看我,一会儿看看父亲,嘴张了几下终于没说。屋子里一阵凝固般地寂静,我的心悲哀起来,为父亲也为自己。

  ⑥父亲打破了沉默,声音很安详:“考吧,别担心家里。”我刚想张嘴,父亲又说:“读书是好事,不能误了。坐了一天车,早点歇吧。”母亲纳鞋的声音又响起来了,屋内又沉默了。我没有再说什么,站起来向里屋走去。

  ⑦第二天父亲送我上路了,我们一前一后走着,和第一次送我上大学一样,所不同的是,没背行李,但我却多了份重压。车来了,父亲道:“到学校好好考。”我使劲点点头。车已经开得老远了,我还能看见父亲仍站在那儿。

  ⑧父亲,回去吧。
1.第①段中哪两个细节表现了父亲真挚的爱子之情?(2分)
2.第⑤段中哪些文字说明了“我”的“踌躇”和开口的“艰难”? (3分)
3.怎样理解“母亲停止了纳鞋,屋里一阵凝固般地寂寞”,“母亲纳鞋的声音又响起来了,屋内又沉默了”?(3分)
4.文中说父亲“木讷”,怎样理解木讷的父亲“是座耸立的山”呢?(4分)
5.请结合实际写出你对“父爱”的理解。(3分)

查看答案

(15分)

①亏得有这么一对眼睛,托尔斯泰的脸上于是透出一股才气来(A)。②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就像俊美的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丰富思想都集中在他的眉峰之间一样。③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B)。④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对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像一只猎鹰从高空朝一只胆怯的耗子俯冲下来,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⑤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⑥这一对烁烁发光的晶体具有足够的热量和纯度,能够忘我地注视上帝;有足够的勇气注视摧毁一切的虚无,这种虚无犹如蛇发女怪那样,看到她的人就会变成石头。(C)。⑦眼皮刚一睁开,这对眼睛就必然毫不含糊,清醒而又无情地追寻起猎物来。⑧它们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浅薄的信条撕烂。⑨每件事物都逃不过这一对眼睛,都要露出赤裸裸的真相来(D)。⑩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1.下面一句是从原文中抽出的一句,应填在原文(  )(2分)

在这对眼睛看来,没有办不到的事情,除非让它们陷入无所事事的白日梦中,在优雅而快活的梦境里默默无声地享乐。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2.第③句中“闪光的珠宝”指什么?“甲壳”指什么?为什么这样说?(5分)
3.如何理解第⑤句中“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和“最阴暗的灵魂深处”?(3分)
4.第⑩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
5.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上文的有大意。(2分)

查看答案

(15分)

①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②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③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④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⑤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⑥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⑦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A(刮、压、罩)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⑧雷声轰响。波浪在B(愤恨、愤怒、快激)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C(争辩、争论、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⑨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斥起波浪的飞沫。

⑩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1.从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填写在横线上。(3分)

A                  B                  C                 
2.选文用                    修辞手法突出海燕的形象。群鸟感到了风暴的先兆,                     把恐惧“           到大海深处”。而“海燕像黑色的闪电”,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5分)
3.在写其他海鸟时,作者抓住了它们的哪些特点?有什么作用?(3分)
4.第⑧自然段在写狂风时用了一系列动词,如“抱”“摔”等形象地表现了狂风的什么特点?(2分)
5.请你说说“乌云遮不住太阳”一句的深刻含义。(2分)

查看答案

语文实践活动。(共5分)

阅读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为了解中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某学校开展了以“读书 与交流”为主题的一系列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下面是一部分活动情况,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活动任务。

(1)为了解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活动小组就此对35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2分) 

  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表

读书计划情况

读书笔记情况

有无计划

百分比

是否做读书笔记

百分比

有计划

10.1%

每读必做

0%

有时有计划

31.3%

凭兴趣做

24.6%

没有计划

58.6%

从不做

75.4%

从上表可以看出  ,中学生在课外阅读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                  ;二是                      

(2)为了学生阅读的方便,学校提议在教室里增设“图书角”。面对这一提议,学生反应不一,展开了辩论。反方认为没有必要。理由是现在学生学习任务重,根本没有时间阅读;教室本身就比较狭小,设置“图书角”影响了活动的空间;另外,图书也容易遗失和损坏。假如你是正方,请你针对反方的观点和理由进行反驳。(3分)

 

查看答案

默写填空(10分)

A.啊,我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那长江,我思念那东海,                    

                                                                          

                                                                        

B.天地宽大,              

C.                ,终岁常端正。               ,松柏有本性!

D.                ,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               

E.请写出两句与春天有关的古诗名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