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A.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B.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引起了社会极大的关注。
C.实验中学在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时,开展话说“嫦娥奔月”。
D. 这些软件如果单卖共要1000元,可合在一起才340元,价钱便宜了近三分之二。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不穷其致(尽) 斗折蛇行(像北斗七星那样)
B. 寡人反取病焉(生病) 语时了不悲(完全)
C. 子敬素好琴(向来) 今方来(才)
D. 积水空明(清澈透明) 非相度不得其情(真实情况)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急骤(zhóu) 宁(nìng)可 祈祷(qí) 风靡(mǐ)
B.矗(zhù)立 酣然入梦(hān) 皑皑(ái) 蓦(mù)集
C.晕眩(xuàn) 狭隘(yì) 斟酌(zhēn) 妥帖(tiē)
D.肆无忌殚(dàn) 簌簌(sù) 斑澜(lán) 司空见贯(guàn)
写作(45分)请以“让我心存感恩的人”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 (1)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2)600字以上; (3)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在我校第二届阅读节中,我们开展了多个版块的阅读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13分)
1.【大话西游】某同学根据第五回内容画了一幅画,并用“乱蟠桃行者偷丹”来命名。有同学指出“行者”应换成“大圣”。请你说说理由。(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
2.【人物看台】①人们提出“在新时代,要做保尔还是比尔”的新命题。与比尔·盖茨相提并论的保尔,就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________》中的主人公,他是受________的影响而逐渐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的。(2分)
②汤姆和女孩________在山洞里经历了一番生死考验,又和小伙伴_____从山洞里挖出________埋藏的金币,发了财。(3分)
3.【水浒情深】卢俊义道:“可以回避否?”吴用再把铁算子搭了一回,便回员外道:“则除非去东南方巽地上,一千里之外,方可免此大难。虽有些惊恐,却不伤大体。”卢俊义道:“若是免的此难,当以厚报。”吴用道:“命中有四句卦歌,小生说与员外,写于壁上,日后应验,方知小生灵处。”卢俊义叫取笔砚来,便去白粉壁上写。吴用口歌四句:“芦花丛里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义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逃难可无忧。”
①文中“去东南方巽地上一千里之外”必须经过什么地方?吴用让卢俊义去那里避难的用意是什么?(2分)
②吴用的四句口歌暗藏什么玄机?(1分)
4.【阅读生活】请你根据提供的材料,对下面的问题展开探究(3分)
4月23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5年定下的“世界读书日”。之所以选择这个日子,是为了纪念在这一天出生或逝世的塞万提斯、莎士比亚这样一批著名作家,也是在提醒人们,阅读可能是又一面临“消亡”的事物,尽管现在阅读物和阅读形式空前多样。
调查显示,目前,全国人均每天读书时间不足15分钟;只有5.6%的国民知道身边有阅读活动或阅读节,有74.4%的国民表示身边没有阅读活动或阅读节,另有20.0%的国民表示不知道身边是否举办过阅读活动;65.5%的国民希望当地有关部门举办阅读活动。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人均每年购书量不到5册,国民阅读率连年下降,每年有超过一半的识字成人一本书也没读过。而仅有700万人口的以色列却有100万人拥有借书证。
问题:如何改变我国国民的阅读现状?请你至少提出三条建议。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题。(共12分)
大师什么是大(文 朱晖)
①最早发现并引荐陈寅格这匹“千里马”的,是梁启超。上世纪20年代,清华国学院刚刚成立,梁启超向校长曹云祥力荐陈寅格。曹问:“陈寅格是哪国博士?”梁答:“他不是学士,也不是博士。”曹又问:“他有没有著作?”梁答:“也没有。”曹拒绝:“既不是博士,又没有著作,这就难了!”梁大怒:“我梁某算是著作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曹一听,十分震惊,这才同意聘请陈寅格。
②陈寅格在国外陆续留学20余载,潜心读书和研究,不仅学贯中西,而且通晓三十多种文字。由于他始终对博士、硕士之类的学位淡然处之,所以连大学文凭也没拿过。幸亏梁启超慧眼识珠,才使得这位旷世奇才没有“遗于野”,也才成就了这位日后清华园里大名鼎鼎的“教授中的教授”。按理说,陈寅格对梁启超不说感恩戴德,至少也应该礼让三分。但是,因为一个古人陶渊明,他们之间的恩怨一度被传得沸沸扬扬。
③陶渊明出生在东晋末期,是我国古代著名诗人,也是有名的隐士。东晋灭亡后,陶坚决归隐,誓不与新政权合作。他的举动,关系到所谓的“名节”问题,也引发了后世的长期争论。作为史学大家的梁启超,自然也有自己的一家之言,他认为陶渊明弃官归隐最主要的动机,是当时士大夫廉耻扫地,他纵然没有力量移风易俗,起码也不肯同流合污,把自己的人格丧掉。陈寅格提出了针锋相对的意见,认为陶渊明“耻事二姓”才是可信的。同时,针对梁启超本人“无论从政还是从教,都不在乎在清朝还是在民国”的做派,陈寅格批评他“取自身之思想经历,以解释古人之志尚行动”。
④应该说,陈寅格批评不仅力道十足,而且尖酸刻薄。有好友劝他:“梁公对你有知遇之恩,你这样做,就不怕别人说你忘恩负义?”陈寅格笑答:“错了,我这样做才是对梁公最大的尊重,也才没有辜负他对我的赏识和抬举。”那么,梁启超又会怎么想的呢?“饮冰室主人”生性洒脱不羁,当有人嘲笑他“引狼入室”时,他回敬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无论是批评陈寅格还是讥讽我的人,都把我们看得太小了。”
⑤相对于梁启超所言的“小”,西方著名的社会哲学家马克思·韦伯曾相应地表述过“大”。有学生问他:“您教书的目的是什么?”韦伯答:“是让后来的人超越自己。超越老师就是尊敬老师。”学生又问:“您就不怕学生超越了你反而瞧不起你了?”韦伯大笑:“孩子,这样想太狭隘了。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在做一件比他们自身还大的事,那就是学术。”
⑥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从17岁开始追随柏拉图。他对老师非常崇敬,曾写了一首诗赞美柏拉图:“在众人之中,他是唯一的,也是最初的……这样的人啊,如今已无处寻觅!”然而,当亚里士多德思想日益成熟之后,在哲学思想的内容和方法上与柏拉图出现了严重的分歧。他勇敢而坚决地批评老师的错误和缺点,结果遭致众人的谩骂,说他背叛了老师。对此,亚里士多德回敬了一句流传至今的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我们需要补充一句,这个真理被实践所检验、证明了得。
⑦到底何为大师呢?他既不是头顶的光环,也不是姓名前的头衔,除了顶尖的学问、广博的见闻、宽阔的胸襟,更需要一种超越个人荣辱成败和恩怨情仇的境界。大师者,是把学术看得远大于自身,心中超越一切的是对真理永不妥协的探索。
1.通读全文,你认为大师什么最大?(2分)
2.对陶渊明归隐的最主要动机,梁启超和陈寅恪各持怎样的观点?(4分)
3.第⑥段中划线句子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4.按照作者的标准,你认为梁启超是不是“大师”?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