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分)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杨振宁
(1)抗战开始以前的一年,1936年到1937年,稼先和我在北平崇德中学同学一年;后来抗战时期在西南联大我们又是同学;以后他在美国留学的两年期间我们曾住同屋。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
(2)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高等学术研究所是一个很小的研究所,物理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5个人,奥本海默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和他很熟识。
(3)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4)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5)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6)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作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7)“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8)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如果别人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而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这是真正的奇迹。
(9)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10)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11)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当初选聘他们的人,钱三强和葛罗夫斯,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对中国社会、美国社会各有深入的认识。
1.选文第(5)段中加点的字“在我所认识的”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2.选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有何作用?(2分)
3.选文第(9)段画线句子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4.请简要谈谈你对奥本海默的认识,从他身上你得到哪些启示? (3分)
5.结合全文,请你谈谈邓稼先有哪些好的品质值得你学习?(3分)
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的题目。(2分)
《童年》是 以自身经历为基础创作的自传体小说,这部小说生动地再现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 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小说的基调整体上显得严肃、低沉。
语文综合运用。(6分)
你们班准备组织开展一次以“黄河,母亲河”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活动,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根据此次活动的主题,拟写一则宣传标语,张贴在教室里。(1分)
(2)请你写出连续两句与黄河有关的诗句(2分)
(3)针对黄河断流和水污染这一严重生态危机,你有何保护措施,请简要表述。(3分)
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①②③题。(6分)
生命是盛开的花朵,它绽放得美丽,舒展, xuàn丽多姿;生命是精美的小诗,清新流畅,意韵悠长;生命是 ;生命是jìng发的千帆,川流不息,勇往直前。
①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绽( )放 xuàn( )丽 jìng( )发
②指出文段中所使用的一种修辞手法 。(1分)
③根据文意,请在文中横线上续写一句。(2分)
补写出下列诗文的上句或下句。(6分)
(1)山际见来烟, 。(吴均《山中杂诗》)
(2) ,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3)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
(4) ,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5)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6)而那过去了的,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附加题(5分)
外公那干瘦但却匀称的身躯偎依着我,他讲起了自己童年时代的艰苦岁月,他用词很粗鲁,难懂,但他讲的很流畅,有条有理。
他那双绿莹莹的眼睛充满着热情,闪闪发光,金色的茸毛欢乐地竖起来;他那尖尖的嗓音变得又粗又重,对着我的脸吹嘘起来: “你到这里来坐的是轮船,是蒸汽送你来的,可是我年轻的时候,得靠自己的力气拉纤,在伏尔加河上逆水行船。船在水里走,我赤着脚在岸上拉纤,踩着又尖又利的碎石子,就这样从日出到黑夜,不停地拉呀,拉呀。太阳晒的后脑壳直冒油,脑袋里像烧化的生铁似的,可还得不停地拉,腰弯的头点地,弯的浑身骨头格格响,汗流满面,汗浸的睁不开眼,看不见路,心里直想哭,眼泪不住地流。阿廖沙,你要知道,什么话也不能说!只能埋头拉纤,不停地走。有时候滑脱了纤索跌到了,跌个嘴啃泥,这到该高兴,力气都用尽了,跌一交也能喘口气,歇那么一小会儿。
你瞧,这都是上帝亲眼看见的,人们过的是什么日子,就在仁慈的我主耶稣眼前!……就这样,我沿着伏尔加这条母亲河的河岸走了三趟:从辛比尔斯克到雷宾斯克;从萨拉托夫到这里;又从阿斯特拉罕到马卡里耶夫的集市。这三趟足足有几千俄里!到了第四个年头,我就当上了驳船上的工长,因为我向老板显示出聪明才干!……”
1. 选段通过外公的讲述,描述的是哪一个场景?我们从中感受到纤夫怎样的生活状况? (2分)
2. 选段中的外公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小说里的外公后来变成怎样的人?(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