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二)(15分) 窗 口 (文 / 孙守名) ①德国著名画家格斯林晚年在百病缠身...

(二)(15分)                      (文 / 孙守名)

德国著名画家格斯林晚年在百病缠身的情况下画了一幅传世名作,画面上,一位十一、二岁的小女孩子双手紧紧抓住窗棂,张大嘴巴,用极度恐慌的眼神盯着窗外。窗外,暮色苍茫,硝烟弥漫……这幅以二战为题材的作品强烈地震撼着我的那颗脆弱的内心,小女孩的惶恐不安的眼神似乎触及到我的灵魂深处,让我常常不能释怀。

幼年时,曾经居住在乡村的农家土屋,三间低矮、破旧的房舍前辟正门,两边各留有一个一米见方的窗口。木窗木棂,做工粗朴简陋。有那么几年,常常,父母和兄弟姐妹吃过早饭或午饭,或出工,或上学,家里就只剩下孤独的我。围坐在床上,吃了就睡,睡醒就睁着眼打量着窗口,那个窗口变成了我童年时的全部世界。

西面的窗口正对着厨房的墙壁,阳光很难照射进来,所以大半时间我是在昏暗中度过。屋内墙角处老鼠啮咬床脚的声音,蟋蟀顺着墙壁爬行的举动,都令我感到恐惧。后来,父母似乎觉察到这一点,便将我移至东面的窗口,我也便看到了窗外的大千世界。

一只觅食的麻雀飞落到院子里,踱着悠闲的碎步慢慢地走近躺在厨房门口的小猫,慵懒的小猫瞪着迷离的眼神有意无意张望两下。两只蝴蝶上下翻飞,其中的一只落在一枚翘起的绿叶上,振翅欲飞;另一只则绕着她翩然起舞。在屋檐处寓居的雏燕不小心跌落下来,疾飞而至的母燕赶紧飞落想方设法拯救。云儿来了又去,树叶绿了又黄。大片大片的雪花顺着窗棂的缝隙飞近我脸庞时,我知道,冬天终于来临。

我在孤独寂寞中度过了童年,窗口给了我生命中对于大自然的最初知识。我懂得了四季轮回,和谐相处,知道了阳光和春雨、落叶和冬雪,学会了珍惜每一份来之不易的真诚和爱。

有一年因病住院治疗,透过临近病床的窗口我可以张望到院子里的一草一木。那时,我的心情瞬息万变,忧郁、苦闷和急躁的情绪激荡着我的内心,有时甚至不可遏抑。我开始不断地朝母亲发脾气,一点小事便立即引发我的怒火。整个病房突然变得气氛紧张,柔弱的母亲不断向所有的人道歉,似乎这全是她的错。母亲的做法反而激起我的强烈不满,让我更加变本加厉。夜深人静,慈爱的母亲握住我的手,泪流满面,一言不发,只是忧郁地望着我。那一刻,我忽然发现自己的幼稚和无知!一夜之间,我变得安静下来。凝视窗外,相扶而过的病人,推着小车的护士,随风飘摇的柳枝,似蹲而卧的假山怪石,忽然都变得如此可爱!

生命中,令人感动的一切都在自己的身边,只是那些若隐若现的爱和美,会随着时光的流逝变得淡如云烟,稍纵即逝。只有我们用心去发现,才能让人生变得丰富多彩。窗口,其实就是多彩人生的最好见证。

母亲最后的几个月卧病在床,身体极度虚弱,可她对窗外的世界仍充满好奇和渴望。每天,她都让身边的人搀扶着坐起来望望窗外。窗外有阳光,有邻家的屋顶,有码放整齐的玉米,有白花花的棉花,有鸟儿飞过,有清风明月……那是母亲一生中全部的生活。

透过窗口,母亲时刻盼望着我的归来。事务繁重,身不由己,有时要隔三五天才能去看望母亲一趟。愧疚于心,又百般无奈。我去见母亲,竟与母亲要见我一般成为了最终的一种期待。不止一次,母亲询问身边看护她的人,要他们告诉我归去的具体日期。母亲已然仙逝,而今思之,怆痛于心,悲哽难抑,何可胜道!

脑海深处,时时映现出母亲守候窗口期盼的那种眼神,这必然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痛!

(11)而今,窗口变成了我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过它,我看到了扰攘世界的万千气象,同时也逼出了我灵魂深处的那些“小”来。
1.阅读全文,请你谈谈本文叙述了关于窗口的哪些事情。(3分)
2.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段划横线的句子。(3分)
3.请概括文中母亲的形象特征并简要分析。(3分)
4.谈谈你对“窗口”这一意象的理解。(3分)
5.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一下第段有哪些作用?(3分)

1.①我幼年时通过窗口看大自然。②我因病住院时看窗外多彩人生。 ③母亲仙逝前守候窗口期盼我的归来。(3分) 2.“翩然起舞”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蝴蝶飞舞的特点,写出了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象,表现了幼年时孤独的“我”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向往之情。(3分) 3.①慈爱、包容、爱子:我住院治疗时不断地向母亲发脾气,母亲反而向所有人道歉,自责、泪流满面;母亲离世前盼我归来,询问我的归期。②热爱生活:在母亲病重,身体极度虚弱时每天还要望望窗外,怀想人生。③勤劳:母亲每天早饭、午饭后出工,窗外码放整齐的玉米、白花花的棉花是母亲生活的全部,折射了母亲一生的操劳。 4.“窗口”即我对人生和外部世界的观察、思考,通过这种观察、思考,我洞察了社会和人生,挖掘、摒弃了自己的“小”,即人性中隐藏的的弱点和不足。(3分) 5.① 结构:承接上文(总结上文)② 内容:揭示了我因病住院时窗口对我的人生启迪。 【解析】 1. 试题分析:概括文章的内容,一定要围绕具体描写的事件来概括,比如本题,学生应围绕“窗口”这一主题事物和时间顺序来概括,当然,在概括时,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性。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这里是从修辞角度来对语言进行赏析,学生应了解常用修辞的特点及作用如: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学生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人物形象分析是必考题,本考点主要考查我们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要求语言简洁。学会抓住人物的各种刻画手法来分析。学会从故事情节中来分析,学会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最后还要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这里总结母亲是一位慈爱、包容、爱子、热爱生活、勤劳善良的人。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标题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一种深刻的内涵,甚至还有第三种更深刻、更深远的内涵。学生能理解标题的手法,明确标题的风格特点和作用。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 试题分析:中考中记叙文经常出现分析文章某一段在内容或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有:点明文章中心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而结构上通常有:总领全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等作用。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16分)

                                       我的母亲         (节选)

①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②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条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一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③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我家五叔是个无正业的浪人,有一天在烟馆里发牢骚,说我母亲家中有事总请某人帮忙,大概总有什么好处给他。这句话传到了我母亲耳朵里,她气得大哭,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
1.选文第②③段分别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请简要加以概括。(3分)
2.写母亲这几件事,表现了母亲什么品性?〈3分)
3.请你从语言和写法两方面分析第①段在有怎样的特点?(4分)
4.“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作者为什么用一个转折连词“但”来强调这一句?(3分)
5.仿写句子,要求修辞手法相同,句式相同。(3分)

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露着奉献的绿丝;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编织着全家的希望;

查看答案

名著知识填空:(2分)

《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纯虚构的        小说,主要讲述             号潜艇的故事。是凡尔纳三部曲中的第二部。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4分)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历史悠久。孔子曾说:“不学礼,无以立。”了解传统礼仪,不仅是日常交往的需要,还可以继承传统文化,让礼仪走向世界。为了弘扬礼仪文化,学校准备开展礼仪知识发布会。

(1)假如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开场白,让同学发布礼仪知识。

(2)你的身边一定有一些不讲礼仪的现象,请你指出来,并提出整改措施。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能不能保持饱满的学习状态,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B.潘集区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从三人增加到了九人,人数增加了两倍。

C.2015年3月,区实验小学用电量由原先的两千度下降到两百度,用电量下降了十倍。

D.为了避免不再迟到,我特意买了一个闹钟。

 

查看答案

下面关于课文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列夫•托尔斯泰》一文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揭示了他深邃的内心世界。

B.季羡林《我的童年》在平淡的叙述中,饱含着复杂而又真挚的感情。

C.《雪》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最为明朗的一篇。景物描写细致生动,用词准确。

D.《与朱元思书》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描绘了富春江沿岸的秀美风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