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春》(节选),完成小题。(共10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

阅读《春》(节选),完成题。(共10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赖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第一段画线句写了什么内容?请用一句话概括,并说明这样写的好处。(2分)
2.想象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这样的画面?下边的诗句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  )(2分)

A. 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船泊瓜州》)

B.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D.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3.从第一段中找出描写小草的质地、色泽和生长旺盛的词语(3分)

A. 描写质地的:                               

B. 描写色泽的:                                  

C. 描写生长旺盛的:                                
4.“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一句中的“闹”字换成“叫”字好不好?为什么?(3分)  

 

1.人们在草地上的活动。这样写突出人们对春天的喜爱。 2.C 3.找出例子,结合例子分析。 质地:嫩嫩的,软绵绵 色泽:绿绿的 旺盛: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4.不好,叫只是单纯的声音上的感受,“闹”不仅有声音上的感受,还有动作在其中,内涵要丰富得多。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来作答。划线句子没有直接描写小草,而是写了人们在草地上的种种活动。通过对人们在草地上玩耍的快乐,表现出了对春天的喜爱。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本题用选择题考查对文章重要语句的理解和分析,扩大了覆盖面,为阅卷的公正客观提供方便。“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用“钻”这个极富表现力的动词,把小草破土而出的情景写得惟妙惟肖,描写了小草嫩、绿的特点,这也是早春的特点;“草色遥看近却无”从视觉的角度去描写,写出了春天小草嫩绿嫩绿的,欣欣向荣,在春雨的洗礼中,朦胧一片,远看就像没有东西一样。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我们在解答主观题时应充分利用文本,可以直接选用原文词语。需要注意的是写小草的质地不要遗漏了“软绵绵的”这一内容。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赏析词语可以从修辞角度、词语的运用、词的感情色彩等方面着手。“叫”是一种状态,“闹”字带着一种人为的情绪。好像嬉戏打闹一样,更加拟人化。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陋室铭》,完成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文中的字。(5分)

(1)有仙则名 名:            (2)斯是陋室 斯:         

(3)惟吾德馨    馨:           (4)何陋之有 何:       

(5)谈笑有鸿儒   鸿:  儒: (6)往来无白丁  白丁: 

(7)可以调素琴  调:          (8)无案牍之劳形 劳:     形:  
2.下边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陋室的?(3分)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3分)

《水浒传》和《西游记》都是我国长篇    体小说的代表作品。《水浒传》是一部英雄传奇小说,讲述了一系列英雄故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浔阳楼题反诗等。《西游记》则是一部神魔小说,孙悟空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他因    被如来佛祖镇压在五行山下,后追随唐僧完成了西天取经的大业。

 

查看答案

默写(5分)

(1)荡胸生曾云,       。(杜甫《望岳》)

(2)       ,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5)            ,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查看答案

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长城外边是树是草是花,塞外的树、草、花。高挑的白桦挺起胸脯做着雨中浴;绰约的美人松虽然被秋雨琳湿了头发,却依旧练着舞功;柿和枫执著地保持着“霜重色愈浓”,分别穿一身淡黄、轻红。特别是枫。云雾重了,它是轻红;云雾轻了,它是绯红;云雾消散了,它是深红。它自甘寂寞地守在矗立着长城的山上,年年的云雾没有漂白了它,倒是它把云雾染红了。树间有安谧地饮食着的牛羊,有牧童吹着竹笛来往。牛蹄下的草,绿得深,绿得重,发着翡翠般的冷光,俯俯仰仰迎送旅人。草间的野花,虞美人们,波斯菊们,蓝鸽子花们,静静地编织着一片云,翌日清晨挂在天上就是彩霞了。

A.文段中运用拟人,形象地表现了白桦的挺拔,美人松的摇曳和柿、枫的鲜明色彩。

B.文段中运用“云雾……它是……”的排比,突出了枫树颜色在云雾变化中的特点。

C.文段中运用“翡翠般的冷光”这一比喻,生动地描写了牛蹄下的草坚韧、耐寒。

D.文段中运用拟人、比喻,形象地描绘出草间野花的丰富多彩。

 

查看答案

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穿行沙漠对我来说早已不是第一次,但刚刚还在古代遗迹中感叹人类文明的恢宏久远,没几步却跨进了杳无人烟的荒原,这种对比经验从未有过。正想着,眼前的景象变了,            。车队驶出了沙地丘陵,眼前平漠千顷,天地间一片苍茫。

①沙地渐渐蒙上了黯青色,而沙山上的阳光却变得越来越明亮

②不知不觉间,暮色已重,远处的层峦叠嶂都朦胧在一种青紫色的烟霞中

③没过多久,色彩又变,一部分山头变成炉火色,一部分山头变成胭脂色

④之后,这些色块往顶部缩小,耀眼的成分已经消失,只剩下晚妆般的艳丽

A.①③④②    B.①④③②     C.②③①④      D.②①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