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读书不能一味贪多,...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读书不能一味贪多,要抓住有价值的文章和著作不松手,把它读熟,读透,读出自己独到的感受,这样它才会化作你生命       的基础。

②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设置的综合素质考查,     只有一分,但意义却很重大,参赛选手在复习备考时       不应掉以轻心。

③在这件事情上,我们一定要遵守我们的       ,不能出尔反尔。

A.坚实   纵然/固然   允诺           B.坚固   纵然/当然   承诺

C.坚实   虽然/当然   承诺           D.坚固   虽然/固然   允诺

 

C 【解析】 试题分析:由第3题排除答案AD,由第2题得,故选C。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行,一路美景令我们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B.班长提议星期天去敬老院义务劳动,大家随波逐流,纷纷表示赞同。

   C.陕西姑娘刘波在女子50米步枪奥运选拔赛中一鸣惊人,获得了第一名。

   D.最近,向阳区开展了许多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明荣知耻”主题文化活动。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1                 ,鲜克有终。《诗·大雅·荡》

2)曲径通幽处,                 。(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

3)写出《登岳阳楼》一诗中表现洞庭湖磅礴气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兼听则明,                  。(《潜夫论·明暗》)

5)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6)无情有恨何人觉,                  。(《白莲》)

7                         ,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

8)党的领导干部当如唐代诗人虞世南《蝉》诗所言“                              ”,依靠自身的高洁品行赢得人们的广泛赞誉。

 

查看答案

写作(40分)

1.生命如花,离不开雨露的滋润。无论是美丽的自然风光,经典的艺术形象,神秘的科学世界;还是刻骨铭心的故事,激动人心的场面,怦然心动的瞬间;甚或是生活中一次倾心的交谈,一句深情的叮嘱,一个鼓励的眼神……点点滴滴,都如同清纯的甘露滋润心田。什么是滋养你心灵的甘露呢? 

请以“我心灵的甘露”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2.          考验了我”

以上题目任选一题来写;要求:(1)内容具体,有真实情感;(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3)字数600字;(4)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春望 (4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赏析千古名句“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2分)
2.请展开想象,描述尾联所展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2分)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2分)

河中石兽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④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⑴一寺河干(         )           ⑵山门于河(         )

  ⑶十余岁(         )             ⑷知其一(         )
2.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4.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5.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