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问题,完成小题。(18分) 母 亲 莫言 ①我5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

阅读下面的问题,完成题。(18分)

 

莫言

①我5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我母亲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

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④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一群孩子围着村里的粮食保管员学狗叫。保管员说,谁学得最像,豆饼就赏赐给谁。我也是那些学狗叫的孩子中的一个。大家都学得很像。保管员便把那块豆饼远远地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这情景被我父亲看到眼里。回家后,父亲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也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都是一样的,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因为我知道山珍海味和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并不一样!但我也感到了他们的话里有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也是人的风度。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⑤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1.文章第段,母亲捶打野菜情景的描写很有特点,试作赏析。(4分)
2.理解文中两处划横线句子的含义。(4分)

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

 

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3.段中,画曲线句子“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有何作用?(5分)
4.根据文意,请补写出第段中父亲严厉批评我的话。(不少于60字)(5分)

 

 

1.从听觉、视觉、嗅觉方面描写母亲捶打野菜的情景,构成了一幅有动作、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劳动场面。 2.(1)母亲不逃避困难和不幸,乐观顽强的面对困难;(2)面对苦难要坚强的活下去,表现母亲的坚强和责任感;这种庄严的承诺,是为了消除儿子的担忧,体现了母爱的伟大。 3.照应前文“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引出下文我对母亲的担忧;体现生活的艰难、人性的脆弱,反衬母亲的坚强。 4.略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描写特点的分析能力。仔细阅读文章的第一段,写的是母亲捶打野菜的情景。其中有听觉、视觉、嗅觉方面的描写,构成了一幅生动地劳动的画面。 考点: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仔细阅读全文,再联系句子的上下文内容来分析句子的含义。其中句(1),劳苦生活中常哼着小曲,可见母亲不逃避困难和不幸,乐观顽强的面对困难;句(2)是在儿子感到担忧的时候的承诺,表现母亲的坚强和责任感,体现了母爱的伟大。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在文中作用的分析能力。这句话在结构上与前文“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相照应,内容上引出下文我对母亲的担忧,体现生活的艰难、人性的脆弱,反衬母亲的坚强。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心理及语言的揣摩能力。心理活动的揣摩是要在细致地了解故事情节,理解人物的处境、性格的基础上来完成得。语言的组织要条理。内容要围绕“人应该有骨气、有尊严地活”展开;语言要口语化,且符合人物身份即可。 考点:扩展语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12分)

植物的意识

2009年11月,美国弗吉尼亚州一个小城附近的树林里,一个伐木工被一棵突然倒下的树砸死。警察找不到这棵树倒下的原因,因为伐木尚未开始。有一位植物学家指出,这是树林在反击,树林里的树木不愿再受到砍伐,它们形成了一个警报链。伐木队一开进树林,这一报警链便活跃起来,最后有一棵树会以一种自杀行为对伐木工实行报复。这样的解释尽管让人费解,但也有不少人觉得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根据最近几年的统计,发现每10万名伐木工中便有81名死于与此相同的原因,伐木这一行当已经成为世界最危险的职业之一。

有一种会长红浆果的泻根植物,能感觉到一根重量不到百万分之一克重的线,而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一头动物能感觉到这么细微的线。植物还能感觉到温度的波动、重力、紫外线、地磁场和电磁场。植物根尖的某些细胞能分析土壤的质量、侦查土壤中的有毒物质。必要时还会给别的植物发一个信号,让它们往别处长。据报道,植物最多可“测出”22种参数。

植物也有脑,长在根部,称“根脑”。一棵黑麦有600千米长的根系和140亿条根须,根脑处理来自感觉器官和根尖细胞的数据并做出恰当的反应。如果玉米的根发现土壤中有毒,在几秒钟内便会改变生长方向。

有意思的是,要是植物在自己身上“诊断出”病毒感染,会分泌出制备阿司匹林的原料——水杨酸。

植物的信号是溶于水的物质,它们随着植物汁水一起从下往上输送(比如从地下14米的根尖一直送到40米高的树冠)。作为个体,每一棵植株的智能不会很高,但植物善于发挥群体智能,也就是说,它们习惯于互相沟通。沙漠地区的植物在非常干旱的时候会发出人类听不到的超声波进行植株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有研究者认为,植株根系间的信息传递受到土壤中真菌丝的支持和牵系,如果没有海洋的话,植株间的通讯网就像一个万维网。

植物是有意识的,但它们的意识没有人类的意识那么明显,所以被称为MC(微意识)。某些玉米品种用一种有意识的杀灭方法对付它们的第一号敌人玉米螟。只要有第一条玉米螟的幼虫啃咬某一植株,该植株便会进行唾液分析,确定敌人的种类,然后释放一种气味,向整片玉米地发出警报。其他植株纷纷响应,玉米地于是笼罩着这种气体,引来大群马蜂。马蜂在螯刺玉米螟虫茧时同时送进一枚卵,接着从茧内长出一只马蜂,关起门来吃掉玉米螟。最多两个星期,玉米地里所有的玉米螟幼虫便死于这场“血洗”。

种种研究和结果使人们越来越相信,伐木工被树木压死的原因正是树木的反击。
1.依据文章第内容,用四字短语完成填空。(4分)

某一植株玉米被咬→                                          →其他植株引来大群马蜂→           
2.说文中划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3分)

有一种会长红浆果的泻根植物,能感觉到一根重量不到百万分之一克重的线,而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一头动物能感觉到这么细微的线。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如果玉米的根发现土壤中有毒,在几秒钟内便会改变生长方向。
4.根据全文内容,说说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明了植物意识?(分点概括,2分)

 

 

查看答案

补写下列句子。(共7分,每空1分)

                         ,身世浮沉雨打萍。             《过零丁洋》

                          ,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

③不戚戚于贫贱,                                        《五柳先生传》

④念天地之悠悠,                                        《登幽州台歌》

                        欲上青天览明月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⑥春蚕到死丝方尽,                                      《无题》

                     ,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问题。(每小题3分,共6分)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释】:①石矶 河流中露出的石堆 ②洞《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找到的洞口
1.请用优美的语句描述“隐隐飞桥隔野烟”的画面,并说说这句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语段《蒲松龄著书》,完成后面题目。(每小题2分,共6分)

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蕴藉。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①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②,中贮苦茗,具淡巴菰③一包,置行人大道旁,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如是二十余年,此书方告蒇④。故笔法超绝。      (节选自清•邹弢《三借庐笔谈》,有删改。)

【注】①落拓:贫困失意,景况凄凉。②罂(yīng):大腹小口的瓶或罐。③淡巴菰:烟草。④蒇(chǎn):完成。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翻译下列句子。

食贫自给,不求于人.
3.文中许多地方都表现了《聊斋志异》“笔法超绝”的原因,请你概括出两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每小题2分,共6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予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    B.不可久   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C.乃记之而       则有国怀乡          D.水尤    以其境过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百废兴具:通“俱”,都。      B.犬牙差互犬牙:狗的牙齿。

C.怡然不动饴然:呆呆的样子。     D.属予作文以记之作文:写文章。
3.下面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岳阳楼记》中,迁客骚人登临岳阳楼远眺洞庭湖时,往往产生两种完全不同的情感: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

B.《小石潭记》第一段通过移步换景来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岳阳楼记》本是范仲淹应滕子京要求而作,文中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置个人之荣辱于身外的高尚情怀,同时也饱含对友人滕子京的劝勉之意。

D.柳宗元用了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以其境过清”正是作者内心被贬的失意与  。抑郁之情的体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