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琦君的《儿子的礼物》一文,完成小题。(12分) 儿子的礼物 作者:琦君 (1...

阅读琦君的《儿子的礼物》一文,完成题。(12分)

 

           儿子的礼物              作者:琦君

   (1)一位好友的女儿,寄来她在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给我看。内容是写她十几岁的儿子在幼年时亲手雕了一对烛台送给她,做母亲的当然是万分珍爱。儿子渐渐长大了,有一天,他发脾气,顺手拿起一只烛台扔向母亲。母亲于吃惊与盛怒之下,拾起地上的烛台,竟连同柜子上的另一只一起扔进垃圾桶。儿子怔在那里,怨怒的眼神仿佛在说:“你扔吧,给你的东西,你爱怎么扔就怎么扔。”第二天一早,她后悔了,去垃圾桶边想把烛台拾回来,却已被清洁工收拾走了。

   (2)她心头感到无比的刺痛,尤其是想起儿子当时雕刻的那番心意和所花的工夫。她叹息道:“为什么美好的东西,总是在失去之后才觉得格外可爱?”

   (3)看着她的文章,我止不住泪水涔涔而下。我感触于母心之苦涩,也悔恨自己既不是一个孝顺体贴的女儿,又不曾扮演好母亲的角色。如今垂暮之年,任纵横老泪也冲不去心头的伤痛。

   (4)和作者一样,我也有一件儿子送的礼物,那是他在童年时用火柴棒搭起来的立体“快乐”二字。那真是玲珑剔透、巧夺天工。我是那么珍惜它,把它放在玻璃橱最妥帖最显眼的地方。年复一年,火柴棒的红蒂头褪色,骨架因胶水渐渐脱落而松散了,它已不能竖起放,我只好把它小心地收在一只盒子里。几度搬迁,我总是小心地带着它。现在,它就放在床边书架上,我常常端起盒子细看,真不能相信这是儿子的杰作。悠悠二十年岁月的痕迹,都刻在那一根根带有微尘的暗淡火柴棒上,而它所给予我的是一份诚挚的“快乐”。我心里有太多的感激,也有太多的感慨。

   (5)记得那个深夜,他把房门关得紧紧的,亮着灯不睡。我以为他在偷看从摊上借来的脏兮兮的“小人书”,几次敲门催他睡,他只是不理,我气得一夜未睡好。次日早晨他上学了,却见书桌上端端正正摆着这件精致的手工,边上一张卡片上写着:“妈妈,给你快乐。”我的感动无法名状,我真是快乐了好多时日啊!

(6)他渐渐长大了,我们母子时有争吵,他曾愤怒地出走,数日不归,我守着虚掩的大门,通宵达旦,看着“快乐”二字泫然而泣。固然儿子并没像这位朋友的孩子那样,拿起自己做的手工扔向我,但他对我珍惜这件礼物所表现的无动于衷,却使我心酸。每次央求他修补一下火柴棒的骨架,他总是漫不经心地一再拖延。我了解这是无法勉强的,时光不会倒流,童稚亲情不复可得。儿子成人了,我已老了。当年母亲说得对,“一代归一代,茄子拔掉种芥菜”,母亲那时已知代沟无法逾越了。

(7)我再想想这篇文章的作者,我是看着她长大的。她在初中时,每周两次放学后,带了两个弟弟,背着书包到我家来读古文。他们专注的神情都还在眼前,一下子他们也将近中年了。她现在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也尝到了做母亲的滋味。但在给我的信中,她仍幽默地说:“母亲来时,总是事事看我不顺眼。”这就是两代的不同吧。

(8)她在文章结尾时说:“希望儿子成长为一个有用而快乐的人。”足见母心尽管苦涩,却是永远满怀希望的。

(9) 她道出了天下父母心,也给了我一份温暖与启示。

(10)我也不再为儿子送我的那一对骨架松散的“快乐”二字而感触万千了。
1.围绕儿子的礼物作者讲述了两个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这两个故事。(2分)

 

                                                                                           
2.请简析第(3)段在全文中的作用。(2分)

 

                                                                                           
3.请分别写出第(4)段中两个加引号的快乐的含义。(2分)

 

                                                                                           
4.体会第(6)段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表达效果。(3分)

 

                                                                                           
5.根据选文内容,写一段作者儿子看到这篇文章的心理描写。(3分)

 

 

 

1.好友女儿的儿子拿自己做的送给母亲的礼物扔向母亲,母亲把礼物扔进垃圾桶。(1分)“我”的儿子送我礼物却对我珍惜这份礼物的情感无动于衷,这让我感到心酸。(1分) 2.具有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1分)从内容上承接上文的那封来信,同时引出下文“我”看到文章后的反应,从而引出作者的故事,为后面的情感抒发做好铺垫。(1分) 3.第一个“快乐”指的是儿子在童年时用火柴棒搭起来的立体“快乐”二字。(1分)第二个“快乐”指的是儿子的礼物带给“我”的欣慰、愉悦感觉。(1分) 4.“守着”意思是等着,守候着。“通宵达旦”意思是整整一夜 ,从天黑到天亮。“泫然而泣”意思是眼泪一滴滴的流下来。(1分)这三个词语是非常感人的细节描写,作者从情态和动作两方面刻画了我盼着儿子回家的情感,(1分)表现出“我”因母子之间出现代沟而难过的心理,从另一个角度表现了“我”对儿子的爱。(1分) 5.提示:第一人称,对母亲的歉意,对母爱的渴望,对文中“礼物”的态度,文从字顺。 【解析】 1. 试题分析:概括文章的内容,一定要围绕具体描写的事件来概括,比如本题,学生应围绕“儿子礼物”这一主题事物线索来概括。当然,在概括时,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性。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某一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就是指该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中考中记叙文经常出现分析文章某一段在内容或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有:点明文章中心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而结构上通常有:总领全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等作用。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要特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赏析词语表达作用的一种考查形式,学生先说出词语的含义和效果,再进行分析表达效果,具体解答方法是:(1)词的意思或内容。(2)结合语境谈表达效果。“守着”意思是等着,守候着。“通宵达旦”意思是整整一夜 ,从天黑到天亮。“泫然而泣”意思是眼泪一滴滴的流下来。这三个词语是非常感人的细节描写,作者从情态和动作两方面刻画了我盼着儿子回家的情感,表现出“我”因母子之间出现代沟而难过的心理,从另一个角度表现了“我”对儿子的爱。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内容设计合理,表述正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文默写(5分,每小题1分)

(1)瀚海阑干百丈冰,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3)                                    ,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 《黄鹤楼 》)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                           

                                                                                  

(5)杜甫《登楼》中借古讽今,表达对朝廷昏庸不满的句子是                                 

                                                                                  

 

查看答案

诗歌鉴赏(5分)

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1)诗中“远上”一词能否改为“远看”?为什么?(2分)

答:                                                                                   

                                                                                        

(2)请赏析“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3分)

答:                                                                                   

                                                                                        

 

查看答案

拓展探究(3分)

孟子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对孟子这句话的理解。

答:                                                                                

                                                                                 

 

查看答案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小题2分)

(1)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译文】                                                                          

(2) 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译文】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每小题3分,共9分)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选自晋朝·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隆中对》节选)

【乙】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王。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曰:“不也。”

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选自西汉·刘向《烈女传·赵将括母》)
1.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括不可使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将军宜枉驾            元方入门不

    C.欲大义于天下            谓为

D.行,括母上书言于王      今括一旦为
2.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时人莫许也                          王终遣 ,即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

B.智术浅短,遂用猖蹶                  东向朝军吏

C.身长八尺,每自比管仲、乐毅          括母上书言王曰

D.王为若其父乎                        奉饭者十数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刘备善于听从他人意见,以诚心求得人才,终成三国鼎足之势;而孝成王不听他人意见,最终兵败。

B.甲文意在表现诸葛亮卧龙似的非凡才干,因而全文处处围绕这一中心选材叙写,通过人物语言展现人物性格。乙文主要表现括母知人之明,她直言不讳,客观公允地看待自己的儿子,恳切劝谏孝成王不要重用赵括,却遭到拒绝。

C.两段选文在塑造人物时都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甲文徐庶极力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侧面表现了诸葛亮的谋略与才干。乙文第一段写括母分析赵括父子,是侧面表现括母仁智。

D.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三顾茅庐”和“长平之战”在两段选文中仅以“凡三往”和“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就概括了。这是因为这两件事本身与突出传记主人公的性格关系不大,这也告诉了我们写文章时与中心关系不大的事件要略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