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与陌生人交流 铁凝 ①从前的我家,离我就读的中学不远,上学的路程大约10分钟。每...

与陌生人交流

铁凝

①从前的我家,离我就读的中学不远,上学的路程大约10分钟。每天清晨我都要在途中的一家小吃店买早点。

②那年我13岁,念初中一年级。

③每个清晨,我就带着一副空荡的脑子走在上学的路上,走到那家小吃店门前。我要在这里吃馃子喝豆浆,馃子就是人们所说的油条。这个时候的小吃店,永远是热闹的,A一口五印大锅支在门前,滚沸的卫生油将不断下锅的面团炸得吱吱叫着。当年,能吃到这油炸馃子已经是欢天喜地的事了。我排在等待馃子的队伍里,看炸馃子的师傅麻利、娴熟的动作。

④站在锅前的是位年轻姑娘,她手持一双长的竹筷,不失时机地翻动着,将够了火候的成品夹入锅旁的铜丝笸箩。她用不着看顾客,只低垂着眼睑做着自己的事,但她是愉快的,身形也因了这愉快的劳作而显得十分灵巧。当她偶尔因擦汗把脸抬起时,我发现她长得非常好看,新鲜的肤色,从白帽沿下掉出来的粟色头发,纯净、专注的眼光,她的一切……

⑤在我当时的生活中,她几乎就是美丽的代名词——一种活生生的可以感觉和捕捉的美丽。她使我空荡的大脑骤然满当起来,使我决意要向着她那样子美好地成长。以后的早晨,我站在队伍里开始了我细致入微的观察,观察她那两条辫子的梳法,她站立的姿态,她擦汗的手势,脚上的凉鞋,头上的白布帽。当我学着她的样子,将两条辫子紧紧并到脑后时,便觉得这已大大缩短了我与她之间的距离。

⑥后来我搬了家,不能再光顾哪家小吃店了。又是一些年过去,我又一次光顾那家小吃店。记得是秋后的一个下午,我乘坐的一辆面包车在那家小吃店前抛锚。(B)此时,门前只有一口安静的油锅。我走进店内,看见她独自在柜台里坐着,头上仍旧戴着那白帽,帽子已被油烟沤成了灰色。她目光涣散,不时打着大而乏的呵欠,脸上没有热情,却也没有不安和烦躁,就像早已将自己的全部无所它求地交给了这家店。柜台里是打着蔫儿的凉拌黄瓜。我算着,无论如何她不过40来岁。

⑦下午的太阳使店内充满金黄的光亮,使那几张铺着干硬塑料布的餐桌也显得温暖、柔和。我莫名地生出一种愿望,非常想告诉这个坐在柜台里打着呵欠的女人,在许多年前我对她的崇拜。

⑧“小时候我常在这买馃子。”我说。

⑨“现在没有。”她漠然地告诉我。

⑩“那时候您天天站在锅前。”我说。

⑾“你要买什么?现在只有豆包。”她打断我。

⑿“您梳着两条又粗又长的辫子,穿着白凉鞋……”

⒀“你到底想干什么?”她几乎怪我打断了她的呆坐,索性别过脸不再看我。

⒁“我只是想告诉您,那时候我觉得您是最好看的人,我曾经学着您的样子打扮我自己。”

⒂“嗯?”她意外地转过脸来。面包车的喇叭响了,车子已经修好,司机在催我。我匆匆走出小吃店,为我这唐突的表白寻找动机。但我忘不了她那终于转向我的脸。我多么愿意相信,她相信了一个陌生人对她的赞美。

⒃不久,当又一个新鲜而嘈杂的早晨来临时,我又乘车经过这家小吃店。(C)门前的油锅又沸腾起来,还是她手持竹筷在锅里拨弄。她的头上又有了一顶雪白的新帽子,栗色的卷发又从帽沿里滚落下来,那些新烫就的小发卷儿为她的脸增添着活泼和妩媚。她以她那本来发胖的身形,正竭力再现着从前的灵巧,那是一种更加成熟的灵巧。车子从店前一晃而过,我忽然找到了那个下午我对她唐突表白的动机。正因为你不再幼稚,你才敢向曾经启发了你少年美感的女性表示感激;为着用这一份陌生的感激,唤起了她那爱美的心意。那小吃店的门前该不会有“欢迎卫生检查团”的标语了吧?我庆幸我的车子终究是一晃而过,我坚信原意坚信的:她的焕然一新是因为听见了我的感激。

⒄当你走向陌生人,平淡的生活便会常常充满陌生的魅力。

                                                                       (选自《铁凝散文》,有删改)

1.本文主要记叙了“我”对 “炸油条姑娘”的三次不同印象。请分别概括写出。(3分)

第一次:_________   第二次:________第三次:____________

2.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1)她使我空荡的大脑骤然满当起来,使我决意要向着她那样子美好地成长。

2)她的头上又有了一顶雪白的新帽子,栗色的卷发又从帽沿里滚落下来,那些新烫就的小发卷儿为她的脸增添着活泼和妩媚。     

3.对话,不仅是言语的应答,更应是思想和心灵的互动。仔细阅读8-14段,“我”和“她”之间是否实现了真正的对话?为什么?(3分)

4.文中A.B.C三处都对“油锅”进行了细节描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5.文章结尾写到,“平淡的生活处处会常常充满陌生的魅力”。联系全文,谈谈“陌生的魅力”有哪些丰富的内涵。(4分)

 

1.第一次:美丽(“愉快、灵巧”和“纯净、专注”两组词语中至少各选一词) 第二次:漠然、邋遢(疲惫、不修边幅)第三次:妩媚、灵巧(焕然一新,热爱生活) 2.(1)“骤然”写出了“她”的美丽在瞬间给我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2)“滚落”写出了卷发的生动和俏皮,富有动态美,烘托了“她”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 3.没有实现真正的对话,由于她对生活的冷漠和对工作的倦怠,她根本没有用心听“我”说话,也不知道我要说什么,只是敷衍应付,答非所问。(3分,判断正确1分,原因2分) 4.描写油锅从“滚沸”到“安静”到“又沸腾”这一变化过程,暗示了“炸油条姑娘”精神面貌(生命状态)从年轻时的美丽到中年时的冷漠再到焕发新的热情这样一个变化过程。 5.“她”作为陌生人,以“她”美好的形象,唤起了少年的“我”对美的向往和追求;“我”作为陌生人一句感激和赞美的话,改变了“她”对生活的态度。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读全文,根据人物的活动,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抓住题目中“三次不同印象”寻找文中相关的文字分析概括。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的鉴赏能力。鉴赏该词语时一般方法为:方法+效果+情感,但在鉴赏时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详细的描写。联系文章内容可知,“骤然”写出了“她”的美丽在瞬间给我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滚落”写出了卷发的生动和俏皮,富有动态美,烘托了“她”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解答此类型的题目时,要结合文章的上下文及主旨来回答。由文章内容可知:由于她对生活的冷漠和对工作的倦怠,她根本没有用心听“我”说话,也不知道我要说什么,只是敷衍应付,答非所问,所以说没有实现真正的对话。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时,找到描写句在文中的位置,结合上下文内容,从作者对以写物来表现人物的某一变化这个角度来分析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解答此类型的题目时,要结合文章的上下文及主旨来回答。结合全文情节,从“我”与“她”彼此是陌生人而得到情感上的温暖这个含义上来理解分析。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能藏善跑的草兔

①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和华中的广大地区,生活着一种野生哺乳动物——草兔。

②草兔的体型较大,体长约4068厘米。身体背面毛色由沙黄色至深褐色,通常带有黑色波纹;体侧面近腹处为棕黄色;耳长1012厘米,耳端有窄的黑尖;尾长715厘米,尾背有显著的黑色斑。

③草兔的食性简单,以各种植物的茎、叶、根和种子为食。春夏之际,它们食植物的幼苗;秋季,以植物种子为食;冬季,大雪封山,草兔只得扒开厚厚的积雪,寻找埋在下面的植物茎根充饥,有时还啃食树皮。

④草兔的周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捕食者。在过去,狼和狐狸都曾是草兔的重要天敌,但现在大部分地区的狼和狐狸都已经灭绝或非常稀少,人成为它们最常遇到的也是最令它们恐惧的天敌。

⑤在与捕食者的长期周旋中,草兔练就了一身避敌的好兵法

⑥草兔善于隐蔽。春末至秋初,草兔以葱郁的植物为天然庇护,在农作物、草丛、灌木丛和幼林等隐蔽处自由穿梭。秋末至翌年初春,树木落叶,百草凋零,它们会用前爪迅速挖掉草丛或灌木丛里面的杂草,形成一个浅浅的、有少许松软浮土的临时巢穴。巢穴长约30厘米,宽约20厘米,刚好可以容草兔藏身。临时巢穴正前方的枯草已被草兔压断或折断,视野开阔;两侧和后方的植物保持完整。遇到强敌,草兔就在这种巢穴中躲藏不动。由此可知兔子不吃窝边草的深意。

⑦通常,草兔的活动路线较为固定,久而久之便可形成兔道它们在草丛、灌木间踩出仅比一只成人鞋稍宽的小道。有趣的是,每只草兔都有自己固定的活动区域,行走路线很少与其他个体行走路线完全重合。这样出行不仅节省体能,还便于它们快速躲避天敌 的追捕。

⑧遇到天敌时,草兔往往选择适宜的路线逃跑。它们的前肢短,后肢长,适于在平地或缓坡奔跑。受到惊扰时,草兔会尽量向地势较高处奔跑;若有人阻挡,它们往往会绕道迂回奔向地势较高处;无法绕过时,便向一侧奔跑,很少选择直接冲向下方的路线。跑起来,它们两耳紧贴颈背,躲树木,跃小坎,一路狂奔,如履平地。

⑨到了繁殖季节,草兔体内激素的急剧变化,使它们暂时忘记了环境中存在着的虎视眈眈的捕食者,进入一种近乎癫狂的状态。据资料记载,草兔每胎产仔58只,可谓兔丁兴旺。较强的繁殖能力,使草兔家族千百年来虽历经风雨却仍然繁盛不衰。

1.文章从草兔的分布、________、避敌能力和____ 等方面说明了草兔的特点。3

2.草兔避敌的兵法有哪些?请分条概括。3

3.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

4.说说第⑨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

 

查看答案

就在我十一二岁时候的这一年,这日期也看看等到了。不料这一年真可惜,在早上就叫不到船。平桥村只有一只早出晚归的航船是大船,决没有留用的道理。其余的都是小船,不合用;央人到邻村去问,也没有,早都给别人定下了。外祖母很气恼,怪家里的人不早定,絮叨起来。母亲便宽慰伊,说我们鲁镇的戏比小村里的好得多,一年看几回,今天就算了。只有我急得要哭,母亲却竭力的嘱咐我,说万不能装模装样,怕又招外祖母生气,又不准和别人一同去,说是怕外祖母要担心。

这一天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母亲很为难,没有法子想。到晚饭时候,外祖母也终于觉察了,并且说我应当不高兴,他们太怠慢,是待客的礼数里从来没有的。吃饭之后,看过戏的少年们也都聚拢来了,高高兴兴的来讲戏。只有我不开口; 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忽然间,一个最聪明的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了,他说,"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说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我高兴了。然而外祖母又怕都是孩子,不可靠;母亲又说是若叫大人一同去,他们白天全有工作,要他熬夜,是不合情理的。在这迟疑之中,双喜可又看出底细来了,便又大声的说道,"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

我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1.概括选文所表现的“我”看社戏前的情感变化。(4分)

                                                       

2.文段主要描写的人物是双喜。请从描写双喜的细节中任选一处进行赏析。(2分)

3.有人认为本文花费笔墨写双喜和文章的“情节”、“主旨”无关,说说你的看法及理由。(3分)

 

查看答案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掇:(duō)拾取,采取。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①佳木而繁阴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其地僻而事简      ) ④遂书以其亭焉(    

2.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3.甲乙两文旨趣相同,都表现了怎样的政治理想?(2分)

4.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写景上语言特点的不同。(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4分)

    

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

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

小舟撑出柳阴来。

1.春游湖的夹岸桃花蘸水开的""用的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2分)

2."小舟撑出柳阴来"一句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2分)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4分)

今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勤俭节约办教育,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通知,在教育系统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为此,学校开展了提倡光盘,告别浪费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有关任务。

【材料一】早在1996年,我国政府就提出,粮食自给率必须保持在95%以上方能保证粮食安全,但现在这个红线已经被冲破。在2012年前11个月中,我国对三大谷物的净进口量已达到9404万吨,粮食自给率勉强维持在90%

【材料二】数据显示,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浪费的蛋白质和脂肪分别高达800万吨和300万吨,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按2011年提高后的贫困标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300/年),中国还有128亿的贫困人口,占全国总人口近十分之一。

【材料三】今年两会期间,会场内外没有摆放鲜花,没有铺设红地毯,没有彩球标语,简约朴素的会风赢得广泛好评。我市还广泛开展了以“文明用餐,以俭养德”为主题的文明餐桌行动,目前,全市已有众多餐饮单位、食堂积极参与到此次行动中,节约用餐、反对浪费的文明新风尚已悄然形成。

1)认真阅读材料一与材料二,请分别概括它们所包含的主要信息。(2分)

2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让我们一起对此说“NO”!请你根据活动主题,为学校食堂拟写一条宣传标语。(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