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2分) 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

阅读下文,完成题(12分)

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③馔(zhuàn):准备食物。④果蔬:泛指菜肴。⑤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⑥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⑦啖: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觉饥甚而不敢      

(2)果蔬皆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3.“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4.这则故事表现出王安石为人处事的    (3分)

A.寡情吝啬    B谨慎严谨     C简朴节约    D勤俭刻苦

 

1.⑴离开 (2)具备、准备 2.王安石拿过剩下的饼自己吃了,那个人(萧公子)很惭愧地退席。 3.以为王安石是当朝宰相,会准备丰盛的食物讲点排场的,所以“盛服而往”。 4.C (3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实虚词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实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去”和“具”在文言文中常出现,要识记其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记漏翻关键词语。如:食是“吃”的意思。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把握文章内容,根据“意为公必盛馔。”的意思“以为王安石必定会以盛宴相邀”即可解答此题。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把握文章内容,从而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王安石贵为宰相,仍艰苦朴素、勤俭持家。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译文】王安石做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公子到了京城,就去拜访了王安石,王安石邀请他吃饭。第二天,萧氏子穿盛装前往,料想王安石一定会用盛宴招待他。过了中午,他觉得很饿,可是又不敢就这样离开。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下令入座。菜肴都没准备。萧公子心里觉得很奇怪。喝了几杯酒,才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一会儿就上饭了,旁边只安置了菜羹罢了。萧氏子很骄横放纵,不放下筷子,只吃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把剩下的饼拿过来自己吃了,那个萧公子很惭愧地告辞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8分)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1.甲文画线句作者的视线以     为序;乙文画线句作者的视线以     为序。(4分)

( A时间  空间       B人物  声音       C空间   时间      D声音   人物)

2.甲段的景色可用“    ”一个词概括;乙段的人物心情可用“    ”一个词概括。(用原文词语回答)(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元曲,完成题(4分)

甲: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乙: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两首元曲的曲牌都是      (1分)

2.(1) 两首元曲都描写了□□的形象。(用原曲词语回答)  (1分)

(2)乙曲除了写景以外,还写了       。(2分)

 

查看答案

默写(15分)

1树木丛生,      。(《观沧海》)

2        ,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

3.沉舟侧畔千帆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       ,人约黄昏后。(《生查子·元夕》

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桃花源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毛毛虫试验

法国科学 家约翰•法伯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试验”。这种毛毛虫有一种“跟随者”的习性,总是盲目地跟前面的毛毛虫走。法伯把若干个毛毛虫放在一只花盆的边缘上,首尾相接,围成一圈;花盆周围不到六英寸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喜欢吃的松针。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一个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 毛毛虫还不停地坚韧地团团转。一连走了七天七夜,终因饥饿和筋疲力尽而死去。这其中,只要任何一只毛毛虫稍微与众不同,便立即会过上更好的生活(吃松叶)

读了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感所思,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3、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13分)

积极面对无奈

①人生中有太多的无奈。刘翔为伤痛不能驰骋田坛而无奈,高考生为相差几分不能跨进大学校门而无奈,子女为工作所累不能照顾年老的父母而无奈,贫穷的父母因“差钱”不能很好地培养孩子而无奈,老年人因体弱多病生活不能自理而无奈,残疾人因天生的缺陷而无奈。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碰到数不清的无奈。

②对待人生的无奈,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消极的态度,由无奈而生怨气,怨天怨地怨人,进而对生活失去信心,郁郁寡欢,在消沉中不能自拔;一种是积极的态度,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化解矛盾,努力走出无奈的阴影。窃以为,两种态度,往往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A面对无奈,消极沉沦,无奈就永远是你人生道路上的绊脚石; B积极面对,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迈开新步伐。正如马克•吐温所说:“人生在世,绝不能事事如意。反正,遇见了什么失望的事情,你也不必灰心丧气。你应当下个决心,想法子争回这口气才对。”

③世界超级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就是一个面对无奈永远积极进取的人。在一般人看来,他可能是一个一生都倒霉透顶的人:1岁时险些死于猩红热;4岁时一场麻疹,又让他险些进了棺材;13岁时患上了严重的肺炎;46岁时突然长满脓疮,只好拔掉几乎所有的牙齿;牙病初愈,又染上了严重的眼疾,幼小的儿子成了他的“拐杖”;50岁后,关节炎、肠道炎、喉癌等疾病不断向他袭来,后来,他的声带也坏了,几乎成了哑巴。58岁就吐血而亡。可就是这个经常为身体不好感到无奈的人,凭着自己的刻苦努力,3岁学琴,8岁时就创作了第一首小提琴奏鸣曲,9岁入市立歌剧院的管弦乐团,11岁登台演奏自己创作的《变奏曲》,一举成功。他把苦难与成才这两项生活的馈赠,用自己的琴弦演奏到了极致。巴尔扎克说:“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之渊。”而培根则认为:“顺境中的好运,为人们所希冀;逆境中的好运,则为人们所惊奇。”帕格尼尼是不幸的,上帝给了他一个糟糕的身体,让他经常处于无奈之中;然帕格尼尼又是幸运的。因为正是生活的苦难,成就了这位天才。他没有在苦难面前低头,在无奈之中徘徊,而是用自己顽强的毅力去战胜它,使自己从苦难者成为一个音乐的天才。

④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许多人因为下岗、上当受骗、经商失败、亲人遭受不幸等陷入人生的低谷,感受到生命的种种无奈,有的人因此而患上了忧郁症,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其实,当你将一切归零,给自己时间,给自己空间,重新认识世界,就会感到,原来生活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糟。一转念,就是一个全新的生命。

⑤朋友,如果你此时因伤痛而暂时折断了飞翔的翅膀,像帕格尼尼那样为生病而经受苦难,或者碰到种种不如意甚至无奈的事情,那么,请记住:“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只有战胜不幸,从不幸中走出来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2分)

                                                                                           
3.选文第②段A.B两句不能调换的原因是什么?(2分)

                                                                                           
4.选文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5.请从以下备选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他(她)的事例,使其成为本文的事实论据。(4分)

备选人物:韩愈    袁隆平    贝多芬     海伦•凯勒    滕子京    (或其它名人)

_____________ 面对       ______________        的无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