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学校准备开展以“我读书,我思考”为主题的活动,请你踊跃参加。(6分) 1.活动一...

学校准备开展以“我读书,我思考”为主题的活动,请你踊跃参加。(6分)

1.活动一:定方向 选书目

“主题活动”启动前,图书馆已全天候开放。面对众多的书籍,你将选择哪一位作家的作品?请写在下面横线上。

2.活动二:有步骤 深探究

选定书目后,你向老师咨询。老师建议你深入了解该作家及其作品,并写出研究步骤,完成研究任务。你的研究步骤是:

3.活动三:精阅读 美汇报

经过几周的精读,你的研究任务完成了。在读书汇报会上,你将展示你的研究成果。你的展示如下:

1.作家: 示例:冰心 作品: 示例:《繁星》《春水》 2.示例: 步骤一:网上搜索与《繁星》《春水》有关的作品,精选研读,并做好读书笔记。 步骤二:多角度分析,与同学讨论后写出自己的收获。 3.示例:大家好!我选的书目是《繁星》《春水》。通过研读,我认为,《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谢谢大家! 【解析】 1. 试题分析:答案不唯一,选定作家,指出其代表作即可。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本题是让考生写出看书(题一选定的书)的步骤。简单的写出步骤即可。看书前的准备,看书的时候怎么做,是不是写读书笔记。看完后怎么做,是否与同学老师交流等。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 试题分析:结合前两题的回答,写出你的读书感悟即可。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B.卢沟桥上的石狮子,千态万状,绘声绘色

C.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D.你也许有困惑,而今天困惑中的探索正是明天豁然开朗的准备。

 

查看答案

下列注音、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qiǎo)    (bāo)义词     并行不(bèi)

B.拮(jū)      (gēng)衣室    举一(fǎn)

C.(jué)    (āo)透镜      (huì)人不倦

D.滑(jì)      (yíng)光屏    别出新(cái)

 

查看答案

默写    (15分)

(1)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2)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3)先天下之忧而忧,                   (范仲淹《岳阳楼记》)

(4)               ,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5)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6)                ,教然后知困。    (《虽有嘉肴》)

(7)陶渊明《饮酒》中用问答形式表明内心清静就能远离喧嚣之意的句子是“                  ”。

(8)周敦颐《爱莲说》中最能体现君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品格的名句是“                         ”。

(9)思乡、离愁是永恒的话题。崔颢在《黄鹤楼》中吟咏道:“                  ”;马致远在《灭净沙·秋思》中感慨道:“夕刚西下,            ”;李煜在《相见欢》中长叹道:“               ,是离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只麻雀总是嫌自己的屋子住不长时间就有一股难闻的味道,于是就不停地换窝。年长而又聪明的麻雀告诉它:“那味道恰恰是从你自己身上散发出来的。”

    一只乌鸦向鸽子抱怨:“这个地方的居民很难相处,我只好飞到别的地方去。”鸽子好心地告诉乌鸦:“你如果不改变自己的声音,飞到哪里也是白费力气。”

    请你根据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

    (1)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3)不得脱离材料内涵,不得抄袭和套作。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10分)

给地震波一个空间

段奇清

    (1)地震从来都是令人恐惧生畏的自然现象。在科学技术落后的旧时代,地震就如同一个暴君,人类只能任它鱼肉宰割。如今,科技发展一日千里,但对地震似乎也没有很好的办法。鉴于地震造成的巨大灾难大多是建筑物倒塌而导致的,人类不断提高建筑物的抗震等级,但却极大地增加了建筑成本。

(2)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法国马赛菲涅尔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正在尝试换一种思路——用比较少的成本、简单易行的办法,减少或消除地震对人类的危害。

(3)我们知道,地震就是地震波造成的地面震动,而地震波又分为横波和纵波,当横波与纵波在地表混合形成“面波”时,它们的破坏性最强。

(4)法国科学家们想,地震波之所以能成为面波,是因为地震波形成之后,在地下找不到一个安身之处,便横冲直撞到了地面,造成地面建筑物的成批倒塌,人员大量伤亡。鉴于此,他们开始了“给地震波一个空间”的研究。

(5)其方法是在地面钻孔。不过,这种“孔洞”不是在地面随便打上一些就能行的。科学家们通过预测出地震波的波长范围,经过计算机模拟计算,最后得出结论,这些孔洞的直径应为0.3米,孔洞与孔洞之间的距离应为1.73米;由于面波只在地表传播,所以孔洞的最大深度只需5米。

(6)在地面打孔洞是受到“隐身衣”的启发。人们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阻挡了光波通过,被阻挡的光波反射到了人的眼睛里就会成像。物体能“隐身”,是人们为物体穿上某种衣服,即给物体表面涂上一种特殊材料,此时光波会绕物体而行,如同没被阻挡一般,人们也就看不见物体了。

(7)在地面钻孔就如同在“视觉隐形”时给物体穿上的特殊隐形衣,地震波的“眼睛”也就“看”不到地面的物体了,不能再对其形成破坏。不,此时的地震波并不需要“看”地面的物体,因为孔洞已经让它们在里面很舒适了。

(8)法国科研团队在法国阿尔卑斯山的某一处山脚下诱发了两次人工地震,监测发现孔洞让80%以上的面波消失于无形。

(9)不过,地质结构的复杂性和天气的多变性等不确定因素,要求孔洞这种“超材料”的位置必须高度精确。法国科研团队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发现,运用超大功能计算机等设备,完全能够精确定位钻孔位置。

(10)精确定位的孔洞能够对地震波传播介质造成突变,改变其折射方向,折射后的地震波相互接触后产生共融,最终使本来可以造成天塌地陷的能量化为乌有。目前,这项技术已被运用于对海啸的控制了。

(11)给“地震波”一个空间,是换一种思维方式对待地震,不是与之为敌,也不是被动地逃避,而是主动地为地震波准备一处歇脚的地方,让其与人类“共融”。如此,地震波也就会对我们“以礼相待”。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5年第3期,有删改)
1.第⑦段运用了____的说明方法。(1分)
2.“地面钻孔”为什么可以消减地震灾害?请说明其中的道理。(3分)
3.请简要分析第(11)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主动地为地震波准备一处歇脚的地方,让其与人类“共融”。如此,地震波也就会对我们“以礼相待”。
4.科学家为“给地震波一个空间”开展了哪些研究工作?请结合全文概括。(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