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共16分) 光 之 香 林清玄 ①我遇见一位年轻的农夫,在...

阅读下文,完成题。(共16分)

     

林清玄

    ①我遇见一位年轻的农夫,在南方一个充满阳光的小镇。

    ②那时是春末了,一期稻作刚刚收成,春日阳光的金线如雨倾盆地泼在温暖的土地上,牵牛花在篱笆上缠绵盛开,苦苓树上鸟雀追逐,竹林里的笋子正纷纷胀破土地。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真是人间里非常幸福的感觉。

    ③农夫和我坐在稻埕旁边,稻子已经铺平张开在场上。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我在农夫家做客。刚刚是我们一起把谷包的稻子倒出来,用犁耙推平的,也不是推平,是推成小小山脉一般,一条棱线接着一条棱线,这样可以让山脉两边的稻谷同时接受阳光的照射,似乎几千年来就是这样晒谷子,因为等到阳光晒过,八爪耙把棱线推进原来的谷底,则稻谷翻身,原来埋在里面的谷子全翻到向阳的一面来——这样的晒谷比平面有效而均衡,简直是一种阴阳的哲学了。

    ④农夫用斗笠扇着脸上的汗珠,转过脸来对我说:“你深呼吸看看。”

    ⑤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吐出。

    ⑥他说;“你吸到什么没有?”  

    ⑦我吸到的是稻子的气味,有一点香。我说。

⑧他开颜地笑了,说:“这不是稻子的气味,是阳光的香味。”   

⑨阳光的香味?我不解地望着他。 

    ⑩那年轻的农夫领着我走到稻埕中间,伸手抓起一把向阳一面的谷子,叫我用力地嗅,那时稻子成熟的香气整个扑进我的胸腔,然后,他抓起一把向阴的埋在内部的谷子让我嗅,却是没有香味了。这个实验我深深地吃惊,感觉到阳光的神奇,究竟为什么只有晒到阳光的谷子才有香味呢?年轻的农夫说他也不知道,是偶然在翻稻谷晒太阳时发现的,那时他还是大学学生,暑假偶尔帮忙农作,想像着都市里多彩多姿的生活,自从晒谷时发现了阳光的香味,竞使他下决心要留在家乡。我们坐在稻埕边,漫无边际地谈起阳光的香味来,然后我几乎闻到了幼时刚晒干的衣服上的味道,新晒的棉被、新晒的书画,(1)光的香气就那样淡淡地从童年中流泻出来。自从有了烘干机,那种衣香就消失在记忆里,从未想过竟是阳光的关系。

    农夫自有他的哲学,他说:“你们都市人可不要小看阳光,有阳光的时候,空气的味道都是不同的。就说花香好了,你有没有分辨过阳光下的花与屋里的花,香气不同呢?”

    我说:“那夜来香、昙花香又作何解呢?”

    他笑得更得意了:“(2)那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的。

    我便那样坐在稻埕边,一再地深呼吸,希望能细细品味阳光的香气,看我那样正经庄重,农夫说:“其实不必深呼吸也可以闻到,只是你的嗅觉在都市退化了。”
1.简要概括第②段的内容,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4分)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全文又是怎样紧扣线索展开内容的?(4分)
3.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光的香气就那样淡淡地从童年中流泻出来。  (选择恰当的角度赏析)

(2)那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的。  (说说该句的含义)
4.这篇散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并说说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4分)

 

1.描绘阳光下的春景。(2分)展示了在阳光下,动植物充满蓬勃生机的景象,表现了作者的愉悦心情,又为下文写阳光的香味做铺垫。(2分) 2.线索:阳光的香味(或答:光之香)。(1分)开头写充满阳光的小镇和阳光下的景物,为写光之香埋下伏笔;接着由农夫和“我”晒稻谷引出光之香的话题;后又写农夫抓向阳和向阴的稻谷让我嗅到了阳光的香味,引发了“我”对童年的回忆和阳光的思考。(每点一分,共3分) 3.(1)“流泻”一词使用巧妙,它使无形的香气有了形象感。(或答:运用通感的修辞,打通嗅觉和视觉)唤醒了作者对光之香的童年回忆。 (2)意思是:夜来香、昙花香是一种阴冷的香气,无法与阳光之香相比,不能涵养人豪放的胸怀。 4.情感:赞美了阳光的阳刚之美,同时也委婉地表达了对都市人感官退化的惋惜之情。(2分)启示:人要健康成长,需要接受多阳光,闻闻阳光的香气,吸纳阳光里的浩然之气,让自己的身体和精神都更加茁壮。(其它合理的启示亦可)(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内容的概括,结合内容看看此段写的是什么,从景物可描写的是春景,作用既然是描写景物的,就是景物描写从这点回答作用就可。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线索是在文章中起的作用,结合内容看全文紧扣香这一中心事件来组织材料,所以线索是“光之香”,第二问考查对内容的梳理,围绕光之香写了什么内容,分条概括。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品析句中可从内容上看思想感情,从结构上看作用,从艺术效果上看;作用,要理解修辞手法的效果,理解文章技法上产生的效果。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结合最后一段理解作者的感情,第二问只要围绕本文内容,语言通顺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共7分)

材料一  大河报4月13日电在第20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由省委宣传部、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总工会、目省委、省妇联等部门共同发起的“书香中原”全民阅读活动在中原图书大厦正式启动。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赵素萍出席启动仪式。

材料二  下面是对某地方学校读书现状的调查:

 

调查项目

学段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

1.5小时

1.2小时

0.5小时

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的比重

27.8%

35.8%

45.6%

    材料三  今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写入倡导全民阅读的内容,这一举措再次引起公众对全民阅读立法的关注。其实,李克强总理曾多次谈起过阅读.2013年,李克强回答瑞士大学生提问时说:“无论工作多忙,都要抽出时间读书。如果不读书,就难以有思想火花闪烁,也难以了解人类文明进程。”

将材料一概括为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字)(2分)。

 

 

 

 

 

 

 

 

 

 

 

 

 

 

 

分析材料二调查表,你得出的结论是:(2分)

    (3)某中学举办“阅读伴我成长”读书活动,请你结合材料三内容要点,为本次活

动写一段开场白。(要求运用某种修辞手法)(3分)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4分)

中国古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幸运礼物;也是民族文化经过风雨洗礼后留下来的宝贵薪火。即使人类已经步入电子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的发明不断涌现,  ①  依然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为什么只有中国生机盎然,永不衰竭?在西方列强瓜分世界时,为什么许多国家消亡或被吞并了,  ②  ?就是因为中华民族有悠久深邃的传统文化,有儒道思想和龙的精神:“自强不息”、“厚德栽物”。这是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根。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

(1)在《水浒》中,吴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请结合他的绰号及“智取生辰纲”的故事简述他的性格特征。

(2)在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作者满怀深情地回忆了自己的两位老师。他们分别是谁?具有怎样的特点?并请你用一副对联为两位老师点赞。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8分)  

(1)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2)半卷红旗临易水,                      。(李贺《雁门太守行》)

(3)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借来日重逢的喜悦来衬托今日孤寂的句子是。

  “                                                     。”

(4)我国古代诗歌中,有不少抒发远大志向的诗句。如“                            

                      ”(《行路难》)抒发李白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             

                                          ”(《登飞来峰》)表达王安石在政治上高

  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顷刻    候车厅    滥竽充数    绵里藏针

  B.包庇    主旋律    利害得失    鬼斧神功

  C.玷污    练习薄    坚如磐石    心灰意冷

  D.迁就    金刚钻    张皇失措    牟取暴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