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题。(共7分) 应该有个好性格 ①性格本没有好坏之分。性格就...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题。(共7分)

应该有个好性格

①性格本没有好坏之分。性格就是个性,每个人都有个性。有人外向些,有人内向些;有人粗犷些,有人细腻些;有人喜欢安静,有人喜欢热闹;有人勤于思考,有人乐于活动,如此等等,难说哪种好,哪种不好。

②那为什么又提出来一个“应该有个好性格”问题呢?这是因为在实际生活中,确实有些人由于性格上的严重缺陷,搞得自己不幸福,也使别人不痛快。所以,性格好坏,不是针对性格类型,而是针对性格缺陷而言的。

③比如,有人性格外向,这本来很好,外向的人容易和人交往,容易和人交朋友。但外向过分,不分场合,不看对象,不讲方式,不分内外,乱说一气,就是缺陷,也会坏事,也会使人感到你浅薄、轻率,对你产生反感。

④比如,有人性格内向,这也不坏,内向给人一种沉稳老练的感觉。但内向过分,喜怒哀乐无从捉摸,也会使人感到你冷漠、孤僻,甚至让人觉得你城府很深,对你敬而远之。

⑤常见的性格缺陷还有一些:比如心眼太小,见小不见大,无足轻重的小事抓住了不放,倒把大事忽略了。比如,遇到不顺心的事,总是耿耿于怀,过也过不去,一件小事记多少天,乃至多少年。比如,心扉封闭,外界信息进不来,总是在自己固有的信息圈子里转来转去,没有新的思维、新的认识、新的突破。比如,遇事总抱悲观的观点、无所作为的观点,等等。现实告诉我们,性格上的这些缺陷,即折磨自己,又折磨别人;既影响工作,又影响生活。

⑥“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要一个人改变性格,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要求一个人弥补性格缺陷,限制这些缺陷的程度,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⑦一个人,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的人,应该使自己的性格更多面些,更乐观些,更开朗些,更豁达些,更能对外界的信息作出恰当的反应,才会更有幸福的感觉。幸福自然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但其本质则是在一定条件下的个人感受。“饿了吃糠甜如蜜,饱了吃蜜也不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没有好的性格,是自己破坏自己的幸福,也还会破坏别人的幸福;为了个人幸福和他人幸福,应该有个好性格!

(选自艾丰《三做谈》)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答:                  
2.针对作者的观点,结合自己的实际,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并作简要分析。(2分)

答:                  
3.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过程。(3分)

答:                  

 

1.人应该有个好性格。 2.示例:家里来客人,妈妈做了许多菜。大家高兴吃饭的时候,我突然大声说菜太咸了,还说妈妈经常把菜做咸,老也不改,结果让大家都很扫兴。事后我反思到:说话要讲方式,分场合,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3.示例:首先提出一个现代人应该使自己的性格更多面些,才会更有幸福的感觉;然后阐释了幸福自然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但幸福的本质其实是在一定条件下的个人感受;最后指明为了人类幸福,应该有个好性格。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中心论点的总结。中心论点的总结有以下方法:一是在原文中找,二是根据内容自己概括。中心论点在文中的位置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文章题目,二是文章开头,三是文章结尾。本文的中心论点“人应该有个好性格”在题目和文中反复提到,难度不大。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补充议论文论据的能力。首先要明白论据的类型,然后从积累中选择真实而典型的事例,概括叙述,紧扣论点。此题应从自己的生活入手,写出不好的性格对人际关系影响,使论证更全面。 考点:分析论据的类型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论证思路的分析能力。论证思路就是考查论点是怎样提出的,依次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第7段是按照观点、幸福的条件和有好性格的必要性的顺序进行论证的。 考点: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宣纸》,完成小题。(共12分)

宣纸

      于心

①宣纸的原产地是安徽省泾县。关于宣纸的起源,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传说。东汉安帝建光元年(121年)发明造纸技术的蔡伦离世后,他的弟子孔丹在皖南以造纸为业,很想造出一种世上最好的纸,为师傅画像修谱,以表怀念之情,但年复一年难以如愿。一天,孔丹遇见一棵老的青檀树倒在溪边,由于终年日晒水洗,树皮已腐烂变白,露出一缕缕修长洁净的纤维,孔丹取之造纸,经过反复试验,终于造出一种质地绝妙的纸来,这便是后来有名的宣纸。宣纸中有一种名叫“四尺丹”的名贵品种,一直流传至今,就是为了纪念孔丹。

②“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宣纸具有洁白稠密、韧而能润、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性,并有独特的渗透性能,利于笔挥墨运,一笔落成,深浅浓淡,墨韵清晰,正是宣纸的这些性质而使中国书画艺术具有了一种独特性。

③宣纸具有很强的弹性和韧性。将生宣揉成一团之后还可以展平,经过熨烫,依旧可以恢复平展如初的原貌。所以即使是作品皱痕起伏,经过装裱之后,也会平展如新。如书法工艺中的拓片,当薄薄的宣纸贴在凸凹不平的碑文、器皿的表面时,任凭反复敲打,宣纸依然能够保持伸缩自如,裂而不断的完美状态。

④到商店里购买宣纸时,当水滴在宣纸上,落在纸面上的水滴逐渐向四周扩散的就是生宣,而水滴落在纸面上没有立即扩散或不再扩散开的就是熟宣,这是检验生宣与熟宣的简单方法。我们把生宣显现的这种水滴逐渐向四周扩散开来的现象称做湿染性特性,生宣具有较强的湿染性,使得书写时困难加大。因此,书法实践作为一种提高人生修养的实践行为,需要漫长的修为才能达到期待的目标。这种湿染性现象,它可以锻炼书写者内在的涵养和自我内聚力,同时,也是检验书写者耐心和品格的途径所在。

⑤生宣除具备湿染性之特性之外,还具备较强的吸墨性能。生宣具有的湿染性由水的特性引发,用淡墨书写产生的湿染性现象比较明显,用浓墨书写产生的湿染性程度相对减弱。宣纸的吸墨性与其内在的构造以及所用墨液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这种极其细小的“墨颗粒”与宣纸内部纤维“管道结构”完美融合后留下了墨,流走了水。

⑥待墨迹晾干后,把晾干字迹后的生宣纸泡在清水里,即使泡上半天,着墨的生宣纸也不会发生跑墨现象,即墨汁不会因为水的浸泡而发生墨汁化开的问题,这种现象就是宣纸具有胶着性能的表现所在。生宣纸具有的胶着性与前面说到的吸墨性有内在关系,这种胶着性还是因为生宣纸具有较强的吸墨性,即使你用干燥的写过字的生宣纸擦湿手,手上通常也不会沾染墨迹。

⑦宣纸在生产的过程中,最大程度剔除了性质不稳定的木质素、蛋白质等元素,保留下来的几乎全是相对稳定的纤维,这种持久性不招惹虫蛀,它是自古以来可以保存时间最长的纸质载体。

⑧宣纸可谓“水走墨留”、“寿纸千年”,至今人们依旧用宣纸作为书写和书画创作的专用纸。
1.文章分写部分先后从宣纸的      →湿染性               →持久性五个特性做了说明。(3分)
2.说说选文⑤⑥节顺序不能调换的原因。(3分)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开头引用孔丹的传说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也引出了“宣纸”这一说明内容。

B.判断生宣与熟宣最简单方法是用水来检验,当水滴宣纸后逐渐向四周扩散即为生宣。

C.宣纸的湿染性可检验书写者耐心和品格是因为这种特性使书写者在书写时困难加大。

D.“水走墨留”的唯一原因是宣纸具有湿染性,“寿纸千年”的根本原因是不招惹虫蛀。
4.请结合选文与材料内容解释北京奥运选宣纸作为证书内页的原因。(4分)

【材料】宣纸原产宣城泾县,位居“文房四宝”之首,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这里生产的“红星”牌宣纸,是我国宣纸产品中唯一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产品,也是原产地域保护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产品。2008年成为北京奥运会获奖证书内页制作材料。受到国际奥委会和全世界的赞誉.它的设计采用了中国具有两千年多年悠久历史传统的古老绢帛工艺、宣纸托裱及祥云图案。证书内芯为绢帛材质,证书四周采用专门研制的祥云纹特织绫锦进行装裱,证书背面使用宣纸托裱,整体设计传达出深厚而浓重的中国文化韵味。可以想象得出,千年之后,在奥运会的历史上可能只剩下北京奥运会的证书了。

 

查看答案

阅读《月迹》,完成小题。(共9分)

                               月迹

                                  贾平凹

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觉得不满足;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帘儿闷着,缠奶奶说故事。奶奶是会说故事的;说了一个,还要再说一个……奶奶突然说:“月亮进来了!”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呢。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儿又亏了,缺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奶奶说:“它走了,它是多多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进院了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院子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着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月 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了什么东西。 

“奶奶,那月上是什么呢?”我问。 

“是树,孩子。”奶奶说。 

“什么树呢?” 

“桂树。” 

我们都面面相觑了,倏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了月里,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 

奶奶瞧着我们,就笑了: 

“傻孩子,那里边已经有人了呢。” 

“谁?”我们都吃惊了。 

“嫦娥。”奶奶说。 

“嫦娥是谁?” 

“一个女子。” 哦,一个女子。我想。月亮里,地该是银铺的,墙该是玉砌的:那么好个地方,配住的一定是十分漂亮的女子了。 

“有三妹漂亮吗?” 

“和三妹一样漂亮的。” 

三妹就乐了: 

“啊啊,月亮是属于我的了!” 

三妹是我们中最漂亮的,我们都羡慕起来。看着她的狂样儿,心里却有了一股儿的嫉妒。 

我们便争执了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给我们每人倒了一小杯儿,说:“孩子们,你们瞧瞧你们的酒杯,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哩!” 

我们都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 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你们再去找吧。” 

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妙极了,它真没有走去,我们很快不在葡萄叶儿上,磁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发现了。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了院门。 

院门外,便是一条小河。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灿地闪着银光,柔柔和和地像水面了。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湾,就大呼小叫了: 

“月亮在这儿!” 

妹妹几乎同时在下湾喊道: “月亮在这儿!” 

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沿跑,而且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们都看起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我们就坐在沙滩上,掬着沙儿,瞧那光辉,我说: 

“你们说,月亮是个什么呢?” 

“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说。 

“月亮是个好。”妹妹说。 

我同意他们的话。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我们就又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身子也来了困意,就坐在沙滩上,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会儿。
1.阅读全文,梳理山村儿童追踪月迹的的过程, 完成下列表格。(3分)

地点变化

追月过程

情感变化

屋子中

盼月 赏月

院子中

寻月

满足

 

2.文中的孩子们开头不满足,为什么结尾却满足了?3分)
3.有人说,文中的奶奶是个教育家,请你结合文章内容任选一、两点进行解释。(3分)

 

查看答案

阅读《农夫耕田》选段,回答小题。(共8分)

                         农夫耕田

农夫耕于田,数息而后一锄。行者见而哂之,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月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

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

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行者服而退。

[] ①息:呼吸。②行者:过路人。③哂(shěn):讥笑。  ④竟月:满一月,整整一个月。⑤所以:用什么方法。⑥术:方法。⑦未及移时:还没过多少时间。
1.请用“|”为下句话断句。(2分)

    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
2. 选文中“甚矣,农之惰也!”是个倒装句,翻译时要调整句序。下列句式与此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孔子云:“何陋之有?”

B.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C.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D.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之”有时相当于① “他(她、它)”“这(那)”,②有时相当于“的”,③有时却只有表语气或在结构上起一定作用,没有实际意义——第③种用法往往凭语感就能察觉到。  

试辨析下列各句中的“之”字哪句属于这种用法。(2分)

A.行者见而哂之

B.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

C.人之处事亦然

D.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
4.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获得了什么启示?2分)

 

查看答案

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回答小题。(共9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列词语。(2分)

   俨然:(                           垂髫:(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 细读选段,请理出“渔人”的行踪,用简洁的语言填入下面的横线上。(3分)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每空1分,共3分)

罗广斌、杨益言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同志为革命牺牲的壮烈场面,根据这些亲身经历,于1957年写出了革命回忆录《__》,随后在这个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国民党反动派囚禁屠杀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的中美合作所集中营,主要包括两个地方:一个是__,由军阀白驹的别墅改造而成;另一个是__,由煤少渣多的小煤窑改造而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