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初春,街心公园的树争先恐后地长满了绿芽,...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初春,街心公园的树争先恐后地长满了绿芽,有一棵树却迟迟没有动静。一段时间后,别的树的叶子都已张开,这棵树才刚刚冒出嫩芽。一开始就比别人晚了一大步,不免让人担忧。不过这棵树并不着急,还是按着自己的节奏不紧不慢地生长着,不经意间夏天来临,举头望去,这棵树与别的树已无区别,浓浓的绿色在夏日的酷暑里同样可以遮荫纳凉。此时,谁又在意它当初的滞后?

人的成长何尝不是这样?

请根据对上述文字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涉及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用化名代替。

 

例文 珍贵的东西总是慢慢成长 读到文中“不过这棵树并不着急,还是按着自己的节奏不紧不慢地生长着”一句,非常有感触——珍贵的东西总是慢慢成长。 人生有许多的不完美,千万不要去抱怨,苦苦去求不完美中的完美。正如我看到的那篇文章中所说“珍贵的东西总是慢慢成长”。这是一般的语言,像一道阳光,一下子照亮了我的心。 这时,我突然想起了一个人,海伦·凯勒——人类永远的骄傲。1880年6月27日,海伦出生在美国的南部亚拉巴马州的塔斯甘比亚镇。三个美好的季节匆匆而过,在一个活蹦乱跳、咿呀学语的孩子身上留下了美好的记忆。然而好景不长,幸福的时光总是结束的太早。在次年可怕的2月里,她突然生病,高烧不退。就是这一场高烧让海伦·凯勒永远失去了视力和听力。那么,她向命运低头了吗?如果海伦屈服于不幸的命运,那么,她将成为一个可怜而又无知的人。可答案却是出乎人意料的。她以惊人的毅力,顽强的精神,走完了自己光彩的人生道路,成了一个知识广博、受人尊敬的人。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那么,残疾人海伦都能做到的是我们为什么却做不到呢? 是什么使“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使幽闭在盲聋哑世界的这么一个人变成了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不是别的,靠的是一颗不屈不挠的心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如果因为遭遇了磨难而怨天尤人,如果因为遭遇了挫折而自暴自弃,如果因为面临逆境而放弃追求,如果因为受了伤害就一蹶不振,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人生就是这样,只要你有追求,只要你去做事,就不会一帆风顺。我们的人生,就像大海上的船舶,如果不停止航行,就会遭遇风浪,没有风平浪静的海洋,没有不受伤的船。“珍贵的东西总是慢慢成长”,那些自以为愚笨的孩子,请好好记住这句话吧,它一定会照亮你人生的方向。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作文首先要分析材料。材料中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棵树在其他树木竞相生长的时候,它不紧不慢按照自己的节奏自然生长,在夏天来的时候,它和别的树一样用浓浓绿色为人们遮荫纳凉。紧接着材料中给我们提了两个“问题”。它们共同起着提示和限定写作方向的作用。第一个问题,反问“此时,谁又在意他当初的滞后?”言下之意也就是当这棵树在夏天依然与其他树一样发挥着遮荫纳凉的作用时,没有人在意它当初的“迟迟”和“晚了一大步”。这是世俗观点“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反思,可以从从“树立不要在意起跑线的输赢,只要按着自己的节奏生长,一样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个感想点来写。 那么这课树如何做到的呢,请看材料中描述它生长状态的词句“并不着急”、“不紧不慢”、如果把树想象成一个人,那么这个时候可以用“自信”这个词语来形容它的状态。“按照自己的节奏”,也说明了它是循着自身的生长规律来进行的。看时间上,是从“初春”开始,不经意间“夏天”来临,在人们没有持续关注这个小树的时候,它默默的坚持不懈的生长着,日积月累,可能没有人发觉它微妙的生长变化,直到酷暑来临的时候,人们需要遮荫纳凉的时候,才发觉到它的巨大变化。这期间这棵树书身上有一种“精神”那就是“坚持”最后这棵树在夏天来的时候,和其他树一样“成长”了。第二个问题,问道“人的成长何尝不是这样?”这也是在提示我们将“树”生长时的“自信”“坚持”与“遵循规律”与“人”的成长相联系。无论写议论文还是写记叙文都要联系到人的成长方面。这是这一个很值得一写的感想点。 另外,在审题立意时除了看到故事的主体“这棵树”,还有故事中的“人”,也就是这个故事里的“旁观者”,这群人一开始看树迟迟不发芽,感到担忧,后来不知不觉发现这课树和其他树没有区别时,他们便“不在意”了。这群人我们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找原型,或是家长、老师、朋友,这群人需要耐心等待、尊重规律。[找到了感想点即写作点这是作文成功的关键一步。写作时,可以先引述材料,分析出“话题”,表现自己的观点,可以边引述边联系生活现实,用现实生活的实例或现象为论据,说说材料中所表现的观点思想,着笔成文。 【考点定位】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要求完成题。
1.百善孝为先。尽孝就应该奉养老人、尊敬长辈、孝顺父母、祭奠祖先。学校正在开展以“弘扬孝道美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在研究过程中,需要你从三个不同方面就“中学生如何尽孝”提出具体建议,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表述。(4分)
2.你将主持以“孝道”为主题的班会,准备在开场白中向大家讲述孝道对于中学生成长的意义。于是,你这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0-120字)(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

给成人读的童话

周国平

最近又重读了圣埃克絮佩里的《小王子》,还重读了安徒生的一些童话。和小时候不一样,现在读童话的兴奋点不在故事,甚至也不在故事背后的寓意,而是更多地感受到童话作家的心境。我发现,好的童话作家一定是及有真性情的人,因而在俗世中极为孤独,甚是悲凉。他们之所以要给孩子们讲故事绝不是为了劝喻,而是为了寻求在成人世界中不易得到的理解和共鸣。也正因为此,他们的童话同时又是写给与他们性情相通的成人的,或者用圣埃克絮佩里的话说,是献给还记得自己曾是孩子的少数成人的。

童话的主人公是一个小王子,他住在只比他大一点儿的一颗星球上,这颗星球的编号是B612。圣埃克絮佩里写道,他之所以谈到编号,是因为成人们的缘故——

大人们喜欢数目字。当你对他们说起一个新朋友的时候,他们从不问你最本质的东西。他们从不会对你说:“他的声音是什么样的?他爱玩什么游戏?他搜集蝴蝶吗?”他们问你的是:“他几岁啦?他有几个兄弟?他的父亲挣多少钱呀?”这样,他们就以为了解他了。假如你对大人说:“我看见了一所美丽的粉红色砖墙的小房子,窗上爬着天竺葵,屋顶上还有鸽子……”他们是想象不出这所房子的真实模样的。然而,要是对他们说:“我看到一所值十万法郎的房子。”他们就会高呼:“那多好看呀!”

圣埃克絮佩里告诉孩子们:“大人就是这样的,不能强求他们是别种样子。孩子们应该对大人非常宽容大度。”他自己也这样对待大人。遇到被生活外在光环所蒙蔽的大人,“我对他既不谈蟒蛇,也不谈原始森林,更不谈星星了。我就使自己回到他的水平上来。我与他谈桥牌、高尔夫球、政治和领带什么的。那个大人便很高兴他结识了这样正经的一个人。”

在这巧妙的讽刺中浸透着怎样的辛酸啊。我敢断定,正是为了摆脱在成人世界中感到的异乎寻常的孤独,圣埃克絮佩里才孕育出小王子这个形象的。他透过小王子的眼睛来看成人世界,发现大人们全在无事空忙,为占有物质、拥有权力、炫耀虚荣之类莫名其妙的东西活着。他得出结论:大人们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相反,孩子们是知道的,就像小王子所说的:“只有孩子们知道他们在寻找些什么,他们会为了一个破布娃娃而不惜让时光流逝,于是那布娃娃就变得十分重要,一旦有人把它们拿走,他们就哭了。”孩子们看重的是它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而不是它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实际利益,所以他们并不问破布娃娃值多少钱,它当然不值钱啦,可是,他们天天抱着它,和它说话,便对它有了感情,它就比一切值钱的东西更有价值了。这种对待事物的态度就是真性情。许多成人之可想,就在于失去了孩子时期曾经拥有的这样的真性情。

安徒生也流露出这样的真性情。在一篇童话中,他让一些成人依次经过一条横在大海和树林之间的公路。对于这片美丽的景致,一个地主谈论着把那些数砍了可以卖多少钱,一个小伙子盘算着怎样把磨坊主的女儿约来幽会,一辆公共马车上的乘客全都睡着了,一个画家自鸣得意地画了一幅刻板的风景画。最后来了一个穷苦的女孩子,“她惨白的美丽面孔对着树林倾听。当她望见大海上的天空时,她的眼珠忽然发亮,她的双手合在一起。”虽热她自己并不懂得这时渗透了她全身的感觉,但是,唯有她懂了眼前的这片风景

无须再引证著名的《皇帝的新装》,在那里面,也是一个孩子说出了所有大人都视而不见的真相,这当然不是偶然的。也许每一个优秀的童话作家对于成人的看法都相当悲观。不过,安徒生并未丧失信心,他曾说,他写童话时顺便也给大人写点东西,“让他们想想”。我相信,凡童话佳作都是值得成人想想的,它们如同镜子一样照出了我们身上业已习以为常的庸俗,但愿我们能够因此回想起湮没已久的童心。

                                        (选自《周国平文集》,有删改)
1.第段中,作者感受到了童话作家怎样的心境?请简要概括。(4分)
2.下面句子中加点部分的内容表现了大人们什么样的特点?(4分)

(1)大人们喜欢数目字

(2)我与他谈桥牌、高尔夫球、政治和领带什么的
3.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读懂这片风景的只是女孩子而不是其他人?(4分)
4.作者对写童话给成人读的这类作家持有怎样的态度?本文列举的给成人读的这类童话具有怎样的特点?(6分)

 

查看答案

填空。(10分,每空2分)

________,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门前流水尚能西,________。(苏轼《浣溪沙》)

________,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陆游《卜算子.咏梅》一词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中的“零落”的意思是_____,该词句表达了词人对梅花________品格的赞美。

 

查看答案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虽寡人亦疑,吾子决是,奈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题。

梁尝有疑狱,群臣半以为当罪,半以为无罪,虽梁王亦疑。梁王曰:“陶之朱公以布衣富侔国,是必有奇智。”乃召朱公而问曰:“梁有疑狱,狱吏半以为当罪,半以为不当罪,虽寡人亦疑,吾子决是,奈何?”朱公曰:“臣,鄙民也,不知当狱。虽然,臣之家有二白璧,其色相如也,其径相如也,其泽相如也,然其价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王曰:“径与色泽相如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何也?”朱公曰:“侧而视之,一者厚倍,是以千金。”梁王曰:“善,故狱疑则从去,赏疑则从与。”梁国大悦。

由此观之,墙薄则亟坏,缯薄则亟裂,器薄则亟毁,酒薄则亟酸。夫薄而可以旷日持久者,殆未有也。故有国富民施政教者,宜厚之而可耳。(选自刘向《新序》)

【注释】陶之朱公:即范蠡(lí),相传他辅佐越王勾践灭吴之后,隐居陶山,改名朱公。侔(móu):等同。缯(zēng):丝织品的总称。
1.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尝有疑         狱:案件    B.臣,民也         鄙:浅陋

C.不知           当:应当    D.未有也           殆:恐怕
2.对下面加点字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家有二白璧   侧而视

径相如也       价一者千金

A.用法相同,用法不同     B.用法相同,用法相同

C.用法不同,用法不同     D.用法不同,用法相同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梁王认为陶朱公能依靠做布衣生意而富可敌国,一定有超人的智慧。

B.陶朱公回答梁王询问时,拿一薄一厚两块玉璧作比,暗示梁王治狱要宽厚。

C.梁王听从陶朱公的建议,推行仁政,厚上国人,举国上下欢欣鼓舞。

D.作者姐梁王与陶朱公讨论“疑狱”一事意在说明“物薄易坏”的道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