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12分) 我的读书经验 冯友兰 ①我7岁上学就读书,...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12分) 

我的读书经验

冯友兰

①我7岁上学就读书,一直读了80年,基本上没有间断,不能说对于读书没有一点经验。我所读的书,大概都是文、史、哲方面的,我的经验总结起来有四点:                              

②先说第一点。古今中外,积累起来的书真是多极了,浩如烟海。但是,书虽多,有永久价值的还是少数,我们要学会选择。可以把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要精读的,第二类是可以泛读的,第三类是只供翻阅的。我们心里先有了这个数,就可以随着自己的专业选定一些需要的书来读。 

③读的时候先要解其言,这就是说,首先要懂得它的文字,它的文字就是它的语言。语言有中外之分,也有古今之别,这叫语言文字关。攻不破这道关,不知道关里边是些什么东西,只在关外指手画脚,那是不行的。当然,攻语言关,要先作许多准备,用许多工具,如字典和词典等工具书这类。 

④中国有句老话说是“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读书时即使书中的字都认得了,话全懂了,也未必能知道作书人的意思。从前人说,读书要注意字里行间,又说读诗要得其“弦外音,味外味”。这都是说要在文字以外体会它的精神实质。这就是知其意。司马迁说过:“好学深思之士,心知其意。“意”离不开语言文字,但有些是文字所不能完全表达出来的。如果只局限于语言文字,死抓住语言文字不放,那就成为死读书了。语言文字是帮助了解书的意思的拐棍。既然知道了那个意思以后,最好扔了 拐棍。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得意忘言”。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过河拆桥是不道德的事。但是,在读书中,就是要过河拆桥。

⑤上面所说的“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之下,还要加一句“意不尽理”。“理”是客观的道理,“意”是著书人的主观认识。人总是人,不是全知全能。他的主观上的体会和判断,同客观的道理总要有一定的差距,有或大或小的错误。所以读书只到“得其意”还不行,要把前人的“意”作为参考,和自己明白的那些客观道理,互相比较,互相补充,互相纠正。这就可能有一个比较正确的“意”。这个“意”就是自己的。读书到这个程度就算是能够现学现用,把书读活了。 

⑥会读书的人能把死书读活,不会读书的人能把活书读死。把死书读活,就能使书为我所用;把活书读死,就是使我为书所用。能够用书而不为书所用,读书就算读到家了。 

(选自《冯友兰读书与做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1版,有删改) 
1.冯友兰将自己的读书经验概括为四点。通读全文,将第1段横线上的四点经验补全(每点三个字)。(4分) 
2.从文章内容看,值得精读的书籍的判断标准是什么?(2分) 
3.结合第4段内容,说说加点的“过河拆桥”一词的含义。(2分)
4.找出文中两处运用论证方法的语句,略作分析。(4分) 

 

1.精其选(选经典、读精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 2.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发展,能够流传下来的;被历来的群众认为是有永久价值的(时间的考验、群众的推荐)。 3.在读书中抓住字里行间所蕴含的精神实质;不局限于文字本身。 4.示例一:第4段运用引证法,引用司马迁的名言,论述“读书要得其意”的观点。 示例二:第4段运用比喻论证,将语言文字比作“帮助我们了解书的意思的拐棍”,以“扔了拐棍”形象地表现了“得意忘言”的涵义。 示例三:第6段运用对比论证,将会读书的人与不会读书的人经行比较,指出读书要能够用书而不为书所用。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文行为思路明晰,根据第一段“我的经验总结起来有四点”的提示,依次阅读下面各段文字,根据段首提示性句子,阅读文段内容,抓住关键性句子如第二段中“选定一些需要的书来读”,再如第三段首句“读的时候先要解其言”,了解作者读书之法,按答题要求用三字概括。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找到作者提到“精读”内容的文段即第二段,根据“古今中外,积累起来的书真是多极了,浩如烟海。但是,书虽多,有永久价值的还是少数”一句,可以理解作者认为要精读的书是“有永久价值”的书。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阅读所示文段,找到“过河拆桥”一词的位置,阅读前后内容。根据文段中“语言文字是帮助了解书的意思的拐棍。既然知道了那个意思以后,最好扔了 拐棍。”一句可知,作者把可理解的“语言文字”先比作“拐棍”可扔,从这个意思的基础上即可理解作者所说的“桥”即是“可理解的语言文字”,提倡读书要有自己的体会,不拘于书上的语言文字。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有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既摆事实又讲道理论证,道理论证中具体还有“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阅读全文即可找到作者运用的论证方法,如“扔掉拐棍”“过河拆桥”就是比喻论证。 【考点定位】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15分) 

乐羊子妻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 盗泉 ’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归来,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出自《后汉书·列女传》)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以污其乎       (2)久行怀思,无它

(3)累寸不          (4)羊子其言,复还终业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5分) 

(1)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3分) 

(2)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2分) 
4.文中乐羊子妻告诉乐羊子哪两个道理?对乐羊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道理:

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5~7题。(6分) 

迎燕

(宋)葛天民

咫尺① 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注释】①咫尺:距离很近。比喻春天的短暂。咫,古代称八寸为咫。 
1.这是一首咏物诗。首联能让人想起唐朝诗人刘禹锡在《乌衣巷》中的两句诗:“               ,飞入寻常百姓家。”(1分) 
2.颔联“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中的“旧帘”有何妙处?(3分) 
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的画面。(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14分)

2015年5月,《西游记》特种邮票在连云港首发。自1979年以来,《西游记》系列邮票一直深受国内外广大集邮爱好者的青睐和好评。每一张邮票,都讲述一个脍灸人口、扣人心弦的故事,带我们重温那些经典的艺术形象:矢志不yú(   )的唐三藏,明察秋豪的孙悟空,憨态可jū()的猪八戒,任劳任怨的沙和尚……此次发行的《西游记》特种邮票图案内容分别为自封齐天大圣、佛祖收孙悟空、发愿取真经、悟空收心,小型张图案为大闹天宫。邮票按照小说的故事情节进行lín()选,再现了《西游记》的精彩内容。首发式上,一位资深邮票藏友当场写下一副对联,上联是:弘扬佛法师徒历经磨难,下联是: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3分)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并加以改正。(2分) 

3)根据所给上联,补出下联。(2分) 

4)从“自封齐天大圣”“大闹天宫”两个故事中任选一个,概述故事情节。(4分) 

5)除了邮票,《西游记》的经典形象还常常以各种艺术形式呈现,写出你知道的两种艺术形式。你认为《西游记》的题材广受欢迎的原因是什么?(3分) 

 

查看答案

下列病句修改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通过汉字听写大赛,使人们进一步认识了汉字之美,更加重视汉字书写与汉字文化传承。(去掉“通过”或“使”) 

B.昆虫学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绚丽多姿的昆虫世界。(把“刻画”改为“描绘”) 

C.一个人能否成为正真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养成”前加上“是否”) 

D.《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是为英语国家中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教材。(删去“为”)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克拉丽丝,《范进中举》中的胡屠夫,都和契诃夫笔下的奥楚蔑洛夫一样具有“变色龙”的特点。 

B.《孟子》一书,相传是孟子的弟子所作,是一部纪传体史书。孟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C.说,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即后世统称说理辨析一类的说明文。我们学过的这种体裁的文章有《马说》《捕蛇者说》《爱莲说》。 

D.词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