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15分) 奇特的海水咸度 ①海洋,奔腾不息。海水,深...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题。(15分)

奇特的海水咸度

①海洋,奔腾不息。海水,深邃莫测。但口渴者却不敢问津,因为它有着又咸又涩的苦味。

②现在科学家已经测出,海水有3%左右是食盐。可别小看这区区的 3%,如果把它全部提炼出来,平铺在陆地上,陆地的高度将要增加120多米,这是多么巨大的数量啊!

③除了食盐外,海洋中还含有100万亿吨镁,600万亿吨钾,88万亿吨铜,58亿吨镍,40亿吨铀,这样看来,海洋又是矿物的大仓库。

④其实,海水并不是一开始就充满盐分,它最初和江河湖水一样,也是含盐量很少的淡水。但地球的水总是在不停地运动,不停地循环。有人曾做过这样一项测试:单单每年从海湾表面蒸发掉的水分,就达到1亿吨。这么多的水又会变成雨,降到陆地的每个角落。它们潺潺而流,不断地冲刷岩石,冲刷土壤,把岩石和土壤中的可溶性物质带进江河之中,而这些物质,绝大部分都是各种盐类。盐分随着水流进入江河,而江河之水最后又都回归大海。蒸发掉的水分再次回到自己的海洋老家,但它却带来了很多陆地上的盐分。

⑤就这样,海洋源源不断地从陆地上得到微量物质,成了所有溶解盐类的收容所。可是在海水的蒸发过程中,进入海洋的盐分却不能随水蒸气升空,只得滞留在大海洋之中。

⑥如此周而复始,日积月累,海洋中的盐类物质越积越多,海水也就理所当然地变得越来越咸了。当然,这是一个极为缓慢的过程,可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更久的年代,积累起来的盐分也就十分可观了。

⑦海水中既然已经含有那么多盐分,而且以后每年还要从陆地上带回大约30亿吨的可溶性物质,海水会不会永无止境地越变越咸?会不会把所有的海洋生物都咸死?

⑧这种担心完全是合情合理的。如果海洋没有减少自身盐分的方法,结果肯定会这样。但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海洋有各种能降低海水含盐度的奇妙方法。

⑨随着陆地可溶性物质不断进入海洋,当达到一定的浓度后,便会互相结合成不溶解性化合物,沉入到海洋的底部。这个过程就像明矾能沉积水的杂质那样,使浑浊的水质变清。除此以外,许多物质还会被海洋生物的细胞所吸收,等生物体死去后,便随尸体沉入到海底。以上这些途径,都能大大降低海水中的含盐浓度。

⑩当台风季节降临时,狂风巨浪常把海水卷到陆地上,溶解的盐分也随海水上岸,散布在沿海陆地。尤其在漫长的历史变迁年代中,有些海洋的海湾地带,由于地壳的升高而与海洋隔断。于是,这部分的海水逐渐被蒸发掉,留下大量的溶解性盐类物质,这也是盐分回归陆地的一种方式。例如,现在陆地上某些开采食盐的盐矿,就是这类干涸掉的小块海洋的残迹。
1.海水最初也是淡水,后来变得越来越咸了。请根据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把海水变咸的过程填充完整。(2分)

海洋表面被蒸发掉的水→_________________→水流冲刷岩石、土壤→____________→回归大海。
2.海洋有哪些能降低海水含盐度的方法?请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②③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举例说说其作用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揣摩文段⑦和文段⑩中加点的词语,回答问题。(4分)

①“大约”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卷”能否换成“带”或“推”?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地球上水储量十分丰富,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而且日常生活中浪费水资源的现象也非常严重。2009年3月22日是第17个“世界水日”,请用精炼的语言,拟写两条节约用水的公益广告词,以提醒大家不要浪费水资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变成雨水降到陆地;把盐类物质(或可溶性物质)带进江河。 2.①可溶性物质结合成不溶解性化合物沉入海底;②许多物质被海洋生物的细胞吸收,海洋生物死去后,随尸体沉入海底;③海水随狂风巨浪卷上陆地留下大量盐类物质。 3.方法:列数字;如“可别小看这区区的3%,如果把它全部提炼出来,陆地的高度要增加120多米”。作用:生动、形象地把人们不熟悉的事物变得具体可感。又如第③段的用数字显示矿物质的含量,体现了说明文的科学性,语言的准确性。 4.①不能;因为使用了它,表明“30亿吨”是概数,不是确数,如果去掉,说明就不准确了。②不能;“卷”形象逼真地描绘出了巨浪向上翻卷的情景。而“带”有在前引领的意思,“推”是在后推动的意思,都没有“卷”形象、准确。(②题也可答“能”,只要理由充足,符合文意即可得分。) 5.开放题。示例:①节约一滴水,撑绿一片天。②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每一滴水,拥有生命的春天。③生命的绿色需要水的滋养,请珍惜每一滴水。 【解析】 1. 试题分析:概括文章的内容,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①提取要点,直接找到有关中心句。这种方法适合于中心明确、论述简洁鲜明的文章。②抽象说明,即自己组织语言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揭示。这种方法适用于评价事理、剖析事理、阐明特性等各类文章。抽象说明的关键在于全面把握文章内容,抓住本质。③综合归纳。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复杂的内容。它要求首先明确有关的若干要点,然后再把几个要点归纳起来进行整。 考点:概括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阅读科技说明文文本,因其文体科学性和准确性的特点,学生应学会用原文的内容来理解问题,做题时,学会从原文中找出相应语句进行概括。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并理解每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作答时要结合语境具体回答。 考点: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可以按以下的方法:答题方法:1、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格式: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2 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答题方法:(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或:者可以,……。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答题方法:(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准确性和严密性。 考点: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开放性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拟写宣传标语,只要能围绕以下三点:一紧扣主题、二用语简明、三有号召性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题。(15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高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4分)

①沿溯阻绝 沿___________    ②猛浪若奔      奔___________

③直视无碍  碍___________     ④窥谷忘反       反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乙总体上勾勒出富春江沿岸怎样的景色特点。(用原文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

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
5.甲乙两段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共4分) 随着胡锦涛总书记的一句“不折腾”,今年3月“两会”期间,中国领导人口语化的“白话新风”开始快速影响中国政坛。请你认真揣摩下列材料,写出“白话新风”的特点,并说说这体现了中国领导人怎样的治国思想。

材料一:2008年12月1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了“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三原则。“不折腾”是针对乱折腾、瞎折腾、穷折腾、不折腾不行的“折腾一族”而讲的: 有的人折腾来折腾去,结果无非是把家底儿折腾光了,把厂子折腾垮了,把地区折腾穷了,把百姓折腾苦了,自己一拍屁股走了。由于是首次在正式场合使用“不折腾”,该口头语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反响。

材料二:2009年3月1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工作报告中,以口语化的文风,用百姓听得懂、易理解的语言表达了政府工作报告的宏大内涵。如“要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等。温家宝总理“大白话”式的报告共被代表们报以30多次的掌声。

材料三:2009年3月3日,贾庆林在作政协工作报告时也使用了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大白话”:“关键时刻顶得上去、帮得上忙、管得上用。”

①“白话新风”的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述三则材料,体现了中国领导人怎样的治国思想。(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人传》是本册教材推荐的课外读物,根据你对这部名著的阅读回答问题。(5分)

①下面的名言出自《名人传》中的名人之口,请你在括号中写出他们的名字。(2分)

A.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决不能使我屈服。(             )

B.一个人不可能做一件事,脑子里想着另一件事,尤其是雕刻。(             )

②《名人传》包括三部“英雄传记”,其中《         》最著名。作者称其写作目的是: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4分)

四季景色千zī百态,美不胜收。翠绿的春天,小草萌发,百花盛开,美丽的自然勃发出生机与朝气;火红的夏天,娇阳似火,万物生长,热烈的自然绽放出活力和激情;金黄的秋天,天高云淡,果熟稻香,成熟的自然收获着自豪与荣光;洁白的冬天,水瘦山寒,玉树qióng枝,沉默的自然孕育着希望与梦想。

①根据拼音写汉字。     千zī________百态       玉树qióng_________枝

②给加点字注音。       绽___________

③画线句中有一个错字,请改正。 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用课文原句填空。(每空1分,共3分)

①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②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