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共10分)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植桑、养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共10分)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植桑、养蚕、缫丝的国家,纺织在我国(根深蒂固/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也在汉语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丝丝入扣”就形象地道出了纺织机上经线的挂织方法,后用来比喻做事准确、细致。扣,同“筘”,是织布机上用来固定经线位置、控制经线密度的部件。织布时,线分为竖的经线和横的纬线,bù置经线是最基础、最重要的一步,从线引出的每一根经丝都(必需/必须)穿过扣,这叫“丝丝入扣”。经丝不入扣,纬线就无法与之交,几千根经丝中只要有一根丝不入扣就会产生瑕疵,因此要“一丝不苟”。绷好经线后,用织suō牵引纬线紧紧交织在经线上,就形成了实耐用的布。正因为经线的重要,汉语中与“经”有关的词才比与“纬”有关的词要多。经、经典、经世jì民,都用“经”而不用“纬”字。汉语不仅许多词与纺织有关,许多字也可追本sù源到纺织。《说文解字》里627个含“纟”旁的字多与纺织有关。例如,“丝”是象形字,甲骨文作“满分5 manfen5.com”,像两端打了结的两根蚕丝。“绩”源于劈麻技术,因为麻丝长度有限,得把它接起来,这个过程就叫“绩”。由此可见,语言文字与民族的生产生活、风俗习惯、思想观念(息息相关/相辅相成)。

(1)给文中的加点字注音以及根据拼音写汉字,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线(zhóu)    部置

B.交(chā)       织梭

C.(jié)实    经世济民

D. 经(nuò)追本朔源

(2)根据语意,分别在横线甲乙丙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根深蒂固必须相辅相成

B. 根深蒂固          必需          息息相关

C.源远流长    必需相辅相成

D.源远流长          必须          息息相关

(3)在文中画波浪线处依次填入下列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因此,人们衣锦为荣,期望前程似锦,用“锦上添花”形容那些好上加好,美上更美的事物。

②属于丝绸而不用“纟”旁的字唯有“锦”,锦是会意字,“锦,金也,其作之用工,其价如金。”(《说文解字》)说明了锦的贵重。

③锦是以彩色丝线在已经很美的织物上再织上花纹,其技术代表了古代丝织的最高水平。

④复杂的工艺决定了它的高贵。历史上,锦曾与黄金等价,代表穿着者的地位、身份。

A.②③④①B.②④①③C.③②①④D. ④②③①

(4)汉字的偏旁部首往往与字的含义有一定联系,如含“纟”旁的字多与衣服及纺织有关。有的字谜就借用汉字的这一特点来设计。下列字谜,不属于按照字的偏旁与其意义之间的关系来设计的一项是(2分)

A.有丝颜色艳,有水能行船,有贝献朝廷,有力出成绩。(打一字)谜底:工

B. 有丝针线织,有言吸引人,有道能看透,有草分良莠。(打一字)谜底:秀

C.有一边是绿,有一边是红,有一边喜雨,有一边喜风。(打一字)谜底:秋

D.有马行千里,有水能养鱼,有人非你我,有土种庄稼。(打一字)谜底:也

(5)下列成语或俗语的起源与我国古代人民的生产活动没有关系的一项是(2分)

A.一丝不苟 B.玉不琢不成器

C.闻鸡起舞D.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1)B (2分)(2)D(2分) (3)A(2分)(4)C(2分)(5)C(2分) 【解析】 试题分析:A中应是“布置”;C中应是“结(jiē)实 ”;D应是“经络(luò)追本溯源”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用语的简明、连贯、衔接能力,观察文本的上下文,提高语言运用的连贯与衔接能力。答案为D。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试题分析:句子排序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句子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对于句子顺序,平时在阅读中要注意典型语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句子前后之间的衔接;对于句意理解,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关键语句的意思。②为首句话题,①为结句。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试题分析:“有一边是绿,有一边是红,有一边喜雨,有一边喜风”与“秋”没有关系。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5)试题分析:“闻鸡起舞”起源与我国古代人民的生产活动无关。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任选一题作文。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1)题目:_________改变了我

(2)读下面材料,根据材料寓意,任选一个角度作文,题目自拟。

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一生的年龄可达七十岁。但要活那么长的寿命,它在四十岁时,必须做出困难却重要的决定!当老鹰活到四十岁时,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抓住猎物。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膛。它的翅膀变得十分沉重,因为它的羽毛长得又浓又厚。使得飞翔十分吃力!它只有两种选择:1、等死,2、历经一个十分痛苦的蜕变过程;一百五十天漫长的磨练。它必须很努力地飞到山顶。在悬崖上筑巢。停留在那里不得飞翔。老鹰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喙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候新的喙长出来。然后,它要再用新长出的喙,把指甲一根一根的拔出来。当新的指甲长出来后,它们便再把羽毛一根一根的拔掉。五个月以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老鹰开始飞翔。重新再过神鹰一般的三十年岁月!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阅读《那个温暖的冬天》完成题。(14分)

在我家的老屋里,一直摆放着一个小火炉,尽管它已经破烂不堪,无法再使用,——那是奶奶的小火炉。

小的时候,人们的生活还很贫困,村子里常会看到一些衣衫褴褛,背着一个破口袋沿门乞讨的人,我们称之为“要饭的”,大人小孩一看到他们要上门乞讨,往往是慌忙关上屋门,拒之门外。但奶奶却从不让我们那样做。

奶奶是一位非常慈善的老人,虽然那时我们自己的日子也很不好过,但只要“要饭的”走到家门外,奶奶一定会立即从家里拿出两个馒头来,双手递到他们手里,看着他们离去;如果正赶上我们吃饭,奶奶便会把他们迎进屋,让他们也能吃碗热饭。

冬天是个最难过的季节,为了抵御寒冷,奶奶请人做了一个小火炉。冬日里,奶奶常会去田野里捡一些干树枝,用来烧炉子。那时,每天早上我一起床奶奶的火炉已经架好了,火苗照在奶奶和我的脸上,奶奶便会笑着说:“冬天的火苗比娘亲!”如果在寒冷的冬天,奶奶发现家门口站着一个瑟瑟发抖的“要饭的”,她一定让他们赶快进屋,把炉子烧得旺旺的,一边让他们烤暖身子,一边赶紧给他们去找吃的;如果看到他们穿得单薄,还会想办法给他们找件厚衣服御寒。

父亲对奶奶的善良颇有怨言,但却又不好说奶奶什么,只是在一次奶奶容留了一对母子在家里住宿几天后,父亲对奶奶的不满完全地表露了出来。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午后,天阴沉沉的,一个三十来岁的女人带着一个十几岁的小男孩来到了家门口。这是一对母子,奶奶立即把母子俩迎进了家门,把炉子烧得通红,母子俩烤着火,冻僵的手脚一下子有了活色。这时奶奶发现小男孩已冻得感冒发烧了,便赶忙找来点药给孩子喂下,又给母子俩做了两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年轻的母亲流着泪不住地感谢。母子俩要走了,奶奶说,这样不能走,等孩子病好点再走,硬是把他们留下,一留便是三个日夜,直至小男孩彻底退烧。

送走了母子俩,奶奶的心仍放不下,念叨着母子俩。然而父亲却很不高兴,他对奶奶说:“妈,以后再不要让外人住在家里了,我们都快揭不开锅了!”但奶奶却说,我们再难也比他们出门在外要强,至少家里还有个火炉。沉默了一会,父亲又对奶奶说,“妈,你看看你那儿东西少了没有?”听父亲这样说,奶奶有点不高兴,她责怪父亲不应该把可怜的母子俩当小偷看待。但在父亲的一再要求下,她只好翻了翻,然而这一翻,奶奶的脸上显出不安的神情,疑惑地小声说,我这放的十几块钱怎么找不到了?父亲一下子提高了声音,说一定是被那娘儿俩拿走了。奶奶说“不可能,不可能的”,她把所有的东西都翻了个遍,结果就是没找到那十几元钱。十几元钱在那个时候可不是个小数目,于是,父亲便一再警告奶奶,以后再也不能把“要饭的”带进家里,说别再可怜别人了,世上那么多需要帮助的人,你可怜得过来吗?然而奶奶只是轻轻地摇了摇头……

奶奶似乎没有吸取教训,她总是说,那娘儿俩不会拿我钱的……就算拿了,也不能因为这次而把所有乞讨上门的人关在门外。奶奶依然像她的小火炉一样温暖着每一个她见到的需要温暖的人。

奶奶的年纪越来越大,渐渐地便行动不便了,她再也不能去外面捡柴禾,整天坐在她的火炕上郁郁寡欢。

那年冬天,奶奶度过了她83个风雨岁月后,溘然长逝。临终前,父亲跪在奶奶的床前,泪流满面地说:“妈,请您原谅儿子,那年是我在那对母子离开家后,偷偷拿走了您存放的钱。”奶奶笑了,慈祥地闭上了双眼……

后来,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父亲也开始像奶奶那样乐善好施。一天,家里突然来了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他说,十几年前,他曾和他的母亲来到我们家乞讨,是奶奶收留了他们,并说如今他已大学毕业并参加工作,但他和母亲仍念念不忘当年我们一家对他们母子的恩情,这次是特意来表示感谢的。当他得知奶奶已去世多年后,眼里流下了悲伤的泪水。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个小伙子还记着我们一家,逢年过节还会常来看望,父亲也常常教育我要做个善良的人,说能够帮助别人其实也是一种缘分。
1.请简要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3分)

2.结合全文说说题目“那个温暖的冬天”中“温暖”的含义。(3分)

3.从文中划线句找几个体现细节的词语,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赏析。(3分)

4.结合文章说说奶奶是个什么样的人?父亲的转变说明了什么?(3分)

5.父亲反对奶奶帮助穷人,除了自身穷外,还有一重要原因:“世上那么多需要帮助的人,你可帮的过来吗?”对他这一观点,你如何反驳?(4分)

 

查看答案

完成下列题(10分)

天赐良“源”

浩瀚的海洋不仅面积占整个地球表面积的70.8%,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接收器:6000万平方千米的热带海洋平均每天吸收的太阳能就相当于2500亿桶石油所含的热量。吸收太阳热能的海洋表面温度较高,而在一定深度下的海水温度较低。海洋表面在太阳的照射之下,和长期未受到光线照射的深海产生了温差,一般在热带地区,地层与1000米深处的海水温差可达25℃。由于存在温差,就可以利用海洋表面和海洋深处的温度差来发电。按资源普查的经验公式计算,在几种海洋能利用中,海洋温差能可开发总装机容量为148亿兆瓦。单从数量上来讲,温差能是最大的。

A

利用海洋温差产生电力的研究已有120多年的历史,海洋温差发电的概念最早于1881年提出,但是当时世界上大部分科技发达的国家都处于纬度较高的温、寒带地区或者是内陆国,缺乏发展海洋温差发电的基本条件。1926年法国科学家克劳德利用分别装在两个烧瓶里的28℃温水和冰块实现了温差能至电能之间的转换。这个试验虽然产生的电力不大,只能使几个灯泡发光,但却已经从原理上说明利用海洋温差发电是完全可能的。

理论上的可行并不代表在工程上就可以立即应用。海洋温差发电直到上世纪70年代全球爆发能源危机时期,在美国夏威夷成功建设了世界上第一座海洋温差发电装置后才得到重视,近年来的研究使它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B

海洋温差发电机系统是由蒸发器、涡轮机、发电机、冷凝器等几部分组成。各部分间由很大的管道连接。蒸发器中是一种在13~15℃间即可蒸发的液体物质,向其中导入15~28℃的表层温海水时,工作流体因受温海水加热,而致沸腾,蒸汽经由连接管路送到涡轮机,使其转动。逸出的蒸汽则汇入冷凝器,当向其中导入1~7℃的深层冷海水时,这些蒸汽受冷凝结成液态的工作流体,随由其他装置重新送回蒸发器。这样的操作周而复始地进行,只要表层温海水管与深层冷海水管间存有温差,即能经由上述循环从海水中不断获得电力。

广阔的利用前景

对于海洋温差能的利用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它工作过程中所需换热面积大,导致建设费用较高,并且海水会腐蚀设备,海洋生物也会在机器工作过程中进入设备等等。但是海洋温差能发电对能源的浪费远远低于普通火力发电。当海洋电站离陆地较近时,可考虑直接向陆地上的变电站输送电能;人们还可以利用海水在工作过程中分解出的氢作为燃料,或从浓缩海水中提取铀、重水以及一些稀有金属,送往陆地供核电站使用。同时它几乎不会产生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因此对海洋温差能这种清洁能源的利用前景可谓十分广阔。
1. 文章第①段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简要分析其作用。(3分)2. 请在文章的A.B两处分别撰写两个适当的小标题。(2分)

A:

B:

3. 简要说明“海洋温差能”为什么“利用前景可谓十分广阔”。(2分)

4.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本文内容,写出你从中的发现或思考。(3分)

材料:上海电力公司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发电项目,风力、太阳能、生物质能发电齐头并进。根据测算,世博会召开时,上海并网清洁能源发电将达到146.4兆瓦,其中风电139.4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7兆瓦,可为世博园区提供三分之一的用电量。这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6万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12分)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高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愠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无从书以观                        (2)同舍生皆绮绣                     

(3)媵人持沃灌                        (4)白玉之环                    
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3.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2分)

4.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5.读了上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2分)

 

查看答案

诗词鉴赏(4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中语意双关的“天然妙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
2.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2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