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及文言选段,完成小题。 (一) 1.唐代医学家、药物学家孙思邈(...

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及文言选段,完成题。

                                (一)

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1唐代医学家、药物学家孙思邈(581-682)幼时看到很多穷人死于疾病,于是立志行医,刻苦钻研医术,二十来岁就成了名医。他关心病人疾苦,医德高尚。

2孙思邈精通各科医学。他用针灸和按摩治好了头颈肿大、危在旦夕的刺史,还在临床实践中冲破前人365个穴位的定规,发现了止痛的“阿是穴”。

3他常常亲自上山采药,炮制药材,并经由临床实践发现采药的季节、地点和处理方法都对疗效有影响。他还常到民间收集药方,并都记录下来

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4很多山里人得了“夜盲症”,白天能看见,晚上啥也看不清,而有钱人很少得这种病。经过研究,孙思邈让病人多吃动物肝脏,治好了夜盲症。原来动物肝脏里有很多患者缺少的维生素。

5 孙思邈是世界上第一个记录与医治脚气病的人。他发现有钱人易得脚气病而穷人不会,就在比较贫富两种人的饮食后,把粗粮中的糠麸拿给病人吃,治好了脚气病。

6孙思邈不忘初心,笃志医学;不慕名利,甘于淡泊。经过五十余年的努力,终于编写成《千金要方》一书。全书30卷,为中国医学做出了巨大贡献,还影响到日本、朝鲜等国家。

 

(二)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扁鹊见蔡桓公》)

   (三)

孙思邈,京兆华原人也。通百家说,善言老子、庄周。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其少, 异之,曰:“ 圣童也, 顾器大难为用尔。”及长, 居太白山。隋文帝辅政,以国子博士召,不拜。太宗初, 召诣京师, 年已老, 而听视聪瞭。帝叹日:“有道者!”欲官之,不受。思邈于推步、医药无不善, 孟诜(shēn)、卢照邻等师事之。照邻问曰:“高医愈疾奈何?”思邈答日:“天有四时五行, 寒暑迭居。人有四支五藏, 一觉一寐。天人所同也。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故体有可愈之疾,天有可振之灾。”

节选自《新唐书·孙思邈传》,有删改)

注释:①

翻译:

(2)救之以针剂。

翻译:
3.连环画中提到“孙思邈不慕名利,甘于淡泊”,选文(三)哪些语句可以体现这一点?(4分)
4.对上面的连环画和文言选段的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题,只填序号)(4分)

A孙思邈医术高明,且通晓各家学说。他只是从人的饮食结构中寻找疾病的根由和治病的良方。

B孙思邈通过亲自采收、炮制药材及自己的临床实践研究药效,还广泛采集民间药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C扁鹊能通过观察确诊蔡桓公的病情,并在谈话中提到可根据病情的发展采用不用的治疗方法,表明他医术高明。

D扁鹊和孙思邈的医学观都受到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影响。如扁鹊相信病“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有对“天命”的臣服;孙思邈相信“体有可愈之疾,天有可振之灾”,明显受“天人合一”的影响。

 

1.D(2分) 2.(1)扁鹊远远看见桓公转身就跑。(2分)(2)(高明的医生)用针剂来救治。(2分) 3.(1)隋文帝辅政,以国子博士召,不拜;(2)欲官之,不受。(共4分,每点2分。) 4.B C D(共4分。选对1项1分,3项全对4分,出现错项扣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D中二者是“意动用法,以……为异”;A:特意/所以;B:因为/用;C:居住/停留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要注意句子中关键性词语,了解句子间隐含的语意关系、有关的指代以及与本句有关的文中的其他信息。翻译力求表达准确为好。其中“还走”等重点词语要理解准确。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回答这一题的关键首先在于对语段的整体理解。即,读懂故事。然后,要先审题干,再找内容。这类题目的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题目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A中“他只是从人的饮食结构中寻找疾病的根由和治病的良方”说法不正确。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秋之际,苏轼对月怀人,浮想联翩;“ ,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暮春时节,晏殊睹物伤时,感叹年华的流逝。中国诗人对时间的流逝特别敏感,时间也成为了中国文学的永恒主题。有一种时间叫追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以“③,”揭示出古仁人与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不同,进而表达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有一种时间叫经典,《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时期的诗篇,其内容的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至今仍在滋养着我们;有一种时间叫记忆,鲁迅在散文集《》中以细腻的笔触记录了自己少年时代的生活、赴日留学的经历,流露出对家人师友的真挚情感;有一种时间叫领悟,《骆驼祥子》中老舍用(职业)祥子的苦难命运让人领悟到当时社会的黑暗;有一种时间叫考验,在血与火的考验面前,《红岩》中的  不惜牺牲自己保护同志,在狱中以坚强的毅力用手指挖通地牢的石壁,为全体难友准备了越狱的通道。(8分)

 

查看答案

对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契诃夫《变色龙》)

理【解析】
“无精打采”“饥饿的嘴巴”形象地写出了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社会经济凋敝萧条的情形,简洁地交代了狗咬人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

B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鲁迅《故乡》)

理【解析】
“清楚”与“模糊”这一对反义词写出了离开故乡时“我”有关闰土的记忆。地位的鸿沟模糊了“我”脑海中原本清晰的影像,时间的无情使重逢十分短暂也令“我”哀伤。

C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都德《最后一课》)

理【解析】
把侵略者的统治比作“监狱”,把语言比作“钥匙”,表明语言是民族的标志和象征,是联系人民思想的纽带,它能使人民不忘祖国,团结起来和侵略者斗争,最终赢得民族的解放。

D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理【解析】
“半含半露、欲近故远”,写出了鼎湖山泉的踪影不可捉摸,在山间时隐时现的特点。作者由此联想到绕膝承欢的爱女,表达了作者对鼎湖山泉的喜爱之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共10分)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植桑、养蚕、缫丝的国家,纺织在我国(根深蒂固/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也在汉语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丝丝入扣”就形象地道出了纺织机上经线的挂织方法,后用来比喻做事准确、细致。扣,同“筘”,是织布机上用来固定经线位置、控制经线密度的部件。织布时,线分为竖的经线和横的纬线,bù置经线是最基础、最重要的一步,从线引出的每一根经丝都(必需/必须)穿过扣,这叫“丝丝入扣”。经丝不入扣,纬线就无法与之交,几千根经丝中只要有一根丝不入扣就会产生瑕疵,因此要“一丝不苟”。绷好经线后,用织suō牵引纬线紧紧交织在经线上,就形成了实耐用的布。正因为经线的重要,汉语中与“经”有关的词才比与“纬”有关的词要多。经、经典、经世jì民,都用“经”而不用“纬”字。汉语不仅许多词与纺织有关,许多字也可追本sù源到纺织。《说文解字》里627个含“纟”旁的字多与纺织有关。例如,“丝”是象形字,甲骨文作“满分5 manfen5.com”,像两端打了结的两根蚕丝。“绩”源于劈麻技术,因为麻丝长度有限,得把它接起来,这个过程就叫“绩”。由此可见,语言文字与民族的生产生活、风俗习惯、思想观念(息息相关/相辅相成)。

(1)给文中的加点字注音以及根据拼音写汉字,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线(zhóu)    部置

B.交(chā)       织梭

C.(jié)实    经世济民

D. 经(nuò)追本朔源

(2)根据语意,分别在横线甲乙丙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根深蒂固必须相辅相成

B. 根深蒂固          必需          息息相关

C.源远流长    必需相辅相成

D.源远流长          必须          息息相关

(3)在文中画波浪线处依次填入下列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因此,人们衣锦为荣,期望前程似锦,用“锦上添花”形容那些好上加好,美上更美的事物。

②属于丝绸而不用“纟”旁的字唯有“锦”,锦是会意字,“锦,金也,其作之用工,其价如金。”(《说文解字》)说明了锦的贵重。

③锦是以彩色丝线在已经很美的织物上再织上花纹,其技术代表了古代丝织的最高水平。

④复杂的工艺决定了它的高贵。历史上,锦曾与黄金等价,代表穿着者的地位、身份。

A.②③④①B.②④①③C.③②①④D. ④②③①

(4)汉字的偏旁部首往往与字的含义有一定联系,如含“纟”旁的字多与衣服及纺织有关。有的字谜就借用汉字的这一特点来设计。下列字谜,不属于按照字的偏旁与其意义之间的关系来设计的一项是(2分)

A.有丝颜色艳,有水能行船,有贝献朝廷,有力出成绩。(打一字)谜底:工

B. 有丝针线织,有言吸引人,有道能看透,有草分良莠。(打一字)谜底:秀

C.有一边是绿,有一边是红,有一边喜雨,有一边喜风。(打一字)谜底:秋

D.有马行千里,有水能养鱼,有人非你我,有土种庄稼。(打一字)谜底:也

(5)下列成语或俗语的起源与我国古代人民的生产活动没有关系的一项是(2分)

A.一丝不苟 B.玉不琢不成器

C.闻鸡起舞D.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查看答案

任选一题作文。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1)题目:_________改变了我

(2)读下面材料,根据材料寓意,任选一个角度作文,题目自拟。

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一生的年龄可达七十岁。但要活那么长的寿命,它在四十岁时,必须做出困难却重要的决定!当老鹰活到四十岁时,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抓住猎物。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膛。它的翅膀变得十分沉重,因为它的羽毛长得又浓又厚。使得飞翔十分吃力!它只有两种选择:1、等死,2、历经一个十分痛苦的蜕变过程;一百五十天漫长的磨练。它必须很努力地飞到山顶。在悬崖上筑巢。停留在那里不得飞翔。老鹰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喙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候新的喙长出来。然后,它要再用新长出的喙,把指甲一根一根的拔出来。当新的指甲长出来后,它们便再把羽毛一根一根的拔掉。五个月以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老鹰开始飞翔。重新再过神鹰一般的三十年岁月!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阅读《那个温暖的冬天》完成题。(14分)

在我家的老屋里,一直摆放着一个小火炉,尽管它已经破烂不堪,无法再使用,——那是奶奶的小火炉。

小的时候,人们的生活还很贫困,村子里常会看到一些衣衫褴褛,背着一个破口袋沿门乞讨的人,我们称之为“要饭的”,大人小孩一看到他们要上门乞讨,往往是慌忙关上屋门,拒之门外。但奶奶却从不让我们那样做。

奶奶是一位非常慈善的老人,虽然那时我们自己的日子也很不好过,但只要“要饭的”走到家门外,奶奶一定会立即从家里拿出两个馒头来,双手递到他们手里,看着他们离去;如果正赶上我们吃饭,奶奶便会把他们迎进屋,让他们也能吃碗热饭。

冬天是个最难过的季节,为了抵御寒冷,奶奶请人做了一个小火炉。冬日里,奶奶常会去田野里捡一些干树枝,用来烧炉子。那时,每天早上我一起床奶奶的火炉已经架好了,火苗照在奶奶和我的脸上,奶奶便会笑着说:“冬天的火苗比娘亲!”如果在寒冷的冬天,奶奶发现家门口站着一个瑟瑟发抖的“要饭的”,她一定让他们赶快进屋,把炉子烧得旺旺的,一边让他们烤暖身子,一边赶紧给他们去找吃的;如果看到他们穿得单薄,还会想办法给他们找件厚衣服御寒。

父亲对奶奶的善良颇有怨言,但却又不好说奶奶什么,只是在一次奶奶容留了一对母子在家里住宿几天后,父亲对奶奶的不满完全地表露了出来。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午后,天阴沉沉的,一个三十来岁的女人带着一个十几岁的小男孩来到了家门口。这是一对母子,奶奶立即把母子俩迎进了家门,把炉子烧得通红,母子俩烤着火,冻僵的手脚一下子有了活色。这时奶奶发现小男孩已冻得感冒发烧了,便赶忙找来点药给孩子喂下,又给母子俩做了两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年轻的母亲流着泪不住地感谢。母子俩要走了,奶奶说,这样不能走,等孩子病好点再走,硬是把他们留下,一留便是三个日夜,直至小男孩彻底退烧。

送走了母子俩,奶奶的心仍放不下,念叨着母子俩。然而父亲却很不高兴,他对奶奶说:“妈,以后再不要让外人住在家里了,我们都快揭不开锅了!”但奶奶却说,我们再难也比他们出门在外要强,至少家里还有个火炉。沉默了一会,父亲又对奶奶说,“妈,你看看你那儿东西少了没有?”听父亲这样说,奶奶有点不高兴,她责怪父亲不应该把可怜的母子俩当小偷看待。但在父亲的一再要求下,她只好翻了翻,然而这一翻,奶奶的脸上显出不安的神情,疑惑地小声说,我这放的十几块钱怎么找不到了?父亲一下子提高了声音,说一定是被那娘儿俩拿走了。奶奶说“不可能,不可能的”,她把所有的东西都翻了个遍,结果就是没找到那十几元钱。十几元钱在那个时候可不是个小数目,于是,父亲便一再警告奶奶,以后再也不能把“要饭的”带进家里,说别再可怜别人了,世上那么多需要帮助的人,你可怜得过来吗?然而奶奶只是轻轻地摇了摇头……

奶奶似乎没有吸取教训,她总是说,那娘儿俩不会拿我钱的……就算拿了,也不能因为这次而把所有乞讨上门的人关在门外。奶奶依然像她的小火炉一样温暖着每一个她见到的需要温暖的人。

奶奶的年纪越来越大,渐渐地便行动不便了,她再也不能去外面捡柴禾,整天坐在她的火炕上郁郁寡欢。

那年冬天,奶奶度过了她83个风雨岁月后,溘然长逝。临终前,父亲跪在奶奶的床前,泪流满面地说:“妈,请您原谅儿子,那年是我在那对母子离开家后,偷偷拿走了您存放的钱。”奶奶笑了,慈祥地闭上了双眼……

后来,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父亲也开始像奶奶那样乐善好施。一天,家里突然来了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他说,十几年前,他曾和他的母亲来到我们家乞讨,是奶奶收留了他们,并说如今他已大学毕业并参加工作,但他和母亲仍念念不忘当年我们一家对他们母子的恩情,这次是特意来表示感谢的。当他得知奶奶已去世多年后,眼里流下了悲伤的泪水。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个小伙子还记着我们一家,逢年过节还会常来看望,父亲也常常教育我要做个善良的人,说能够帮助别人其实也是一种缘分。
1.请简要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3分)

2.结合全文说说题目“那个温暖的冬天”中“温暖”的含义。(3分)

3.从文中划线句找几个体现细节的词语,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赏析。(3分)

4.结合文章说说奶奶是个什么样的人?父亲的转变说明了什么?(3分)

5.父亲反对奶奶帮助穷人,除了自身穷外,还有一重要原因:“世上那么多需要帮助的人,你可帮的过来吗?”对他这一观点,你如何反驳?(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