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拥有与享受 黄永武 ①许多人以为只要“拥有”就等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拥有与享受

黄永武

①许多人以为只要“拥有”就等于“享有”了,其实谁出生于世间,都“拥有”了大地风月,但有几人真能“享有”了它?

②“拥有”与“享有”是有很大不同的,试举金钱为例,“拥有金钱”的可能是金钱的奴仆,而“享有金钱”的才是金钱的主人。对生活质量毫无改善,而只对着存款簿上累进的数目神秘微笑的;对日常生活无理地俭省,钱永远欠缺一点,不然又可以再拼凑成一张股票一纸地契的;又或者钱多得不知道怎样使用,还在盲目爱钱,钱本来是生活的工具,却变成了生活的目的,还一味在为钱担惊受怕的,都是钱的奴隶,像驮了黄金却只会吃草的疲累驴子,只算拥有了一堆铜臭吧?而必须是懂得正确使用,能将钱变为人生实质上快乐的人,才叫做“享有”。阮镛诗道“解用青铜臭亦香”,能解用享有,做金钱的主人,铜臭才是香的。

③有人“拥有”了一栋大房子,布置了园林景观,但是自己忙着早出晚归,奔命于唯一的事务——赚钱,纵使有绿草乔木,根本看不见,内心塞满了事累物役,好像在桎梏里,永远好苦好累,哪来乐趣?而另有人,虽只是身居斗室,却把东窗与南窗,看作昼夜展现的两幅奇画,日出时红光映槛,月满时树影半横,晷移景换,那天然巧景任由有福人赏玩不尽,每天是好美好舒适。大房子的拥有者,与斗室的享有者,苦乐的差别竟如此大。

④就高雅的读书来说,有人日拥书城,插架盈壁,但一抛开书本卡片,马上像个瞎子,这种人只是倚着书堆作窠臼罢了,拥有些书来虚张声势,内心也不会有什么乐趣。前人说过:“穷搜千卷,不如融会一得”,必须内心有所融会,自生新意,不只是口耳之间的誊抄转录,改变“以书读书”为“以我读书”,才算做了书的主人。一旦灵心浚发,使数年的追琢渐摩,产生快慰的收获,这才是享有式的读书,拥有与享有,又有如此高下的差别。

⑤推广到抽象的“亲情”“生命”上来说,人人天生都拥有了亲情,但几人能充分地享有亲情?兄弟之间,“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你珍惜了吗?生命如流水,必须选择有意义的事去做,做自己命运的主人,不然“年年作事年年悔,又恐年年悔过年”,徒然拥有了生命,却浪费了生命,空有耳目手足,空有山川风月,空有父母兄弟,一切你都觉得平板无趣,甚至累赘怨怼,何曾能享受人生的乐趣呢?

⑥富兰克林说得好:“财富并不属于‘拥有’它的人,只属于‘享有’它的人!”其实

何啻财富如此,书册也如此,亲情与生命无一不是如此呀!
1.请你概括本文作者的观点(3分)
2.本文第②段将“金钱的奴仆”比作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
3.本文末尾引用富兰克林的名言,有何作用?(4分)

 

1.“拥有”与“享受”大不相同,要想收获快乐人生,必得将“拥有”的心态变成“享有”。(3分) 2.比作“驮了黄金却只会吃草的疲累驴子”(2分),把“享有比拥有更快乐”这个抽象的道理(1分)阐述得更生动形象,浅显易懂(2分)。 3.既表达了作者的观点(2分),也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论点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对某一问题或某一件事的看法、观点、主张,要求正确、鲜明、有针对性。一篇文章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 这里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整体感知文本,进行归纳总结。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考点: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此处引用道理既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也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考点: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写出古诗文的原句(共12分,每小题2分)

(1)                 ,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2)        ,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

(3)燕子来时新社,                            (晏殊《破阵子》)

(4)求之不得,                                (《诗经·关雎》)

(5)自非亭午时分,                           (郦道元《三峡》)

(6)         ,望峰息心。                        (吴均《与朱元思书》)

 

查看答案

阅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片段后填充(4分)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歌从诗人自己的遭遇出发推己及人,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这是全诗的主旨之所在,这种思想可以说与范仲淹的经典名言“       ”所表达出的情怀基本一致,“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所表现出的       的高尚风格,是这种思想的直接体现。 前三句诗句句蝉联而下,其中的“广厦”“千万间”、“天下”“安如山”等词,声音洪亮,节奏铿锵,境界开阔,恰当地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激情和       

 

查看答案

将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勿使我家人知之,余亦终勿告人也。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封翁与树上君子

某封翁富而好德,某岁除夕,出厅事莅家燕,二婢执烛前导,过中庭,翁仰见树杪①有人,即止不进,告二婢曰:“汝等留烛于亭,吾愿留此独酌,速移樽至。”既,翁屏退家人,仰树呼曰:“树上君子,此间已无外人,盍②下,且畅饮耶!”树上人闻之,战栗几坠。翁曰:“毋恐,老夫岂忍执人者。”其人乃下,叩首称死罪。翁视之,邻人也,相将入亭,先酌之三杯,曰:“汝所需若干?”邻人泣告曰:“小人有母,遇年荒,无以卒③岁④,素谂⑤翁家富有,故行此不肖事。今既不罪,尚敢他望耶?”言已,声酸嘶。翁曰:“不能周济邻居,以至为非,老夫之过⑥也。今酒肴尚温,汝其饱飡⑦,当以三十金畀⑧汝。卒岁之余,小作贸易,可度日矣。勿再为此。他人不汝恕也,且陷老母于不义。一成为盗,没齿不能掩盖,其奈何!”食已,乃予银,并布裹食物,送之墙下,曰:“归遗尔母。汝仍出此,勿使我家人知之,余亦终勿告人也。”邻人俟母卒,弃家为僧,苦志虔修,为西湖灵隐寺方丈。闻翁死,千里赴丧,哭不成声,且自言其事。

注释:①树杪miǎo,树梢。②盍:hé,何不。③卒:过完 ④岁:岁月,日子。

⑤谂:shěn,知道。⑥过:过失  ⑦飡:同“餐”,吃 ⑧畀:bì,送给。
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夫岂忍人者     执:抓,捉     

B.不能周邻居       济:救助,帮助

C.他人不汝       恕:愤怒    

D.归尔母           遗:赠送
2.下面各项中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老夫过也              宋何罪

B.无卒岁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为不如             

C.陷老母于不义          北山愚公者,年九十           

D.汝等留烛            公与之乘,战长勺
3.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翁……告二婢曰:‘汝等留烛于亭,吾愿留此独酌,速移樽至’”是因为封翁走累了,而且酒瘾发了。

B.“翁屏退家人”是要显示自己在家里的权威。

C.“食已,乃予银,并布裹食物,送之墙下”说明封翁担心小偷不会离开自己家。

D.“千里赴丧”说明原来那个小偷知恩图报, “自言其事”则说明他知耻而后勇,已经痛改前非,襟怀很坦荡。

 

查看答案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

②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

③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

④虽然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

⑤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认为它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

A.①⑤②③④   B.①③②⑤④   C.⑤③④②①   D.⑤④②③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