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最后一课》中节选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

阅读《最后一课》中节选的文字,完成题。

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只要想想:四十年来,他一直在这里,窗外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学生;用了多年的课桌和椅子,擦光了,磨损了;院子里的胡桃树长高了;他亲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绕着窗口一直爬到屋顶了。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何况又听见他的妹妹在楼上走来走去收拾行李!——他们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了。

可是他有足够的勇气把今天的功课坚持到底。习字课完了,他又教了一堂历史。接着又教初级班拼他们的ba,be,bi,bo,bu。在教室后排座位上,郝叟老头儿已经戴上眼镜,两手捧着他那本初级读本,跟他们一起拼这些字母。他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听到他古怪的声音,我们又想笑,又难过。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对文中小弗朗士称韩麦尔先生为“可怜的人”的原因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韩麦尔先生从此就要离开自己服务了四十年的学校,离开生活了多年的小镇。

B韩麦尔先生不能在这里教法语了,他异常悲痛。

C法国战败,他们都成了亡国奴,韩麦尔先生也不例外。

D韩麦尔先生面对普鲁士的入侵一味伤心却不反抗,小弗朗士觉得他可笑、可怜。
2.对文中郝叟老头的作用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渲染一种庄重的气氛,充分表现最后一课不同寻常的意义及在人们心中引起的震动。

B表现法国人民此时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爱国激情,郝叟老头儿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C郝叟老头激动地表现、古怪的声音从反面衬托了韩麦尔先生的高大形象。

D郝叟老头出现在最后一课的课堂上使本文的爱国情感显得更加厚重、感人。
3.对“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中“忽然”的表达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表现了人或事物出现的速度超常。     B表现人物内心巨大的震动。

C强调人物的惶惑和措手不及的感觉。   D形容情况发生的急促,出人意料。
4.对选文最后一段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韩麦尔先生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中。

B以韩麦尔先生的手势作结,意境无穷,此时无声胜有声,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C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对学生的不舍,对法语的依依不舍,对祖国的热爱。

D运用了神态、动作、语言描写,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对祖国必胜的坚定信念。
5.对文中人物的作用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小弗郎士是主要人物,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之情是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展现的。

B韩麦尔先生是主要人物,小说是通过他的言行歌颂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的。

C韩麦尔先生是主要人物,小弗郎士只是一个陪衬,起贯穿情节的线索作用。

D他们都是主要人物,小说的主题是通过他俩的言行、心理描写展现出来的。

 

1.D 2.C 3.B 4.D 5.D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分析与辨析能力。仔细阅读文章,逐项分析,D项说韩麦尔先生是一个可怜的人,是因为韩麦尔先生是这样热爱祖国的语言,今后却再也不能把自己的知识教给孩子们了;他虽然对这服务、生活了40年的校园、家园无限依恋和依依不舍,却不得不离开,所以“可怜”。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人物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仔细阅读文章,郝叟老头的出现,将最后一课庄严、紧张的气氛烘托了出来,充分表现出这最后一刻在人们心中引起的震动。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词语作用的理解能力。仔细阅读文章,结合故事情节和人物的情感来分析,可以发现“忽然“看似是事件的突然,实际上是表现了人物内心巨大的震动。因为钟声代表的是最后一课的结束。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最后一段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仔细阅读全文,结合全文内容来分析,D项的分析太浅显,是错误的。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人物的分析能力。在这篇小说中,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都是主要人物,小说的主题是通过他俩的言行、心理描写展现出来的。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文学常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论语》记录了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B法国作家凡尔纳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他的三部曲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

C《杨修之死》节选自《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政治和军事斗争。

D古代常用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年龄。“垂髫”指童年,“加冠”表示男子年已十八,“花甲”指人六十岁,“耄耋”指人七八十岁。

 

查看答案

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A安得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B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十则》)

C惜秦皇汉武,稍逊风骚;唐宗宋祖,略输文采。(毛泽东《沁园春·雪》)

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筋骨,劳其心志。(《<孟子>两章》)

 

查看答案

下面短语的结构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A盲孩子       藤野先生       完全相信       历史悠久

B谈生命       热情鼓励       再塑生命       坚持真理

C大家说       女娲造人       露珠晶莹       杞人忧天

D跑得快       打量一番       冻得通红       万紫千红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灯红酒绿。

B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C面对“生物入侵者”每年造成的两千多亿美元的经济损失,人们岂能不动声色

D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公输般九设攻城之机变(巧妙的方式),子墨子九(通“拒”)之。(《墨子·公输》)

B至若春和(景色、景观)明,波澜不(起、动)。(范仲淹《岳阳楼记》)

C地不满东南,故水(积水)尘埃(泥沙)归焉。(《淮南子·共公怒触不周山》)

D夕日欲(坠落),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