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根据提示默写。(4分) ①杜甫《望岳》中点明全诗主旨,表达诗人远大抱负的句子: ...

根据提示默写。(4分)

①杜甫《望岳》中点明全诗主旨,表达诗人远大抱负的句子:                               

②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暗示社会发展规律的句子:                  

                  

 

①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要求结合作品内容默写句子,根据题目中的提示,如第一题的“主旨”,第二题的“暗示社会发展规律”,回顾诗作内容,联想诗句,根据对名诗名句的记忆,作出判断。注意将“凌、览、畔”三字写正确。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据课文填空。(4分)

①所以动心忍性,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③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④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查看答案

将宋代词人宋祁的《玉楼春》补写完整。(4分)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查看答案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 一把伞,撑起的是一份情怀;一棵树,挺立的是一种高度;一张纸,书写的是一个世界……敞开胸襟,渺小与平凡之中,蕴藏着天地的博大。

  请以“____小天地大”为题目,写篇文章。

  要求:

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答题卡上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

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

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2)有的人你可能认识了一辈子却忽视了一辈子;有的人也许只见了一面却影响了你一生;有的人默默地守在你身边为你付出却被冷落;有的人一个表情却成了你永远的牵挂……我们常常是努力追寻未得到的,而忽略了已经拥有的不要只向远方寻找,它也许就在你的手中,你只要安然,握住请以“安然握住”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

字连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 800字

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查看答案

阅读选文,完成题。(20分)

①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它不仅对个人品行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对我们民族意志的锻造,起到价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

②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既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更有“智者歌其恩”寓于其间。所思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运用文学的手段,塑造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如《诗经》涉及玉的篇目多达三十余首,以玉之高洁,比附人品之典范。人品之如玉,不惟高贵,更体现为不容玷污,拒绝同流舍污。周敦颐的《爱莲说》更是将这种文学手段进一步升华:真正高尚之人格,恰似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这种人格,经得起各种挫折和磨难,在任何威逼利诱前都不变节,永葆本色。翻看上下几千年的文学作品,赞美梅、兰、竹、菊四君子等的篇章随处可见。这种文学实践及其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既是上古到当代的中国文学中的艺术要素,更是融入文学活动全过程的经纬线。

③中华文明史上的典范人物,其品行无不与文学构建的要旨相葜相合。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他们千百年来之所以为后人景仰,就在于人格的高尚与坚定: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面对怎样的威胁和诱惑,他们心中的信念决不动摇,自身节操稳如磐石。

④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更体现在对民族意志的锻造上。民族意志是众多个体精神品格的凝聚。历史上,中华民族面临强敌入侵时,总能升华坚韧的民族意志可歌可汪的人物与事迹不计其数,相伴而生的诗篇,惊天地动鬼神。岳飞的《满江红》所代表的民族意志就是面对强敌,毫不畏惧,精忠报国。文天祥的《正气歌》千古传唱,它所代表的民族意志则是身陷囹固,决不屈服,视死如归。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的视野与思维,足以在高度肯定历史人物的同时,对其当代意义予以重新阐释。金庸的武侠小说正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角度,转为对天下苍生是否真正脱离苦难、是否得到休养生息、是否能够安居乐业的关注和思考。这些文学作品都是在铸造民族精神,通过感召广大民众,化育普通百姓,为熔铸民族意志,打下广泛而坚实的基础。

⑤中华民族的精神构建,已绵延数千年。文学在新世纪履行构建使命时,厘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新内涵.既要弘扬传统文学之精华,又要符合我们国家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的身份地位。我们要让文学顺应潮流,大展身手,勇挑民族精神构建使命的重担。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7(4分)
2.请分析选文第段与第段不能调换的原因。(4分)
3.选文第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4.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诗经》中,智者所思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运用文学手段塑造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

B.在中国历史上,文学作品中所有人物的品行,无不与文学构建的要旨相契相合。

C.选文中“面对强敌,精忠报国”“身陷圈圄,视死如归”是中华民族意志的体现。

D.选文最后段号召我们,要让文学顺应潮流,肩负起构建中华民族精神的使命。
5.请从下面备选人物中,任选两个,结合其作品一言照下面例句的句式,为选文第段补~据:(4分)

例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粉身砰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

  备选人物杜甫范仲淹辛弃疾

 

查看答案

阅读选文.完成题。(22分

这世上没有你不行

①人为何而生?每一个人,既生于世,必有他独特的用处。

②这是一位老太太教我的,她晚年因战祸而家破人亡,卖掉了大房子,只留下偏处旧地产一隅的小茶室自住。

③这件事发生时,老太太正在伊豆山温泉旅行、有个十七岁的男孩在伊豆山投海自杀,被警察救起,他是个孤儿,愤世嫉俗,末路穷途

④老太大到警察局要求和男孩见面  警察知道老太太的来历,同意她和男孩谈谈。

⑤“孩子,”她说时,男孩扭过头去,像块石头,全不昧她,老太太用安详而柔和的语调说下去,“孩子,你可知道,你生来是要为这个世界做一些除了你没人能办到的事的吗。”

⑥她反复地说了好几次,男孩突然回过头来,说道:“你说的是像我这样一个连父母都没有的孩子?”

⑦老太太不慌不忙地回答:“对,正因为你没有父母,所以你能做些了不起的妙事。”

⑧男孩冷笑道:“哼,当然了!你想我会相信这套?”

⑨“跟我来,我让你自己瞧”她说一

⑩“老糊涂……”男孩嘴硬腿不硬,还是跟着走了出来。他当然不愿意留在警察局,但也别无去处。

老太太把他带回小茶室,叫他在菜园里打杂。虽然生活清苦,她却对男孩爱护备至。男孩也慢慢地不像以前那么倔强,内心变得安稳平和了。

为了让他培育些有用的东西,老太太给了他一些生长迅速的萝卜种。十天后萝卜发芽生叶,男孩得意地吹着口哨。萝卜熟了,老太大把萝卜腌得可口,给男孩吃。

后来男孩用竹子自制了一支横笛,愉快地吹奏自娱,老太太听了也很高兴,赞道:“除了你没有人为我吹过笛子,乔治,真好听,”

男孩似乎渐渐有了生气,老太大便把他送到高中念书。高中毕业,乔治白天在地下铁道工地做工,晚上在大学夜间部深造。毕业后,在盲人学校任教。

学生们常用手摸着乔治健壮的肩膀说:“啊!你真是又高大又健壮!”

“你因为胸部这么厚实,所以中气足,吹起笛子来能一口气吹那么久,是吧?”

“你吹笛子,能使我知道很多东西的形状和颜色,简直像看到了一样。”

听了盲学生的话,乔治对老太大说:“现在,我已相信,真有别人不能,只有我才能做到的妙事了。”

“你瞧,对吧?”老太太说,“你如果不是孤儿,也许就不能领悟盲人的苦处。只有真正了解别人痛苦的人,才能为别人政美妙的事。你十七岁时,最需要的就是有人爱惜。你大声呐喊,说你要的根不可能得到,根本就不存在——可是后来,你自己却有了慈悲之心。”

乔治心悦诚服地点点头。

(21)他们两人已把身受的痛苦化为仁慈。因为悲痛在心灵深处造成的创伤,能增强一个人的体会与体贴他人之心。

(22)老太大说:“尽量让那些不幸的人知道活着的快乐——也就是知道有人爱护自己的快乐。等到你从他们脸上看到感激的光辉,那时候,甚至傅戎们这样精疲力竭、对生活不满而又厌倦的人,也会感到有了活下去的意义。”

(23)在老太太的茶室里,年轻的乔治利用假日自撰笛曲,吹奏给他的盲学生听。把流水、浪潮以及绿叶中的风声,都谱了进去。那些孩子眼虽不明,手却能写,为那首乐曲题名为《清风流水》。

(选自《意林》,有删改)
1.选文第段,乔治见到老太太后,发生了一系列的心理变化,请结合选文,补全下面方框中的内容。(4分)

冷漠怀疑——   A   ——愉快自信 B
2.选文第段和第段中先后提到了“妙事”,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它们的含义。(4分)

第一个“妙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妙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写老太太让乔治种生长迅速的萝卜?(3分)
4.选文第段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5.选文第(21)段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该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
6.选文中盲学生为什么把那首乐曲题名为《清风流水》?(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