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4分) 秋霁 崔道融 雨霁长空荡涤清,远山初出未知...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题。(4分)

秋霁

崔道融

雨霁长空荡涤清,远山初出未知名。

夜来江上如钩月,时有惊鱼掷浪声。
1.这首诗题为“秋霁”,诗中是从哪些方面表现“霁”字的?(2分)
2.赏析最后一句“时有惊鱼掷浪声”的妙处。(2分)

 

1.霁:雨后或雪后天放晴。诗中从“长空荡涤清、远山初出、江上如钩月”来表现“霁”字的。 2.写出鱼儿见钩月疑是钓钩,吃惊而逃的情景。构思新奇幽默,别出心裁。给诗平添了许多情趣。 【解析】 1. 试题分析:首先根据“霁”的“雨”字头结合诗中写景内容要了解“霁”的意思,再从诗句的写景中找出表现“霁”特点的诗句,“长空荡涤清、远山初出、江上如钩月”句句都扣住一个“晴”字。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赏析句子,要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从写作手法、表现的情境(景物特点)、表达的情感(作品中人物或作者)几个方面来分析,点评生动的字词,指出其精彩巧妙之处。要用评价语“形象生动”“突出”等。本诗句内容写景生动,抓住“惊”字,点明拟人的写作手法,说明表现了“鱼”的行为特点,评价这种写法的妙处。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提示默写。(4分)

①杜甫《望岳》中点明全诗主旨,表达诗人远大抱负的句子:                               

②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暗示社会发展规律的句子:                  

                  

 

查看答案

依据课文填空。(4分)

①所以动心忍性,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③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④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查看答案

将宋代词人宋祁的《玉楼春》补写完整。(4分)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查看答案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 一把伞,撑起的是一份情怀;一棵树,挺立的是一种高度;一张纸,书写的是一个世界……敞开胸襟,渺小与平凡之中,蕴藏着天地的博大。

  请以“____小天地大”为题目,写篇文章。

  要求:

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答题卡上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

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

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2)有的人你可能认识了一辈子却忽视了一辈子;有的人也许只见了一面却影响了你一生;有的人默默地守在你身边为你付出却被冷落;有的人一个表情却成了你永远的牵挂……我们常常是努力追寻未得到的,而忽略了已经拥有的不要只向远方寻找,它也许就在你的手中,你只要安然,握住请以“安然握住”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

字连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 800字

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查看答案

阅读选文,完成题。(20分)

①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它不仅对个人品行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对我们民族意志的锻造,起到价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

②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既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更有“智者歌其恩”寓于其间。所思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运用文学的手段,塑造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如《诗经》涉及玉的篇目多达三十余首,以玉之高洁,比附人品之典范。人品之如玉,不惟高贵,更体现为不容玷污,拒绝同流舍污。周敦颐的《爱莲说》更是将这种文学手段进一步升华:真正高尚之人格,恰似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这种人格,经得起各种挫折和磨难,在任何威逼利诱前都不变节,永葆本色。翻看上下几千年的文学作品,赞美梅、兰、竹、菊四君子等的篇章随处可见。这种文学实践及其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既是上古到当代的中国文学中的艺术要素,更是融入文学活动全过程的经纬线。

③中华文明史上的典范人物,其品行无不与文学构建的要旨相葜相合。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他们千百年来之所以为后人景仰,就在于人格的高尚与坚定: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面对怎样的威胁和诱惑,他们心中的信念决不动摇,自身节操稳如磐石。

④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更体现在对民族意志的锻造上。民族意志是众多个体精神品格的凝聚。历史上,中华民族面临强敌入侵时,总能升华坚韧的民族意志可歌可汪的人物与事迹不计其数,相伴而生的诗篇,惊天地动鬼神。岳飞的《满江红》所代表的民族意志就是面对强敌,毫不畏惧,精忠报国。文天祥的《正气歌》千古传唱,它所代表的民族意志则是身陷囹固,决不屈服,视死如归。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的视野与思维,足以在高度肯定历史人物的同时,对其当代意义予以重新阐释。金庸的武侠小说正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角度,转为对天下苍生是否真正脱离苦难、是否得到休养生息、是否能够安居乐业的关注和思考。这些文学作品都是在铸造民族精神,通过感召广大民众,化育普通百姓,为熔铸民族意志,打下广泛而坚实的基础。

⑤中华民族的精神构建,已绵延数千年。文学在新世纪履行构建使命时,厘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新内涵.既要弘扬传统文学之精华,又要符合我们国家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的身份地位。我们要让文学顺应潮流,大展身手,勇挑民族精神构建使命的重担。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7(4分)
2.请分析选文第段与第段不能调换的原因。(4分)
3.选文第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4.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诗经》中,智者所思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运用文学手段塑造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

B.在中国历史上,文学作品中所有人物的品行,无不与文学构建的要旨相契相合。

C.选文中“面对强敌,精忠报国”“身陷圈圄,视死如归”是中华民族意志的体现。

D.选文最后段号召我们,要让文学顺应潮流,肩负起构建中华民族精神的使命。
5.请从下面备选人物中,任选两个,结合其作品一言照下面例句的句式,为选文第段补~据:(4分)

例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粉身砰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

  备选人物杜甫范仲淹辛弃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