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2分) A.印度作家泰戈尔、美国作家海明威和日...

出下列法中有误的。(    )(2分)

A.印度作家泰戈、美作家海明威和日本作家川端康成,都过诺贝尔学奖

B.《水浒传》故事情节紧张、生、富有奇性。其中武松拳打镇关西、智深倒拔垂杨柳、宋江智取生辰纲等故事炙人口。

C.古典名著《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徒四人西天取的故事,想象超凡,夸神奇,赞扬了他不畏艰险、百折不的可精神。

D.老舍,原名舒春,字舍予,代作家,被称为“人民艺术家”。代表作品有散文《济南的冬天》、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等。

 

B 【解析】 试题分析: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即可。B项表述不正确,拳打郑关西的是鲁提辖,即鲁智深。取生辰纲的是晁盖、吴用等人,没有宋江的参与。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两组词语中,每都有一个错别字,找出并改正。(2分)

1)妖   绚丽   承偌   中流砥柱   神怡

2)惊      儒雅   悔人不倦   罕至

1                         2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3题

①在许多智者看来,读书乃是与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交流。读孔孟之书,如品馥郁香茗,醒脑清心;诵唐诗宋词,若饮陈年佳酿,醇香无比;品四大名著,似回味往事,喻理醒世……在阅读中,使我们的心智得以增长,思想得到启迪,境界获得提升。

②读书的更高境界,是从阅读中领悟时代使命,进而笃行之。阅读不仅可以丰富一个人的有限经历,况且可以涵养一个民族的灵魂性格,构建一个社会共同的精神家园,奠定一个国家的文化根基。在五彩斑斓的中国传统文化园地里,影响深远的诸子学说,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气象万千的诗词歌赋……令人推崇备至,惊叹不已,也感召着一代代人自强不息、奋勇前行。

③一个浅薄、浮躁的民族是无法崛起的,也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阅读决定了一个民族思维的深度,对文化传承、国家发展,意义非比寻常。
1.用正楷将语段中画线容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2分)

            满分5 manfen5.com满分5 manfen5.com满分5 manfen5.com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满分5 manfen5.com满分5 manfen5.com满分5 manfen5.com
2.请给语段中加的字注上汉语拼音。(2分)

1香(        2行(         3)浮        3起(    
3.①②段中各有一处语病,找出一加以修改。(不抄原句,直接修改后的句子;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4分)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注〕①纶,钓丝,“垂纶”即垂钓。②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这里是写小儿选取了一个僻静、利于垂钓的地方。
1.结合全诗,说说第二句写小二“侧坐莓苔”有何作用。(2分)
2.诗中“遥招手”这是谁?为何“遥招手”? (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12分)

知之难乎哉!夫人之所以谓知者,非其姓与名也,亦非知其声容之与笑貌也;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知其言者,不得百焉;知其所以为言者,百不得一焉。然而天下皆曰:“我能读其书,知其所以为言矣。”此知之难也。人知《离骚》为辞赋之祖矣,司马迁读之,而知悲其志,是贤人之知贤人也。夫不司马迁之志,而欲知屈原之志,则几乎矣。(选文有改动)

〔注〕本文节选自章学诫的《知难》。知难,即知音难,是说古代贤人在后世少有知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非其姓与名也                          

(2)不得百焉                              

(3)夫不司马迁之志                        

(4)则几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知之难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山水之间也

B. 书者,天下比比矣        如土石何?

C. 人知《离骚》辞赋之祖矣     中峨冠而多髯者东坡

D. 欲知屈原之志               温故知新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4分)。

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
4.什么,司马迁能真正“知其所以为言”成为屈原的知音?(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18分)

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

徐德新

①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火和我上路了。那时我刚到县城里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此更重了。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由此给我凑生活费以及学杂费。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助父亲砍柴,然后周一凌晨再走二十里的山路到学校去。这一次,因为我额外需要五元钱的竞赛费,所以父亲晚上又摸黑砍了一担柴,等到第二天早晨到县城卖掉后再把钱给我。②“最近钱是越来越紧张了。”父亲挑着担,边走边嘀咕。自从到县城上学,这句话听了已经不下百遍了。一阵阵轻微的冷风袭来,天渐渐亮了,山脊的轮廓越来越清晰。有柔软的东西从空中飘下来,落在父亲的身上,疏忽就不见了。忽然又有两片落到我的鼻尖上,用手一摸也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抬头远望,雪花正从天而降,有些大一点的树叶上已经挂白了。除了扁担的颤悠和我们轻重不一的脚步,山路静谧而空蒙。

③不知不觉间,县城到了。

④街上大部分的人家还没有开门。父亲挑着担,带着我挨家挨户找买主。由于担心耽误我上学,又怕柴火打湿了没人要,父亲走得很快,我能听到他的喘气声越来越大。最后终于在一条弄堂里遇到了买柴人。父亲卸下柴火,从那人手里接过一沓毛票,仔细地数了数,一共四元。父亲说:“同志,我这担柴要五块钱哩。”“什么?昨天不还是四块吗?”那人瞟了一眼父亲。“昨天是昨天,您没看我这担柴,比别人的要后重得多吗?”父亲小心翼翼地说。“那我不管,都是四块钱,我又没让你搞这么厚重。”那人没有丝毫加钱的意思。“今天下雪了,您看我多不容易,就加一块吧!”父亲几乎是哀求的口吻了。

⑤我从门缝看见那人在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钞,然后把沓毛票从我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往外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

⑥风裹挟着雪吹过来,纸钞落到门槛前父亲的脚下。父亲怔怔地站着,不知是因为冷还是累,他的鼻息变得忽粗忽细。等我走过去刚要把地上的钱捡起来,父亲忽然把我拉到一边,然后低下头,弯下腰,缓缓地把那张纸抄拾了起来,揣在怀里。父亲弯腰去捡钱的时候,我发现他的身体几乎弯成了一个零度角,头几乎触到了地上。父亲站起身来,对那人说:“多谢了!”然后转身拉着我默默离开。

⑦“爹,你冷不冷?”等走远了,我问父亲。因为要挑担,父亲出门的时候穿的有点少。“你可得给我好好读书,”父亲顿了顿说,“没有别的出路,只有读书才能进城。”

⑧雪下得越来越大,整个县城变成了一片银白色。父亲没有急着回家,他要一直把我送到学校去。“爹,本来我不想花那么多钱去参加那个什么竞赛的。可是老师说了,要是获得好名次,将来能保送上北京的大学。”眼看快到学校了,我终于忍不住说出了心里话。我有点想哭了,眼睛湿湿的。“竞赛好啊,爹和娘支持你。要是能保送上大学,那正要感谢老祖宗了。”父亲摸着我的头说,“我当年也想上大学呢!看来这个愿望你能帮我实现了。”

⑨到了学校门口,父亲从怀里把那五元钱掏出来,塞到我的书包里,好像生怕它会飘走似的,使劲地把书包捏了又捏。“孩子。爹还有一句话,父亲望着我,精神与以往大不一样,“等你将来有钱了,假使也遇到了像我这样的人,你最好不要让他……”

⑩“什么,爹?”

⑾“在你面前低头弯腰。”……(选文有改动)
1.文中多次写到“风雪”,请说说设置这样的自然环境有何作用。(3分)
2.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②段画线句子中“冰凉的酸”的深意。(2分)

忽然又有两片落到我的鼻尖上,用手一摸也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
3.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我从门缝看见那人在裤兜里去,终于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钞,然后把沓毛票从我父亲手里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往外一,丢下一句话:“拿去吧!”
4.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5.请用自己的话,说说父亲的最后一次“叮嘱”的含意。(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