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10分) 从幻想走向现实的全息技术 余重秀 从经典的...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10分)

从幻想走向现实的全息技术

余重秀

从经典的《星球大战》到《钢铁侠》 ,立体全息影像在很多科幻电影中以特效的形式呈现给观众。影片中的人物可以跟在空气中形成的三维影像进行交流互动,不仅带来了震撼的视觉效果,也引发了人们对未来技术的憧憬。那么电影当中的这种技术距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到底有多远呢?

全息,是指事物发射或散射的光的全部信息(包括光波的振幅和相位信息)。全息摄影不仅能够记录光的强度,还能记录光从哪里发出,朝哪个方向发射的信息(即相位信息)。

普通摄影术在自然环境下既能拍摄成像。而全息摄影术需要利用特殊的光源(一般采用激光),记录物体发出的散射光。记录的时候将激光束分为两束,一束直接投射到记录介质上,成为参考光束;另一束投射到目标物体上,经过物体表面的散射作用形成物光束。让物光束投射在记录介质的同一区域上,它与参考光束在记录介质上产生干涉叠加,形成干涉条纹,再经过处理之后,就得到一张全息照片。从不同的角度去观看全息照片,看到的图像内容是不一样的,跟观看真实物体的感受一样。

1948年,全息术发明成功。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它的实现技术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成熟。全息立体显示技术走出了实验室,在人们的生活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全息照片的艺术性和可观赏性,产生了全息商标、全息邮票、全息博物馆等,利用全息图的高科技特点产生了全息防伪,用于商品、钱币、证件等防伪。近年来又在发展全息电视、全息电影等三维立体显示技术。

1987年,我国发行了一枚全息邮折,这一年是丁卯年(兔年),在四方连邮折上有三只小兔子的全息立体照片。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可以看到小兔子的正面、侧面等不同的影像,确实可以用栩栩如生来形容了。

2010年4月21日,美国财政部和联邦储备局共同发布了发行新版100美元的设计方案,他们采用全息防伪技术,在美钞上设置了安全线。

全息摄影术目前在产品展览、发布会、舞台节目等场合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利用这种技术可以产生立体的空中幻象,还可以使幻象与表演者产生互动,形成一种共同表演的错觉,产生令人震撼的演出效果。

由于全息摄影术的条件严格,立体全息视频在实用方面目前仍难大规模应用。于是“伪全息”等裸眼立体显示技术应运而生。与全息显示在空间中再现物体的实像不同,“伪全息”主要模仿人眼立体视觉原理使观众感知到物体的立体感。立体视觉原理是指人的双眼在观看同一场景时,由于左右眼之间存在一定间距,左右眼视网膜上的成像来自于不同视角,左右视点图像之间存在着细胞的差异。大脑皮层通过对两幅图像进行融合,从而感受到立体效果。目前裸眼立体显示已经能达到较高的分辨率,正在逐步走向大众。

近年来,全息技术又取得了一些突破。2014年底,一款智能全息投影仪研发成功,科幻电影中天马行空的想象似乎真的变为了现实。这台智能全息投影仪的外形像是一颗蛋,重5.5千克。它能直接在其上方的空中投射出3D影像,影像最高可达2.5米,十分生动逼真。它还配备有动态传感器和光传感器等,可以探测环境或动作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实时地改变投射、变幻的内容。这种全息投影不需要带上任何3D眼镜,就能观赏。人们甚至还能与投射的人物角色产生互动。在家里配这样一款全息投影仪,是不是很酷呢?(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15年第1期,有删改)
1.文章开头从“科幻电影”谈起,有什么作用?(2分)
2.段中加点的“一般”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3.段运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4.下面的说法或推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全息摄影只能记录光在某个方向的强度信息。

B.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全息照片,可以看到相同的图像内容,跟观看真实物体的感受一样。

C.目前裸眼立体显示已经能达到较高的分辨率,正在逐步走向大众。

D.在电影院戴3D眼镜观看的3D影片,是用智能全息投影仪放映的。

 

1.作用:一是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二是引出本文说明对象--全息技术(1分)。 2.加点词不能删掉。“一般”表示通常情况下,起限制作用,说明全息摄影术在通常情况下是采用激光记录物体发出的散射光。(1分)但不排除有特殊情况存在,删去之后与事实情况不符,语言过于绝对。(1分)“一般”用在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1分)。 3.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1分)。具体明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全息照片具有艺术性和可观赏性的特点,(1分)使说明更加清楚明白,增强了文章说服力。(1分) 4.C 【解析】 1. 试题分析:说明文以事例开头,其作用一般可以从提出说明对象、激发阅读兴趣、引出说明内容、丰富文章内容等方面来概括,根据本文第一段内容具体说明这些作用即可。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说明文阅读中有关说明文准确性问题,一般都是指修饰限定性词语在说明表达上的作用。分析本句内容,结合文中具体的内容,从有无此词语语意的变化来分析其表达作用,要使用评价语“准确说明”。 【考点定位】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 【考点定位】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本题是筛选信息题。阅读全文,了解各部分的内容,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尤其要注意限定和修辞性词语的表达作用,梳理文章内容,找到有关语句,一一比较,判断正误。本题用反选排除法,A错,文中原句是“全息摄影不仅能够记录光的强度,还能记录光从哪里发出,朝哪个方向发射的信息(即相位信息)。”此句并没有“只能记录光在某个方向的强度信息”的意思;B句错,文中说的是“看到的图像内容是不一样的”;D错,文中说“这种全息投影不需要带上任何3D眼镜,就能观赏。”答案为C。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乙〕 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宽尝行,有人失牛者,乃就宽车认之。宽无所言,下驾步归。有顷,认者得牛而送还,叩头谢日:“惭负长者,随所刑罪。”宽日:“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州里服其量。(选自范晔《后汉书》)

〔注释〕类:类似。脱误:疏忽失误。幸:承蒙。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宽行(                    (2)乃宽车认之(          

(3)何为之(           
2.请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惭负长者,随所刑罪。
3.选文中的刘宽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查看答案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王之甚矣/遮天

B.月之后/珠可历历

C.年之后/陈太丘与友

D.臣妻私臣/燕雀安知鸿鹄志哉
3.从文中看,最终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4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13分)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写诗人回顾自己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突出了生平的艰辛,命运的曲折。

B.颔联运用比喻和拟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局势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C.颈联中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式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D.尾联直抒胸臆,以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为诗歌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影响深远,请说说你的理解。(2分)

 

查看答案

请参加“探寻节日风俗,感受文化情怀”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4分)

(1)请仿照实例,从“清明节”“中秋节”中任选一个传统节日,说出节日风俗及文化内涵。(2分)

实例:春节,贴“福”字,期盼健康平安,富裕和谐。

 

(2)材料一: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传统的过节形式已经淡出了很多人的生活,甚至一些老少咸宜的风俗民俗活动也在消失;更让人惋惜的是,很多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也在被渐渐遗忘。

材料二: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教授杨利慧指出,过去我们传统节日的狂欢氛围并不亚于现在的“洋节”。春节、元宵节舞龙舞狮、逛庙会,都很有趣。

请根据以上材料,针对“怎样才能让传统节日更受欢迎”提两条建议。(2分)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4分)

(1)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傅雷家书》中的傅雷先生以自己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修养进行悉心指导,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份动人的舐犊之情。

B.《繁星》《春水》是冰心的“小诗”集,它们大致包括“对母爱和童真的歌颂”“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三方面的内容。

C.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借奇异的想象,对当时英国贵族资产阶级社会的君主政体、两党制以及政治、教育、文化等方面的社会现实作了尖锐而深刻的讽刺。

D.高尔基的《童年》以一个小孩的眼光讲述了一段童年往事,刻画了坚强勇敢的阿廖沙、思想善良的外祖父和贪婪残暴的外祖母等人物形象。

(2)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2分)

达雅已经转为正式党员。她工作非常努力,尽管个人生活非常不幸,但她并没有落在其他先进工人的后面。工人们信任这个寡言少语的女工:她当选为工厂委员会的委员。保尔为他的终身伴侣成为一个布尔什维克感到自豪,这减轻了他的痛苦。

有一次,巴扎诺娃因公出差,到了莫斯科,前来探望保尔。他们谈了很久。保尔热情地向她讲述了他所选择的道路,正是通过这条道路,他将能回到战士的行列。

以上文字节选自小说《                    》,“这条道路”指的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