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小题,共14分) 拾馒头的父亲 ⑴十六岁那年,我考上了全县最好的高中...

现代文阅读(小题,共14分)

拾馒头的父亲

⑴十六岁那年,我考上了全县最好的高中。听人说,考上这所学校就等于一只脚迈进了大学。父亲欣喜不已,千叮咛万嘱咐,希望我将来能考上好大学。

⑵恰巧这时我家在县城的一个亲戚搬到省外去住。他们想让我父亲去帮忙照看一下房子,还给父亲建议说在县城养猪是条致富的路子,因为县城人多,消费水平也高,肯定比农村卖的价钱好。父亲欣然答应了,一来确实是个好法子,二来在县城可以顺便照顾一下我。

⑶等我在高中读了一学期后,父亲在县城也垒好了猪圈,买来了猪仔。我平时在学校住宿,星期六的时候,就去父亲那里过夜,帮父亲照料一下小猪,好让父亲腾出时间回家推饲料。

⑷猪渐渐长大了,家里的饲料早已吃个精光。亲戚送的饲料也日趋减少。买饲料吧,又拿不出钱来,父亲整日显得忧心忡忡。

⑸我也愁在眉上急在心里,也是一筹莫展。有天我去食堂打饭时,发现很多同学常常扔馒头,倒饭菜,我突然想到,把这些东西拾起来喂猪不是很好吗。

⑹我回去跟父亲一说,父亲高兴地直拍大腿,说真是个好主意,第二天他就去拾馒头剩饭。

⑺我为自己解决了难题而窃喜不已,却未发现这给我带来了无尽的烦恼。父亲那黑乎乎的头巾、脏兮兮的衣服、粗糙的手立即成为许多同学取笑的对象,他们把诸如“丐帮帮主”等侮辱性的绰号都加到父亲头上。

⑻我是一个从山村里走出来的孩子,我不怕条件艰苦,不怕跌倒疼痛,却害怕别人的歧视。好在同学们都还不知道那是我的父亲,我也尽量躲避着父亲,每到他来时,我就离得远远的。

⑼但是内心害怕被别人识破和歧视的恐惧却日复一日地剧增。终于有一天,我对父亲说:“爹,你就别去了,叫大家知道了,会嘲笑我。”

⑽父亲脸上的喜悦一下子消失了。在漆黑的夜里,只有父亲的烟锅一红一红的,良久,父亲说:“我看还是去吧!不和你打招呼就是了。这些日子正是猪长膘的时候,不能断了粮。

⑾我的泪就落了下来。对不起父亲,我是真心爱你的,可你偏偏是在学校里拾馒头,我怕被别人看不起啊!

⑿接下来的日子,父亲继续拾他的馒头,我默默地读书,相安无事。我常常看见父亲对着张贴成绩的布告栏发呆,好在我的成绩名列前茅,可以宽慰父亲的,我想。

⒀1996年的冬天,我期末考试成绩排在年级前三名,而且还发表了很多文章,一下子声名鹊起。班里要开家长会,老师说,让你父亲来一趟。

⒁我的心一下子就凉了,我不知别人知道拾馒头的人就是我父亲时会怎样嘲笑我。伴着满天风雪回到家,我对父亲说:“爹,你就别去了,我对老师说你病了……”

⒂父亲的脸色很难看,但究竟没说什么。

⒃第二天,我冒着风雪冲到了学校,坐进了教室。家长会开始了,鼓掌声和欢笑声不断,我却一直蔫蔫呆呆,心里冰冷得厉害。父亲啊,你为何偏偏是一个农民,偏偏在我们学校拾馒头呢!

⒄我无心听老师和家长的谈话,随意将目光投向窗户。天哪!父亲,我拾馒头的父亲正站在窗外,一丝不苟地聆听着老师和家长们的谈话,他的黑棉袄上已经落满了厚厚的积雪。

⒅我的眼泪就哗哗的落了下来,我冲出教室,将父亲拉进来,对老师说:“这是我的父亲。”一下子掌声雷动。

⒆回去的路上,父亲仍挑着他捡来的馒头和饭菜。父亲说:“你其实没必要自卑,别人的歧视都是暂时的,男子汉,只要努力,别人有的,咱们自己也会有。”

⒇以后,同学们再也没有取笑过父亲,而且都自觉地将剩饭倒进父亲的大铁桶里。1997年金秋九月,父亲送我到省城读大学,我们乡下人的打扮在绚丽缤纷的校园里显得那么扎眼。但我却心静如水,没有一丝怕被别人嘲笑的忧虑。我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歧视总是难免的,关键是自己看得起自己。正如父亲所说的那样:“别人的歧视都是暂时的,男子汉,只要努力,别人有的,咱自己也会有。”              

(作者/莫言,选自《读者》)
1.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3分)

我也愁在眉上急在心里,也是一筹莫展
2.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心理?(3分)
3.按示例填写出“我”在开家长会时的心理变化过程。(2分)

                                →  眼泪落下
4.面对风雪中的父亲,我为什么“冲出教室,将父亲拉进来”? (3分)
5.“拾馒头的父亲”,拾起的不仅仅是馒头,你认为还拾起了什么呢?(3分)

 

1.一筹莫展:我没有帮爸爸解决猪饲料问题的办法。作为16岁的高中生自身是没有能力帮父亲解决无饲料养猪的问题,但也为此事着急,说明他很为家里着想,想为家排忧解难。 2.(1)21.神态、环境和语言描写(1分)渲染悲凉的气氛,表现了父亲矛盾(无奈)伤心、痛苦的心情。(2分) 3.心里冰冷---无心听讲---眼泪落下 4. 父亲的举动深深震撼了我,使我感动、自责、愧疚,因此我不顾一切冲出教室,将父亲拉进来。 5.拾起自尊。付出努力赢回尊严。父亲虽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民,却用自身的人格给了自卑的孩子一个再好不过的教育,从而让自己的孩子捡回人应有的自尊。别人的歧视都是暂时的,男子汉,只要努力,别人有的,咱自己也会有。 【解析】 1. 试题分析: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要特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人物描写及作用作答方法:学生了解常用的外貌肖像、动作行为等人物描写手段,明确每一种人物描写手段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学生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进行分析。 考点:分析作品描写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了解散文的组材线索,根据故事情节的变化来感知文本内容,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过程,能做到故事情节和人物的情感变化相一致,学生表述合理即可。 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浮于语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一般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作答时,一般能表述正确的含义即可得分。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这是一种主观性较强题目。学生能谈出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主观感受、领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选文引发的思考,获得人生启迪、审美情趣等。学生理解原文的内容、思想和情感,阐述自己感受,概括出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并能陈述理由。 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走进名著  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各题。

(1)“老奸巨猾的毛太公陷害猎户解氏兄弟”、“赌胜车迟国”这两个故事情节分别出自名著《            》、《            》。(2分)

(2)《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                 ”的散文集;爱玉、识玉、琢玉的高手梁亦清是霍达的长篇小说《          》中的人物。(2分)

(3)《童年》的作者高尔基是这样评价他的外祖父的:“             ”。(1分)

 

查看答案

为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学校组织开展初中学生手抄报评比活动,班主任布置每个小组负责设计编写一份手抄报参加评比。按照组长的分工安排,你负责完成下列任务。

(1)用正楷字体书写“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20个字。(1分)

(2)从八年级语文课本里找出一首表现艰辛劳动情景的古诗。你找出的这首古诗是唐代著名诗人           写的《                》。(2分)

(3)向全班同学提出两条珍惜父母劳动成果的建议。(2分)

      ①                       ②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用诗文原句填空。

烽火连三月,                 。(杜甫《春望》)

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传不习乎?”(《论语》十则)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

北朝民歌以粗犷豪放见长,善于表现英武豪迈气概,《木兰诗》就是其中代表性作品。诗中用夸张手法表现木兰不远万里,跨越雄关险隘,迅速急迫地奔赴战场的句子是:                  

初中三年的生活就要结束了,我们用李白《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      ”激励同学,希望大家对未来充满信心,勇敢地迎接新的挑战;用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      ”表达深厚的情谊和美好的祝愿。

 

查看答案

诗歌赏析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上片写了夏夜的蝉鸣、鹊啼、蛙叫、人声。写这些声音有什么作用?(2分)

(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服衣冠             朝:早晨。   B.徐公来,孰视之  孰:谁

C.朝廷之臣不畏王     莫:没有谁。 D.王之甚矣      蔽:受蒙蔽。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暮寝思之          濯清涟不妖(《爱莲说》)

B.皆美于徐公        牒为械(《公输》)

C.能谤讥市朝        相与步中庭(《记承天寺夜游》)

D.能面刺寡人过者    余闻也久(《伤仲永》)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4.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内容。(2分)(不超过40字)
5.从邹忌分析“王之蔽”的事例中,你看出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