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15分) 细说电子垃圾 ①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题。(15分)

细说电子垃圾

①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这也使得世界上报废或“被报废”的各类计算机、手机、家用电器等电子垃圾增量惊人。目前全世界每年产生的电子垃圾正以18%的速度增长。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17年,全球产生的电子垃圾总量可能会增长至6540万吨。

②有研究表明,电子垃圾蕴含着巨大价值。废旧电器电子产品里贵金属的含量往往比矿石更高。例如,一吨电路板包含的金是一吨金矿石的40-800倍。一吨废旧线路板可提取400克黄金、200千克铜及500克其他贵金属。

③在暴利驱使下,我国电子垃圾加工小作坊遍地开花。从表面上看,这是在“炼金”,实际上,电子垃圾已成为继工业时代化工、冶金、造纸等废弃物污染后又一新的环境杀手。

④为什么这样说呢?

⑤电子垃圾含有汞、铬、镉、铅等多种重金属,这些重金属很难分解。在电子垃圾处理过程中,重金属会进入土地或水源中,人体吸收后会与体内的蛋白质及酶发生反应,使蛋白质及酶失去活性,甚至有些重金属会在人体某些器官聚集,一旦超过了人体所承受的极限,人体就会发生各种重金属中毒。

⑤电子垃圾很多采用塑料或新型塑质材料作外壳,这些材料不易降解,危害巨大,直接抛弃到陆地或水中的塑料,有时候会被动物误食,导致这些动物肉质有毒或大量死亡;埋藏在土地中的塑料会影响土质和土地肥力,导致土质松软或污染地下水;如果直接焚烧塑料,则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严重污染空气。

⑦电子垃圾中的各种阻燃剂、溶剂都是化学污染的重要来源。有些化学药剂天然具有毒性,有的可能诱发癌症等人体病变。

⑧电子垃圾造成的危害在我国一些地方已经显现,必须引起高度的关注和警惕,在回收电子垃圾方面,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已有的可行的制度与经验。

⑨在欧洲,德国对电子垃圾的回收处理堪称典范,制度规范和技术均较为发达。早在1991年,德国就颁布了欧洲第一个专门处理电子垃圾的法律——《电子废弃物法规》。1996年德国公布了更为系统的《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法》。德国在电子垃圾回收方面走在了欧洲的前列,它利用各市区直属的市政企业对电子垃圾进行回收,提供网络化服务,上门为消费者收集废旧电器。德国废旧电器回收厂普遍采用一种电子破碎机来分选废旧电器中的有用物和废物,分选出来的金属会根据含金量再转售给终端处理厂,其废旧电器的回收再利用率达90%以上。

⑩面对电子垃圾给我国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带来的严重危害,我国必须从法律制度建设、电子废弃物体系化管理等方面着手,积极行动,采取多管齐下的强力应对措施,全力阻止电子垃圾对环境的破坏。

2014年,环保部启动了电子废物无害化处理项目。该项目的实施将推动我国电子废物环境无害化管理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的完善,以减少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排放。

    (本文有删改)
1.选文第①段中的加点词“可能”为什么不能删去?(3分)
2.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除了举例子外,还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3.概括选文第⑤-⑦段的主要内容。(2分)
4.阅读全文,具体说说如何阻止电子垃圾带来的危害。(3分)
5.选出下列表述与选文不符的一项(    )(3分)

A.选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B.因为从电子垃圾中能获得暴利,所以我国电子垃圾加工小作坊遍地开花。

C.德国废旧电器回收厂普遍采用电子破碎机来粉碎废旧电器,使废旧电器的回收再利用率达90%。

D.环保部启动的电子废物无害化处理项目的实施,将推动我国电子废物环境无害化管理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的完善。

 

1. “可能”表示推测,起修饰限制作用,1分,说明到2017年,全球产生的电子垃圾总量会增长至6540万吨,是有关部门的预测,并不肯定,如果删去,过于肯定,1分,“可能”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1分。计3分。 2.做比较,1分,列数字,1分,具体准确、突出地说明了废旧电器电子产品里贵金属 的含量往往比矿石更高,1分,进而说明了电子垃圾蕴含着巨大价值,1分。计4分。 3.说明电子垃圾被称为环境杀手的原因(或说明电子垃圾的危害)。2分。 4.在制度上,构建完善的电子垃圾管理法律体系,1分;积极寻找且妥善回收利用电子垃圾的方法,1分;(如作答“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可行制度与经验”给1分);尽量延长电子产品的使用寿命,减少电子垃圾的产生,1分。计3分。 5.C,3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从说明文语言特点方面考虑。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性、平实性、周密性和科学性。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可能”表示推测,起修饰限制作用,“可能”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考点定位】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更真切, 以便读者理解, 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具体介绍知识的作用。(2)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条理清晰。(3)列数字: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更具体。(4)作比较:把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 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说明对象的特点突出。(5)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能准确揭示事物 的本质,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更精练、更严密。(6)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即可。 【考点定位】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仔细阅读,分析共性。3段都涉及到了电子垃圾的危害。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最后三段的内容概括总结即可。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分析选项,对照与选项有关的段落,找出不同之处即可。“德国废旧电器回收厂普遍采用一种电子破碎机来分选废旧电器中的有用物和废物,分选出来的金属会根据含金量再转售给终端处理厂,其废旧电器的回收再利用率达90%以上。故选C。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题。(20分)

滴水之恩

①紫红色的天空渐渐变成暗黑,我孤单地走在村路上。

②为了寻找据说矗立在附近田野中的“字库”古塔,我来到这个金黄菜花亦开亦败的陌生乡间。当我绕过好些小桥流水人家,再寻回先前下车的小街时,早已错过了返程的班车。想起明早课堂上那十多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我踏上了30里的归途。

③雷声从远处沉沉地压过来,闪电已在天边耀眼地勾勒……

④我边走边期盼着能搭上顺路的车。一辆卡车嘶吼着爬上山坡,然而司机丝毫不理会我极力挥舞的手臂,绝尘而去。

⑤雷声越滚越近,大雨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瓢泼而下。

⑥终于,一辆小拖车被我拦在了路中央。烟尘未散,我已冲到了驾驶室的窗下。看到司机的一瞬间,我便认出了他……

⑦几个月前,我来到马山小镇见习,看见他颓废地斜靠在土墙根下,衣衫不整,须发蓬乱,无神地半合着眼。人们在他身边窃议着,却不愿多事,怕帮助这样一个来路不明的人会给自己惹来意想不到的麻烦。虽然这个潦倒的人并没有在面前放一只乞讨钱币的碗,但我确信,他一定又渴又饿,于是我到几步之外的茶水摊买了一杯水、一块糕递给他。他无神的眼并没有因我的热心而闪亮,他甚至都未抬眼看一看,便自顾自地吞食起来。“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我规劝了那个流浪汉一句,便走开了。

⑧眼前这个人虽然整洁而精神,我还是认出了他。我焦灼地问:“去马山吗?”他迟疑了一会儿,点了点头。我连声道谢,赶紧爬进了驾驶室。

⑨小拖车颠簸着,他燃着的烟头,红红的亮点忽明忽灭。“你是马山人?”他问。我摇摇头:“不是,我在那儿见习。”他有点失望:“我倒曾遇到过一个马山人呢,那真是个好人……”话题断了,黑暗中,他似乎笑了笑。

⑩四周静静的,只有雨点叩窗的脆响。他忽然说:“说起来那次去马山,怪难为情的。那时我赌输了,输得精光,被撵出来,没脸回家,流落到马山,有个人给我水喝,给我吃的,可惜我不认得她,要不,真得好好谢谢她。”我试探道:“就因为那个人送你一点水、一点吃的吗?”

他不屑地看了我一眼:“你不懂,我那时候心灰意冷。她劝我:‘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我听了她的劝告,回家了。唉,我真的不知怎样感谢她,要不是她那一杯水、一块糕、一句话,我现在还不晓得会怎样呢!”

他没有认出我来。我心中有掩饰不住的喜悦,想不到那件小事会对他帮助那样大。“我也很感谢你,要不是搭上你的车,这会儿我还在山路上挨雨淋呢!”我决定不提看见他潦倒情形的就是我。因为我不仅想维护他的尊严,还想让他拥有一份完整的助人的快乐和自豪。

他听了果然高兴:“其实你也不用谢我,要谢该谢那个给我水喝的人。那次之后,我才晓得,人有时候是多么需要旁人帮一把啊。”他深吸了一口烟,然后徐徐吐出。我用力地点点头。

“马山到了!”他刹住车。我道着谢,请他下来喝杯热茶休息一会儿。他笑了笑,一边倒车一边说:“我还得赶回去运货呢——本来,我的车是不到马山的。再见!”雨滴在车身上,溅出了大朵大朵亮丽的水花……

人生就是这么奇妙,当初的滴水之恩,在后来的生活中却得到了别人的涌泉相报,举手之劳,换来的是爱心的传递。

    (本文有删改)
1.阅读全文,根据提示填写下面表格。(3分)

时间

(1)

大雨即将来临时

“我”上车后

告别时

情节

“我”不得不步行返校

(2)

“我”听小拖车司机讲述马山人帮助他的故事。

(3)

2.选文第③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3.选文第⑦段在记叙顺序上有什么特点?本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4.选文第14段画线句子有什么含义?(4分)

    雨滴在车身上,溅出了大朵大朵亮丽的水花……
5.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选文第段。(3分)
6.选出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3分)

A.选文中的“我”是一位有责任感、热心、善解人意的人。

B.卡车司机的做法更加衬托出小拖车司机愿意帮助他人的善良。

C.选文第11段中的语言描写,表现了小拖车司机对“我”的感激之情。

D.“我”之所以没有告诉小拖车司机“我”就是那个曾经帮助过他的人,只是因为“我”不想损伤他的尊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题。(10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唐齐王景达①将兵二万自瓜步②济江,距六合③二十余里,设栅不进。诸将欲击之,太祖皇帝④曰:“彼设栅自固,惧我也。今吾众不满二千,若往击之,则彼见吾众寡矣;不如俟其来而击之,破之必矣!”居数日,唐出兵趣⑤六合,太祖皇帝奋击,大破之,杀获近五千人,余众尚万余,走渡江,争舟溺死者甚众,于是唐之精卒尽矣。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唐齐王景达:南唐齐王李景达。④瓜步:今江苏六合东南。③六合:今江苏六合。太祖皇帝:赵匡胤。⑤趣(qū):奔赴。
1.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    )(2分)

A.公鼓之   唐齐王景达兵二万自瓜步济江

B.公将驰   若往击

C.竭我盈   见吾众寡矣

D.有伏焉   彼设栅自固,我也
2.将选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不如俟其来而击之,破之必矣!
3.简要概括【甲】文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2分)
4.说说【甲】【乙】两文中曹刿和太祖皇帝有哪些共同点。(2分)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填空。(13分)

(1)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

(2)            ,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3)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4)            ,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5)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6)安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            ,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

(8)下见小潭,            。(柳宗元《小石潭记》)

(9)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10)《天净沙·秋思》中,作者用“                        ”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

(1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通过用典抒发作者无限怅惘心怀的诗句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情境回答问题。(3分)

【材料一】2015年6月5日是第44个“世界环境日”,也是我国新《环保法》实施后的首个环保日,我国今年的环保主题是“践行绿色生活”。

【材料二】2015年6月4日,环保部公布的《2014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4年全国开展空气质量新标准检测的161个城市中,只有16个城市的空气质量年均值达标,有145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超标。

【情境】校园广播站准备办一期以“绿色生活我能行”为主题的节目,作为主持人,请你在节目的最后,结合以上两则材料向同学们提出建议。

你准备在广播中说些什么?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60字左右)

 

查看答案

结合语境补写句子,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2分)

有人说生活太平凡,幸福很遥远。其实,赛场上一句热情的鼓励是幸福;灯光下一次醉心的阅读是幸福;                        。只要用心体会,幸福俯拾皆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