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小题。(13分) 迷路 刘国芳 我小时候迷过一次路。 那天我...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题。(13分)

迷路

刘国芳

我小时候迷过一次路。

那天我一个人在外面玩。我走了很远,来到了一条河堤上。但再远,我也认识回家的路,因为这地方我来过,大人带我来过几次,我知道回家的路:沿堤往回走,过一座桥后往左拐,就能走到我住的新大街。

这样熟的地方我当然不担心迷路。

在河堤上我没再走,就在河堤上玩。差不多是夏天了,美丽的蝴蝶从很远的地方飞来又飞往很美的地方,也有的蝴蝶不再飞往远处了,停下来。蝴蝶停下来的地方更美——那是美丽的花丛。与蝴蝶一起飞来的还有蜻蜓,它们飞在很高的天空,把天空装点得多彩多姿。这是一个很美的夏天,花红草绿,蝴蝶起舞,蜻蜓翩跹。

一个老人,在我玩着时走了来。近了,老人说:“你知道新大街怎么走吗?”

我看着老人,点点头,说:“知道,往这边走,过了一座桥后往……”我应该告诉老人往左拐,但话要说出口时,我忽然想骗骗老人——我小时候是个很调皮的孩子,往人水缸里撒过尿,塞过人家的烟囱——这次,我骗起老人来,说:“过了一座桥后往右拐。”老人丝毫没有怀疑,老人谢过我,蹒跚着走去。

我在老人走远后笑起来,老人按我指点的方向走,一定会迷路。我在堤上玩了一阵,也要回家了。回家的路我认得:沿堤往回走,过一座桥后往左拐,就能回到家里。

我按上面的想法往回走。

很快我走到桥边了,又很快,我过了桥。桥那边两条路,往左拐就是回家的路,很快,我走上了这条路。但在这条路上走了一阵,我居然看见了老人,她慢慢吞吞地走在我的前面。见到老人,我立刻明白我走错了,我告诉过老人让她过了桥往右拐,这是骗她的,现在,我看见了老人,说明我跟老人走在同一个方向。

我不能跟着老人走。我转身往回走,走回到桥边时,我拐进了另一条路。

但在这条路上走了很久很久,我也没走到我住的新大街,而且越走越陌生,我不知道我走到哪里了,也不知道新大街在哪里。

我迷路了。

我后来嘤嘤地哭起来,我要回家,但不知道家在哪里。一个大人,过来问我哭什么,我告诉大人,我迷路了。大人让我别哭,然后慢慢诱导我,问我住在哪里。我还记得我住在新大街,我告诉了大人。大人听了,笑起来,大人说你走反了方向。说着大人牵着我,带我回家。

我回到家后又看见那个老人了,妈妈说那是我外婆。外婆也认出了我,她说你指给我的路是错的,你不认识路,你怎么能不迷路呢?我说外婆你怎么知道我指错了路。外婆说我过了桥又问了别人,人家告诉我往左边走。

我明白我为什么会迷路了。
1.读完小说,请补充完整情节的概括,每项不超过10字。(2分)

开端:“我”在河堤上玩

发展:             

高潮:             

结局:外婆说明原因,“我”明白自己为什么迷路。
2.文题“迷路”言简意深,一语双关,请你把它的两层意思告诉大家。(4分)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通过“我”小时候的一个小故事,以小见大,揭示了出于自私和玩弄等不够阳光、健康的欲念害人,最终也会害己的道理。

B.本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开头写“我”坚信自己认识回家的路,与后来“我”却迷了路形成对比等,使原本简单的故事情节显得起伏跌宕

C.文中划线句子中“笑”,反映了“我”自私自利,品质败坏。

D.小说以第一人称的手法来叙述,语言朴实无华,不事雕琢,读来真实可信,亲切自然
4.读完全文,你肯定发现了生活中也有类似文中的故事,也有很多“迷路”的人和事,请联系社会现实或自身生活经历举一例说明,并谈谈你从文中得到的启示(4分)

 

1.老人问路,我指错路。我迷了路,被人送回家。 2.一是“我”想让别人迷路,结果是“我”迷失了回家的路。二是“我”迷失了善良的本性之路。 3.C 4.第一问可从人与自然的角度作答:人类出于对财富的追求,乱砍滥伐,竭泽而渔.肆意掠取地球资源,导致陷入环境气候危机。如罗布泊的消逝,青海湖的湖面下降,月牙泉的濒临干涸;又如雾砚天气的频现:这些都是人类由于自私自利,破坏了环境.最终自食恶果。也可以从社会层面作答:古往今来.为官作宰,如若只为了名与利而泯灭良知、罔顾黎民百姓的利益,虽有一时之风光,到底还是会身败名裂,为人不齿。还可以谈谈身边的事例.只要是与“出于自私、玩弄等不够阳光健康的欲念.而以害人始以害己终,相符的各种现象皆可。第二问:只要是谈到了“为人处世保持善良之心”即可给分。(每问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脉络的把握,亚硝酸通读全文,把握关键情节的关键词语。 【考点定位】分析文章结构层次。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要求学生首先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在具体语境中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其含义。从本意上理解,我想让人迷路,结果自己迷路了。从引申义上讲迷失本性。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不能说是品质好坏,只能说是调皮,喜欢恶作剧。故C项错误。 【考点定位】筛选文章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4. 试题分析: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举出事例即可。关于启示需围绕“为人处世保持善良之心”阐述。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文默写。(只选做4题。共4分,每小题1分)

①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④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雁门太守行》)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⑥苔痕上阶绿,              。(刘禹锡《陋室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13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唐代柳宗元《小石潭记》)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下见小潭,水尤清(凉)

B.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以……为乐)

C.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忧伤的样子)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乃记之而去(居住)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不可知         真无马邪?

B.其境过清         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C.记之而去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心乐         小大
3.对课文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B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C.作者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4.翻译下面句子。(共4分,共2小题,每小题2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关雎》选自《诗经·周南》,《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B.《藤野先生》《孔乙己》和《故乡》都是鲁迅先生的作品,都选自小说集《呐喊》。

C.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成功塑造了惟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夏洛克和聪明机智、见义勇为的鲍西娅等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

D.《骆驼祥子》通过祥子由老实、健壮、坚韧变得麻木、潦倒、自暴自弃的经历,折射出不让好人有出路的社会现实。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安全教育并制定了交通安全管理措施。

B.秋天的咸宁是个美丽的季节。

C.咸宁市被评为“全国十大宜居城市”的原因是全体市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D.晚年的他,仍然精力充沛,充满创作激情,写出了许多优秀作品。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

A.清末文豪王闿运是齐白石的恩师,素有冰鉴之称。他看人没看走眼,看诗却看走眼了,他对齐白石的旧体诗莫衷一是

B.生存还是毁灭?哈姆莱特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他既担负着复仇的使命,又承受着亲情、爱情、友情等复杂情感的折磨。

C.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D.范进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一只,口里只嚷着:“中了!中了!”胡屠户凶神似的一个巴掌打过去,众人见了这番画面,早已忍俊不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