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13分) 节气中的母爱 ①天道有序,万物有节,二十四节...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13分) 

                              节气中的母爱

①天道有序,万物有节,二十四节气演绎着四季不同的旋律。“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二十四节气,对我来说,不只是一个时节的转换,最主要的还是一种母爱深深的感觉。每个节气,母亲都给予我不同的美味,香飘不断……

②春分,母亲便去田埂地头、沟渠溪畔采摘野菜。这些采回来的野菜,用清水洗上两遍,便可以下锅了。母亲是烹调能手,野菜或凉拌或炒制,都青翠欲滴,令人垂涎。野菜的滋味也很独特,有的酸涩,有的微甜,有的滑腻,有的生脆,无论哪一种,都让我记忆深刻。母亲对于这些野菜是充满感恩之情的,它们曾经在最艰难的岁月,延续过母亲和我们的生命。那丝丝野菜的清香,沾着母亲的爱意,在岁月中悠悠飘散。

③每到惊蛰,母亲都要做贝母雪梨羹。原因很简单,在乍暖还寒的春天里,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口干舌燥、外感咳嗽。而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另外梨和“离”谐音,母亲是要让病痛“离”我们远一点。母亲熬的贝母雪梨羹热而不烫,用白净的瓷器汤匙舀一勺,慢慢放入口中,酥软的梨羹不用和牙齿接触,就会绵软细腻地滑入喉咙中,川贝的清心苦味也被冰糖蜂蜜所遮掩。慢喝,细品,温情脉脉的,凝聚着母亲的挚爱。

清明时节,母亲将鲜嫩的清明艾洗净后用刀细细切碎,用白糖腌上一会儿,和糯米粉搅拌均匀后,加少许清水使劲揉搓成面团。母亲加入馅料,分咸甜两味,一般咸馅为芽菜肉沫,甜馅为红豆沙,做成糕团,蒸熟即为清明粑。母亲做的清明粑,色泽金黄翠绿,粑中又有艾叶,它的清香更是中和了糯米和馅的味道,可谓香甜于口,清明在心。小小的清明粑,母亲给我们传承着一种对逝去亲人的追忆与敬爱之情。

……   

⑤冬至的日子,母亲为了能让我们过上一个暖暖的冬天,会用新鲜羊肉与白嫩的萝卜等炖成萝卜羊肉汤。汤炖好了,盛入蓝花粗瓷碗中,蒜泥、香菜、葱段均匀地撒在亮晃晃的汤面上。低眉之间,那浓郁悠远的香味扑鼻而来,沁人心肺。母亲做的羊肉汤,色泽不鲜亮,却传递着母爱的光芒,足以抵御一冬的严寒。

⑥年年岁岁,母亲总是重复这样的劳作,重复着一个平凡女人朴素的快乐和幸福。在二十四个节气里,能够分享这些美食,实在是个想起来就让人觉得温暖的日子。母亲的美味,母爱的滋味,只有嘴知道,也只有心知道。
1.本文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2分)
2.根据全文内容,把下面三句节气歌填入文中空格处的正确顺序是            (2分)

A.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B.立夏鹅毛住,小满鸟来全。 C.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3.请在文中选择两个节气简要概括文中的母亲为我们做了什么事,是如何体现母爱的。(2分)
4.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清明时节,母亲将鲜嫩的清明艾洗净后用刀细细切碎,用白糖腌上一会儿,和糯米粉搅拌均匀后,加少许清水使劲揉搓成面团。
5.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请根据自身实际,写出你母亲藏在节气中的母爱。(4分)

1.(2分) 以“母爱”为线索。 2.(2分)C——A——B 3.(2分,答对两个可得满分,答案中须含体现母爱的内容) 例:(1)春分,母亲去田埂地头、沟渠溪畔采摘野菜,帮我们改善伙食。 惊蛰,母亲做贝母雪梨羹,希望我们身体健康。 清明时节母亲要做小小的清明粑,给我们传承对逝去亲人的追忆与敬爱之情。 冬至母亲做羊肉汤,帮我们抵御一冬的严寒。 4.(3分)运用了细节描写(动作),生动传神地刻画出母亲做清明粑时认真、仔细的状态,体现出母亲对子女浓浓的爱。 5.(答出两点即可,4分) 例:立夏母亲要腌咸蛋。大暑母亲要做豆瓣酱。秋分母亲要酿葡萄酒。 【解析】 1. 试题分析:中考中经常考查的叙事线索有以下几种类型:人物线索即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2、物品线索即某一件有特殊意义的物品。3、感情线索即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感情变化。4、事件线索即中心事件。还有时间线索。寻找线索,要看标题及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文中的议论抒情的句子等。 考点:分析文章的抒情线索。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这里按时间先后顺序,应是“C——A——B[”。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 试题分析:学生筛选并提取文章阅读语料中的信息,是建立在文章理解基础上的考查方式,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达到理解的目的,能够用原文的材料来解决问题。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人物描写及作用作答方法:学生了解常用的外貌肖像、动作行为等人物描写手段,明确每一种人物描写手段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动作细节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学生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进行分析。 考点:分析作品描写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这是一种开放题型,近几年中考中经常出现,学生在读懂原文基础上,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然后将自己的理解表述出来,主要考查学生把握文体和文章内容的能力。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让我们一起走进马的世界,请参加“与马共舞”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图中识马】右图是“中国旅游标志”,主体图案是古代青铜雕塑作品

“马踏飞燕”,请说说对该徽标含义的理解。(2分)

(2)【诗中读马】请把下列诗句的序号填写在空格里。(3分)

A.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D.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E.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F.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借写马表现自己得意心情的诗句是             。表现思乡忧伤心情的是              。描写打猎欢快场面的是                 。描写早春赏景的是            。含蓄地表达送别友人时依依惜别心情的诗句是            。表现渴望收复失土、统一国家的是          

(3)【熟语说马】请选出下面对熟语解释有误的一项(2分)(      

A.驴唇不对马嘴——比喻答非所问或事物两下不相吻合或者两者并无关系。

B.人配衣裳马配鞍——人要穿上衣服才是一个有脸面的人,马要配上鞍才是一匹好马。

C.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做事情要求高回报,但又不舍得多投入资本。

D.风马牛不相及——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A   没来以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  A   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连结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  A     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

(1)上面文字出自                ,A这一人物是          ,“我”的名字叫                  

(2)请写出和A有关的一个情节:                             

 

查看答案

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4分)

5月3日,第十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在杭州落下帷幕,①本次动漫节,有近600多家中外企事业单位参展参会。②十年来,中国动漫产业迅猛开展,队伍不断壮大,③陪伴着动漫节走来的人们,见证了“中国国际动漫节”这个品牌的成熟与成长,④可以预见,中国的动漫产业将凭借独特的传播方式,超越国界的影响力。

(1)第①处不合逻辑,应删去                

(2)第②处搭配不当,应将                    改为                 

(3)第③处语序不当,应将                           互换位置。

(4)第④处成分残缺,应在词语               前增补           

 

查看答案

经典诗文默写(6分)

(1)朔气传金柝,                      

(2)地不满东南,                      

(3)赵师秀《约客》中描写江南雨夜自然景象的诗句是                             

(4)我们应该以赵翼《论诗》中的诗句“                                ”勉励自己,积极进取,不断创新,实现自己的青春梦。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不可否认,个别干部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而焦裕禄同志却是心中只有群众、唯独没有自己的好干部。

B.“东方之星”翻沉事件牵动亿万民众的心,人们在心中为失踪人员默默祈祷

C.“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传递的正能量,将激励全社会人心向善,见贤思齐

D.大唐西市“文化艺术博览会”吸引了众多游客,特别是开幕那天,游人鳞次栉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