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绯红(fēi) 不逊(xùn...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红(fēi)  (xùn)  (pǒu)   相形见(chù)

B.描(mó)   辱(wū)   (lèng)  痛疾(è)

C.徨(páng) (tà)   (què)   短叹(xū)

D.禁(gù)   利(xī)  ( pì)    广无垠(mào)

 

D 【解析】 试题分析:A中应是“解剖(pōu)”;B中应是“深恶痛疾(wù)”;C中应是“ 胆怯(qiè)”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温暖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温暖是寒冷时的一件棉衣,温暖是饥饿时的一块面包;温暖是伤心时的一声安慰,温暖是孤独无助时的一次鼓励,,温暖是困境中的一次帮助……其实,我们的身边处处有温暖。请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以“温暖,就这么简单”为题,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1)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章不少于600字。

          (3)文章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查看答案

范元琰为人善良(7分) 

范元琰,字伯珪,吴郡钱塘人也。及长好学,博通经史,兼精佛义。然性谦敬,不以所长骄人。家贫,唯以园蔬为业。尝出行,见人盗其菘①,元琰遽退走。母问其故,具以实答。母问盗者为谁,答曰:“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②其名,愿不泄也。”于是母子秘之。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③伐木为桥以度之。自是盗者大惭,一乡无复窃。                                 (选自《南史·隐逸下》)

[注释]  ①菘:白菜。②启:说出。③因:于是。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⑴尝出行_______                  ⑵ 向所以退,畏其愧耻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                                                                          
3.文中的范元琰对待“盗者”“遽退走”、“伐木为桥以度之”,你是否不赞同他的做法?说说你的理由。(3分)                                                                          

 

查看答案

桃花源记(9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渔人甚异之      (2) 阡陌交通     (3)便要还家      (4)处处志之           
2.用现代汉语写出满分5 manfen5.com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3.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问世以来,中华大地出现了“处处自诩桃花源”的现象,请结合本文分析原因。(3分)                                                 

 

查看答案

                     田 舍①

                                     【宋】范成大

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②忙。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

烟火村声远,林菁③野气香。乐哉今岁事,天末④稻云黄。

【注释】①田舍:农家。 ②筑圃:修筑打谷场。③菁:水草。④天末:天边。这里是指稻田一望无际。
1.全诗洋溢着一种 “       ” 的气息。(请用原诗中的一个词作答)(2分)
2.你展开想象,用生动的文字描绘出“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的画面。(2分)

 

查看答案

              老屋

                                 周克武

⑴这一辈子,不管自己身居何处,在我的潜意识里,只有走进乡下的那栋老屋才叫回家。

⑵我家的老屋,只是傍山而建的一栋普通农舍,土墙青瓦,杉木门窗。靠西头的几间,至今还盖着稻草,山风吹过,弥漫着一股亲切的草屑味,淡淡的。可是岁月的磨蚀无情,如今老屋的鱼鳞瓦沟里已经长满青苔,黄泥墙壁粉尘脱落,两扇略显笨重的大门也是油漆斑驳,绽开一条条深深浅浅的裂缝,好似老人额头遍布的皱纹。

⑶老屋真的“老”了。落日衔山时分,我站在村口远远望去,它像在酣睡,许是太累,睡得那样安详、静谧。

⑷我默默走近老屋。夕阳下,风如佛手,柔柔地摩挲路边的草木,没有声响;鸟儿慵倦地栖落在树上,伸出尖尖小嘴梳理自己的羽毛,没有鸣唱。也许它们此刻一如我的心情——轻轻抚摸深褐色的大门,却不敢推开,怕惊扰了老屋,惊碎了它的梦。

⑸梦里有我的童年。也是在这样的傍晚,太阳渐渐沉落,屋檐下飘荡起母亲长一声短一声催我回家的呼唤。我,还有鸡们、鸭们、牛羊们,朝同一个方向——炊烟轻笼的老屋,踏碎了一路残阳。我难以自控地抬眼望望,屋顶的炊烟仿佛还在,柴火饭的香味仿佛还在,飘飘拂拂,又落到了我的鼻尖上。此刻,我真想再像孩提时那样,一路飞跑进屋,猴急火急拈起一块香喷喷的白米锅巴塞进嘴里,再听母亲骂我一声“馋嘴猫”……

⑹老屋是心的归宿。我终于抬脚跨进门槛,一刹那,一种久违的感觉涌动于全身:真的到家了。

⑺老屋是父亲耗尽心血的杰作。我小时候,常听父亲说起,他和一家人是在赤日炎炎的酷暑挥锄破土,头顶满天繁星赶运木材、砖块、沙石,直至北风呼啸的严冬才圆垛上梁。【A】像春燕衔泥般,几经周折,终于盖起了这个属于自己的窝。【B】那时候,每当亲友上门,父亲总会喜形于色地拍拍门窗,或者指指屋上的椽皮、横梁,夸他这房子坚固耐用。一个秋日,村里来了个摄影师,平日不爱照相的父亲,突然换上了他仅有的一件中山装,拉着一家人在老屋前照了张相。还一再叮嘱我记住,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⑻几十年岁月蹉跎,转眼间物是人非。奶奶和父亲去了另外一个世界,母亲也随我住进了城里。夜深了,我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堂屋里,孤灯只影,满屋冷清。

⑼窗外的上弦月,瘦瘦的。也许是我与它相隔太久,彼此之间已经陌生,它刚刚露出半张脸,一转身,又躲进了薄薄的云层。我突然想起,儿时老屋的月亮似乎不是这样。那时,我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夏夜,奶奶把在外纳凉的我抱上床,月亮也悄悄地从窗口跟进来轻抚我的脸。我至今记得奶奶一直坐在床沿,边给我打扇边哼童谣:月光光,夜光光,伴随我家乖乖郎……我迷迷糊糊入睡了,奶奶的歌声还在继续,像温婉的明月,落在我的枕上,我的梦里。今晚,我可用记忆的碎片还原全部细节,却再无法听到奶奶的歌声。只有墙角那张静卧的雕花床仿佛与我达成心灵上的某种默契,无可辩驳地见证这里曾经氤氲的天伦之乐。

⑽这一夜,我久久无法入睡。

⑾第二天一早,太阳刚刚露头,温煦的阳光投射在老屋的房顶,染成一片熟悉的金黄。我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每走一步,仿佛都可弯腰拾起儿时的一段记忆。门槛上,父亲抚膝而坐,眉飞色舞讲三国;杂屋里,母亲筛糠剁菜喂猪仔;后山竹林中,与儿时伙伴追追闹闹捉迷藏;屋前小道上,高举火把,跟紧大人去看电影……在我的眼里,老屋是一本贮满情与爱的大书,翻开任何一页,都会找到生命之源的温暖。

⑿吃过早饭,我站在老屋门口与亲友们闲聊。邻家小侄劝我拆除老屋,盖幢时尚气派的“小二层”。

⒀我摇摇头:不拆!他哪里知道,没了老屋,我的灵魂只能浪迹天涯。
1.本文记叙了作者回访老屋的经过,请摘录文中语句,把作者的行踪补充完整。(2分)

站在村口远远望去→(1)           →(2)            →默默地坐在堂屋里→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 →站在老屋门口
2.细读第(2)段,说说对老屋的描写蕴涵着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3.文中描写细腻感人,从第⑺段描写父亲的【A】【B】两个画线句中选择一句加以品析。

                                                                           
4.第⑼段中画线的句子耐人寻味。怎样理解“奶奶的歌声”落在“我的梦里”? (2分)
5.你对结尾处作者不拆老屋的决定如何评价?结合全文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