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14分) 【甲】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题。(14分)

【甲】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选自晋朝·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隆中对》)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 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发,上疏《出师表》。                    

(选自晋朝·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白帝城托孤》)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将军宜枉驾之(            (2)欲大义于天下(     

(3)臣敢股肱之力(            (4)乃治戎讲武,以大举(     
2.下面各组中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此殆天所以将军                所出          

    B. 欲伸大义天下                  先主永安病笃

C. 高祖之以成帝业                结和亲

D. 今操已拥百万                ,又领益州牧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2)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4.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
5.【甲】【乙】两段选文均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请结合以上两段文字,分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2分)

                                                                                         

                                                                                        

 

1. (1) 拜访 (2)通“伸”,伸张(须写出本字和解释。) (3)竭尽 (4)等,等待 2. B 3.(1)这个人你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就”“屈致”各0.5分,句意通顺1分)(2)政事无论大小,都由诸葛亮决定。(“巨细”译“大小”0.5分,“咸”翻译成“都”0.5分,句子通顺1分) 4. 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 5.【甲】文先写徐庶极力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侧面表现了诸葛亮的高洁傲岸、有大才,然后重点写隆中对策,正面表现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远见卓识。【乙】文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临危受命,担当重责,忠心辅佐少主,忠君爱国。(答出“雄才大略或远见卓识”并分析得1分,“忠君爱国”并分析得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如:“信”通“伸”,伸张。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B中二者都是“介词,在”。A:资助/资费;C:凭借/于是;D:助词,的/助词,没有实在意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翻译文句是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之一。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留法、增补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比如句子的“主—谓---宾”有时还要注意一些特殊的用法,本句就是句与句之间的断句,主要弄清楚句子的意思就可以了。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也可以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还可以遵循“找原文——细分析——得结论”思维的过程。学生学会结合文本内容来进行具体分析能从原文中找出依据。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回答。(4分)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⑨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文中敌论点是什么?作者的正面论点是什么?(均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

                                                                                             

                                                                                        
2.下列对文段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第③段的“他信力”和第⑤段的“自欺力”加双引号起到讽刺否定作用。

B.本文标题聚焦当时社会的热点问题,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和阅读兴趣。以问句形式出现,既有对错误论调的反诘,又有对己方观点的自信,感情强烈。

C.“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这句话中的“中国人”指的是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

D.本文作者先承认对方论据是事实,用驳论证的方法直接批驳,又用正面立论的方法间接批驳,从而彻底驳倒对方谬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说明文段,回答题。(4分)

瘦西湖公园

胡蔡清

①瘦西湖公园位于古城扬州的西北部,总面积103.7公顷,其中水面面积 49.9公顷。瘦西湖原名炮山河,一名保障河。清乾隆时,因其绕长春岭(即小金山),又称长春湖。六朝以来,即为风景胜地。

②瘦西湖园林群景色怡人,融南秀北雄为一体,在清代康乾时期即已形成基本格局,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其名园胜迹,散布在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两岸,俨然一幅次第展开的国画长卷。

③隋唐时期,瘦西湖沿岸陆续建园。及至清代,由于康熙、乾隆两代帝王六度“南巡”,形成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盛况。瘦西湖风景区是蜀冈——瘦西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和精华部分。

④“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扬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异诸湖。一泓曲水宛如锦带,如飘如拂,时放时收,较之杭州西湖,另有一种清瘦的神韵。清代钱塘诗人汪沆有诗云:“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瘦西湖由此得名,并蜚声中外。一个“瘦”字,可谓是点睛之笔。诗人的妙喻,绝妙地表现了扬州瘦西湖纤秀、苗条、俊俏的风韵,从而同杭州西湖雍容、圆润、丰腴的丰姿有别。

瘦西湖清瘦狭长,水面长4公里,宽不及100米。原是纵横交错的河流,历次经营沟通,运用我国造园艺术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建造了很多风景建筑。瘦西湖从乾隆御码头开始,沿湖过冶春、绿杨村、红园、西园曲水,经大虹桥、长堤春柳,至徐园、小金山、钓鱼台、莲性寺、白塔、凫庄、五亭桥等,再向北至蜀岗平山堂、观音山止。湖长十余里,犹如一幅山水画卷,既有天然景色,又有扬州独特风格的园林。

⑥瘦西湖园林以自然风光旖旎多姿著称于世。四时八节,风晨月夕,使瘦西湖幻化出无穷的天然之趣。丰富的历史文化,使瘦西湖如醇厚的佳酿,常看常新,品味其中,回味无穷。瘦西湖为我国著名的湖上园林,窈窕曲折的湖道,串以长堤春柳、荷蒲薰风、四桥烟雨、徐园、小金山、吹台、水云胜概、五亭桥、白塔晴云、二十四桥景区,虹桥等景点,俨然一幅天然而成的国画长卷。虹桥建于明末,是座红栏木桥,现为石砌拱桥。这儿满湖的荷花与夹岸的垂杨,映着两岸的曲栏雕柱。正如清王士桢诗所云:“红桥飞跨水当中,一字栏杆九曲红。日午画船桥下过,花看人影太匆匆。”

⑦瘦西湖的景点经多年修建,变得格外妩媚多姿。荡舟湖上,沿岸美景纷至沓来,让人应接不暇,心迷神驰。
1.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瘦西湖清秀婉丽、清瘦狭长、风景迷人和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四大特点。

B. 第④段运用了打比方、作引用、分类别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绝妙地表现了扬州瘦西湖清秀婉丽的风姿。

C. 本文是一篇优美生动的事物说明文,结构形式是由总到分。

D. 第⑤段划线句中加点字“约”“不及”等词语用得极有分寸,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2.文章第④段引用清代钱塘诗人汪沆的诗“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有何作用?(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题。(4分)

 

清·袁枚

一面东风百万军,当年此处定三分。

汉家火德终烧贼,池上蛟龙竟得云。

江水自流秋渺渺,渔灯犹照荻纷纷。

我来不共吹箫客,乌鹊寒声静夜闻。
1.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的最后一句“乌鹊寒声静夜闻”进行赏析。(2分)

 

                                                                                    
2.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明确指出诗人慕名登临的赤壁,就是当年曹操的百万雄师被击溃的地方。

B.颔联中,诗人站在拥刘贬曹的立场上,对火烧赤壁予以高度褒扬。

C.颈联写秋日深夜,渔民在江上捕鱼的欢快场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悦。

D.诗人描写百万大军厮杀的场面之后,感叹英雄和历史都消逝了,都湮没在山川当中,只

剩下默默的东流水、渔船中昏暗的灯火和纷飞的荻花,诗人感慨往事消散如烟、时间流

逝如梦。

查看答案

语文实践活动(6分)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它迷住了中华儿女,吸引了世界所有钟情中华文化的人。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戏曲大舞台”,一同欣赏这道美丽的风景吧。

(1)认识戏曲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360多个地方剧种。每种地方戏都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情。你对哪种戏曲最熟悉?请写出你对它的了解。(2分)

剧种:            ,解说:                                                     

 

(2)百家争鸣   2008年2月,教育部发出通知,将在全国10个省、市、自治区试点,在音乐课程中增加京剧内容。一时间,全社会对戏曲是否应该走进课堂的争论不断升温。结合下面的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看法。(2分)

材料1】京剧名家梅葆玖先生:“京剧进课堂,不单单是拯救国粹,而是要让中国人传承好中国文化。”

材料2】一位家长:“现在学校里都是应试教育,有学戏曲的时间,还不如让孩子学学英语和奥数。”

    你的看法:                                                                       

 

(3)家乡剧种  黄梅戏是黄冈的地方剧种,如何振兴黄梅戏,请你联系下面的网友跟帖为黄冈市政府献上一条计策。(2分)

跟帖一:记得小时候初看黄梅戏是《牛郎织女》,看不懂故事情节,只觉得里面的仙女很

漂亮,唱歌很好听,但心中总嫌那些阿姨、叔叔们演得慢,长大以后才体会出其中的别样滋味。那些哀婉缠绵的唱腔,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灵魂,叫我们认识了世间的丑与恶、真与美。

跟帖二:呵呵,我就是湖北黄冈的,我也喜欢黄梅戏!我们黄冈有个黄梅县,不知道黄梅戏是不是起源于湖北的黄梅小腔。

跟帖三:戏曲是非常需要“角”的,而现在越剧最耀眼的角就是茅威涛,很多人就是冲着她才去看戏的。反观黄梅戏,自从马兰、吴琼退后,它其实已经走下坡路了。

我的计策: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的排列,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①突然,一阵狼的嚎哭,把我惊醒,②那哭声凄惨,悲戚,苍凉,我听得毛骨悚然,寒战不已。③月光下,沙丘上那只野狼后腿支撑,身子直立,雕像一般,对月长哭。④从帐篷的窗子惶然张望,⑤啊,月照中天,一片煞白,把整个大漠照得贼亮惨白,森然可怕。⑥我本能地跳了起来。

A.①⑥④⑤③②  B.①②⑥④⑤③  C.①④⑤③②⑥  D.⑤①②⑥④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