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2分) A.煞气(shà...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气(shà)     骗(kuāng)    据(jié)      重蹈辙(fù)

B.文(pián)  制(è)      褓(qiáng)  根深固(dì)

C.夷(bǐ)     诈(é)      落(duò)      无与比(lún)

D.虚(xuán)    渎(xiè)      道(zhàn)     黄土(póu)

 

A 【解析】 试题分析:B中应是“襁褓(qiǎng)”;C中应是“无与伦比(lún)”;D中应是“玄虚(xuán)”。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人生,就是不断地前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以自信的姿态前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以奉献的姿态前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以阅读的姿态前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是以友爱的姿态前行…请以“以 __________ 的姿态前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在题目横线上可填上适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  限,字数不少于600字。(3)文中若需出现真实校名、人名,可用化名代替。

题二:“点赞”,起源于各大社交网站的“赞”的功能。网民对网络上的一个帖子、一篇文章或者一条微博的内容表示赞同、欣赏、支持或声援,可以点击一下帖子下面的“赞”图标。现在,“点赞”已流行开来,表示肯定、喜爱、赞美这一类意思。请以“点赞”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有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文章回答题。(18 分)

成长是一件怎样的事

乔 叶

①和许多人一样,小时候,我一直以为成长是因为年幼。我学习,我锻炼,我劳动,都是因为我还小,还得成长。而一旦长大,就不需要再付出任何努力。仿佛成长是一种储蓄,只要存够了一定的数额,就可以坐享其成,再无旁忧。

②后来才明白,不是这样。

③成长是一件最漫长的事情,漫长至终生。年龄阶段不同,成长的主题不同:一岁成长的是身体,十岁成长的是知识,二十岁成长的是情感,五十岁成长的是智慧……无论哪一方面的侧重,对于一个-有悟性的人来说,成长都是一种必然的状态。所谓“活到老,学到者”,学,就是成长的另一种说法.

④成长是一件最丰饶的事情。因为成长,今天的麦苗是鲜绿的,明天就会变成金黄。因为成长,天的玫瑰是含苞的,明天就会娇艳绽放。但不是所有的成长都有着明朗绚丽的色调,有些成长,注定是那种深沉厚重的乐章。你知道种庄稼有一道程序叫“蹲苗”吗?就是天旱的时候也不去浇水,没有水庄稼就不能往上长了,但是相互牵连,它们就会拼命地往下扎根,吸取土层深处的水。这样,它们的根就能扎得牢牢寥实的,再一浇水,就会长得又壮又稳。“蹲”,是一种必要的积蓄过程。不扎实地“蹲”,就不可能延展出发达的根系去获得最丰厚的滋养,就不可能在低潮之后充满爆发力地重新站起来。“蹲”,以一种外表的低姿态,隐含着一种內在精神的拔节。“蹲”,是另一种意义的成长。

⑤成长是一件最深情的事情。每当我做了一件糟糕的事情,我就对自己说:不要紧,吸取,教训,如果明天遇到了相同的情况,你一定会做得好一些,因为,你还会成长。每当我看到镜子里又憔悴了一分的容颜,我就对自己说:别忧伤,谁的身体都会老去,幸亏你的内心还在成长,这比什么都重要。我清楚地知道,永远有比自己年轻的人。但我并不觉得任何比我年龄小的人都是年轻的,同时也不敢认为比我年龄大的人都比我衰老。因为有无数的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年轻,没有让自己得到有效的成长,而真正知道成长意义的人,往往都是那些在生理上不再年轻的人。我私下里认为,这是命运对于知晓学习的人的一种额外的奖赏。

⑥一直感觉到自己的成长,一直知道自己在成长,这让我感觉幸福非常。
1.针对“成长”,本文提出了什么观点?请用一句话概括。(3分)
2.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说“和许多人一样”? (4分)
3.第二段在内容上强调什么?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3分)
4.第四段中,“蹲苗”的比喻是为了阐释什么道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分)
5.联系第五段内容看,画线句中“额外奖赏”指什么? (4分)

 

查看答案

阅读文章回答题。(22 分)

                           掌心化雪

                                     丁立梅

⑴那个时候,她家里真穷,父亲因病离世,母亲下岗,一个家,风雨飘摇。

⑵大冬天里,雪花飘得紧密。她很想要一件暖和的羽绒服,把自己裹在里面。可是看看母亲愁苦的脸,她把这个欲望,压进肚子里。她穿着已洗得单薄的旧棉衣去上学,一路上被冻得瑟瑟发抖。

⑶拐过校园那棵粗大的梧桐树,一树银花,映着一个琼楼玉宇的世界。她呆呆站看着,世界是美好的,寒冷却钻肌入骨。突然,年轻的语文老师迎面而来,看到她,微微一愣,问:“这么冷的天,你怎么穿得这么少?瞧,你的嘴唇,都冻得发紫了。”

⑷她慌张地答:“我不冷。”转身落荒而逃,逃离的身影,歪歪扭扭。她是个有自尊的孩子,她实在怕人窥见她的贫穷。

⑸语文课,她拿出课本来,准备做笔记。语文老师突然宣布:“这节课我们来个景物描写竞赛,就写外面的雪。有丰厚的奖品等着你们哦。”

⑹教室里炸了锅,同学们兴奋得叽叽喳喳,奖品刺激着大家的神经,私下猜测,会是什么呢?

⑺很快,同学们都写好了,每个人都穷尽自己的好词好语。她也写了,却写得索然,她写道:“雪是美的,也是冷的。”她没想过得奖,她认为那是很遥远的事,因为她的成绩一直不引人注目。加上家境贫寒,她有多自尊,就有多自卑,她把自己封闭成孤立的世界。

⑻改天,作文发下来,她意外地看到,语文老师在她的作文后面批了一句话:“雪在掌心,会悄悄融化成暖暖的水的。”这话带着温度,让她为之一暖。令她更为惊讶的是,竞赛中,她竟得了一等奖。一等奖仅仅一个,后面有两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

⑼奖品搬上讲台,一等奖的奖品是漂亮的帽子和围巾,还有一双厚厚的棉手套。二等奖的奖品是围巾,三等奖的奖品是手套。

⑽在热烈的掌声中,她绯红着脸,从语文老师手里领取了她的奖品。她觉得心中某个角落的雪,静悄悄地融化了,湿润润的,暖了心。那个冬天,她戴着那顶帽子,裹着那条大围巾,戴着那副棉手套,严寒再也没有侵袭过她。她安然地度过了一个冬天,一直到春暖花开。

⑾后来,她读大学了,她毕业工作了。她有了足够的钱,可以宽裕地享受生活。朋友们邀她去旅游,她不去,却一次一次往福利院跑,带了礼物去。她不像别的人,到了那里,把礼物丢下就完事,而是把孩子们召集起来,温柔地对孩子们说:“来,宝贝们,我们来做个游戏。”

⑿她的游戏,花样百出,有时猜谜语,有时背唐诗,有时算算术,有时捉迷藏。在游戏中胜出的孩子,会得到她的奖品——衣服、鞋子、书本等,都是孩子们正需要的。她让他们感到,那不是施舍,而是他们应得的奖励。温暖便如掌心化雪,悄悄融入孩子们卑微的心灵。
1.选文第⑵段画线的句子中“压”字用得精练、准确,请作具体分析。(3分)
2.语文老师为什么把“她”描写的“雪是美的,也是冷的”确定为唯一的一等奖?(4分)
3.选文中语文老师形象鲜明,请结合选文分析,语文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4.在⑾⑿段中,“她”一次次跑到福利院,和孩子们做游戏,给他们发奖品,为什么?(3分)
5.选文的题目“掌心化雪”用了比喻的手法,请你联系全文说说“掌心化雪”的意思。(4分)
6.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悟?请结合实际谈一谈。(4分)

 

查看答案

阅读诗文回答问题。(4分)

唐·王建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蜒上下鱼东西。
1.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 ,植物 的景象。(2分)
2.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边两个文言文语段,回答问题。(16分)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公孙仪(1)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2)受鱼,必有下人(3)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注释:(1)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2)即:假如。(3)下人:迁就他人。
1.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1)尔而与之                (2)万钟则不礼义而受之

(3)公孙仪相鲁而          (4)弟子谏曰
2.翻译句子。(4分)

(1)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2)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3.甲文“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什么?(2分)
4.乙文中哪句话表达了公孙仪的观点?(2分)
5.从公孙仪对受鱼和枉法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品质?(2分)
6.概括这两个语段内容上的相同之处。(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