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需要思索
① 记得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座右铭是“思考一切”。这句话告诉我们,生活中需要思索。
② 翻开中外五千年的历史画卷,不难发现,大凡有过卓越成就的人,都与“思索”结有不解之缘。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在牛顿提出了天体运动方面的定律之后,经过自己反复思索和实验,终于发现了震惊世界科坛的“狭义相对论”。爱迪生在试制电灯的过程中,经受了几万次试验的失败,终于,他成功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成功是不断思索的成果。不能想像,他在每次失败之后,停止了思索,而最终能够制成电灯来造福人类。《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思索是何等的重要。凡事思索了再做,做起来就会比较得心应手。这种例子是不胜枚举的。
③ 那么,青年面对生活是否也要注重于思索呢?答案也应当是肯定的。青春,是短暂的,但它却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在青年时期,一定要勇敢地探索人生的意义。就这一点来说,青年更需要思索。
④如今,我们生活在强手如林的新世纪,面对现代产业和高新技术,将会遇到许多不甚了解,甚至是全新的问题,时代在向我们挑战,青年人任重而道远,不思索行吗?
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失去思索的生活是平庸、僵化的生活。一生中只知道吃饭、睡觉,而不会思索的人,无异于一具行尸走肉。思索,不是胜利的附庸,而是成功的前奏。它能驱散意识中的迷雾,融化灵魂中的冰霜,把人引向无比幸福的明天。
⑥生活中需要思索!
1.上文的论点是:( )
A.生活中需要思索。 B.思索,不是胜利的附庸,而是成功的前奏。
C.青年更需要思索。 D.思索是何等的重要。
2.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借马克思的座右铭“思考一切”提炼出文章的观点。
B.第②段中作者举爱因斯坦和爱迪生的例子并引用《论语》来证明观点。
C.第④段联系现实,摆事实,讲道理,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D.最后一段重申观点,既强调了思索的重要性,又照应前文,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3. 上文段落正确的划分是:( )
A.①/ ②③④/ ⑤⑥ B.①/ ②③④⑤/ ⑥C.①②③/ ④⑤⑥ D.①②/ ③④/ ⑤⑥
4.下列各项,如选作本文补充论据,最恰当的是:( )
A.居里夫人经过长期的实验,发现了“镭”。
B.司马迁忍受酷刑,是为完成《史记》写作。
C.刘翔刻苦训练,终于获得成功。
D.“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下列与课文有关的内容连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说》———韩愈———唐代
B.《五柳先生传》———陶渊明———东晋
C.《与朱元思书》———吴均———宋代
D.《雷电颂》———郭沫若———现代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用手指轻轻触动你的思想的琴键,弹一曲《羽毛之旅》吧。你将感觉到阳光在你的翅膀上____________,白云在你的左右____________,和风在你的羽毛间___________,而大地带着它的欢乐在你的脚下______________。
A. 眩晕 呢喃 微笑 漂浮 B. 呢喃 眩晕 漂浮 微笑
C. 漂浮 微笑 眩晕 呢喃 D. 微笑 漂浮 呢喃 眩晕
在下列语言环境中,说话得体的一项是( )
A.新苗文学社请张老师给社员们上了写作辅导课。李明同学道谢说:“您的辅导课水平很高,对我们有一定的帮助,谢谢!”
B.刘伟同学随父亲到父亲的同事家去做客,主人问他高兴不高兴,刘伟说:“光临寒舍,非常高兴!”
C.星期天,张慧在家帮奶奶做家务,同学郭芳要上街买衣服,找她去“参谋参谋”。张慧说:“你稍等一等,我把这件事做完了就陪你去,好吗?”
D.街坊陈阿姨串门来了,小莉热情接待。她说:“欢迎阿姨!您好久没到我家来了,很忙吧?请到墙角那把椅子上坐坐!”
从上下连贯的角度看,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2分)( )
学习知识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_______________ ;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
A.细小的石子虽不显眼,却能铺出千里路。
B.能铺出千里路的是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C.不显眼的细小石子,却能铺出千里路。
D.千里路的铺成,是有了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对于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1)他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
(2)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
(3)他能不干这档子事吗?不能。
A拟人 比喻 反问 B拟人 反复 设问 C排比 比喻 设问 D排比 反复 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