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孤独的守望 方爱华 ①在穿越了一条条宽阔马路,躲过来来往往的车辆以及川流不息的人...

孤独的守望

方爱华

①在穿越了一条条宽阔马路,躲过来来往往的车辆以及川流不息的人群,准备走进那座高楼大厦的时候,却忽然被不知藏在什么地方的孤独感袭击。于是,我飞离城市,开始找寻那些遗失在远处的疼痛或者温柔,来到那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

②转过一道山梁,又穿过一道峡谷,眼前豁然开朗。那是一种惊诧!仿佛一下子掉进了一幅最浓艳的油画里。一朵秋阳,斜挂山腰,被染红的山风成了最随心的画家。一笔画山,山披灿烂,一笔描水,水放金光,一笔泼在山沟里,沟里成了五彩的天堂。

③拨开路边密密麻麻鲜嫩的细叶,下面,竟藏有一弯清溪。凝神敛息,闭目细听,一股山泉之清凉,潺潺之清音,朗朗之清虹,刹那间沁过心田,直达肺腑,更是说不出的爽朗。寻着水声一路走来,水却似多羞的少女般犹抱琵琶半遮面,一会被浓阴掩翠,一会儿环佩叮当,一会儿弯成一枚碧玉,一会儿又不知躲藏到哪里去了。细看那水宁静之极,无波无痕,柔润如美玉。那是谁家女儿悬挂于颈间的玉璞?押着唐韵,携着汉风,一点点的走近,走近,将心清凉成一片温润的水域。

④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外桃源”,是在尘世苦苦寻求而不得的心灵的栖息地。

⑤我在进入小村的那一瞬,突然变得很宁静。我用了很大的努力,才从这幅静默的油画中走出来,一路跋山涉水而来的疲倦和烦躁一扫而光。一处处低矮的农舍以最简单的装束站立在我面前,而它后面是五彩锦缎装扮起来的山坡,像一首天地之间的赞歌,我看见纯朴与艳丽和谐的统一。

⑥田园,多么美妙的字眼,它让许许多多流浪的心灵找到了家的温暖。袅娜的炊烟,鸡鸣狗叫,满山遍野的牛羊,子孙绕膝,我多么希望看到曾经在这里上演过的那些温暖和最原始的一幕幕生活图景啊。然而这里拥有的除了安静还是安静。看不见炊烟,听不见鸟语,也听不见动物的欢鸣,就连风都停驻在不知什么名字的山那边。

⑦物竞天择,时代犹如一列火车,轰鸣着滚滚向前。贫困终被繁华取代,宁静总被喧哗掩盖。那些没了主人的房屋,虚掩的房门,荒凉的院落,都似在诉说着一种久已淡去的生活。房前屋后的柿子树上,挂满红艳艳的小灯笼,就连地上也落了许多熟透的柿子。这些原本代表丰收的累累果实,在这里忽然受到冷落。

⑧一方石碾,丰碑一样默默地站在时光的怀抱里。深深的皱纹里记载着多少酸甜苦辣的过往?它在怀念那些五谷丰登的日子吧,还有那吱吱唱着的远去的歌谣。我看见空地上的水井里面装满了生活的百般滋味。

⑨所有的土地都荒芜着,那些被收割的玉米秸杆,怀抱成一堆坐在秋阳里,哀伤而无助。曾几何时啊,仿佛还看到它们挺拔着腰杆,向上生长着浓浓的丰收和喜悦。一些被开垦的梯田就那么闲散地敞着怀,留着斑驳的印记,像是刻满了主人点滴的心事。几垄白菜,几颗萝卜成了这些被弃置土地的最后守望者。

⑩我停下探访的脚步,对着一片宁静和绚丽沉默。

我不知道繁华在身后隐退的时候,是不是一些东西也会随之消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庄就这样被遗弃在远离尘世的地方,在时光的隧道里独自演绎着一场兴衰与荣辱。美丽与孤独同在,寂寞与哀愁共存。

在村庄的深处,终于见到了真正的主人。一位老人,就那么安然地倚在门口,身后巴掌大的小院里,两棵参天的老槐,像硕大的两把巨伞,卫士一样地护着庭院。树是老人出生时爷爷种下的。

老人手捧山里红,热情地招待我们这些远方来的客人,她说家里没什么好吃的,只有这些山里的果子。问她为什么不和儿女一起走,老人只憨憨地一笑:“舍不得啊,几十年的家!”

⒁已是夕阳西下,那些山、那些树、那些落寞的房屋都开始变得暗淡起来。我最后一次回望山村的时候,老人正被金色笼罩,仿佛坐在一片灯影里。

⒂她在守望着一个人的山水,守望着一个她自己的家么?
1.第②③自然段作者极力渲染“世外桃源”般的自然美景,有什么作用?(3分)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③自然段中画线的文字。(4分)
3. 第⑦自然段说“贫困终被繁华取代,宁静总被喧哗掩盖”,结合全文探究这句话包含了作者哪些感情?(4分)
4.文章的题目为“孤独的守望”,从全文看包含哪些含义?4分

 

1.(3分)一方面表达自己暂时逃离喧嚣城市、享受到自然美景后的喜悦心情(1分);同时和下文形成对比,反衬出现今村庄的安静、荒芜、冷落(或:为下文写安静、荒芜、冷落的村庄作铺垫)(2分) 2.(4分)用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两种修辞得2分),生动形象富有气势地写出了清溪的宁静、柔润的特点(或:若隐若现,娇羞含情)(1分),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1分)。 3.(4分)①作者肯定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希望山村摆脱贫困,融入现代文明;②对美丽山村被遗弃成为空村的荒凉景象十分痛惜;③对逃离喧嚣城市却因乡村衰落而陷入更大孤独感到迷惘。(答出1点得2分,2点得满分) 4.(4分)①庄稼、蔬菜孤独地守望着被弃置的土地;②村庄的一切孤独地守望着过去的生活;③老人孤独地守望着被遗弃的村庄;④作者孤独地守望着美丽的精神家园。(每点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问题要结合前后文内容来理解。首先根据第一段中“我飞离城市,开始找寻那些遗失在远处的疼痛或者温柔”一句可体会到作者“飞离了城市”回归心中的自然的喜悦心情。其次,在下文作者现今村庄的景象,显然有为下文作铺垫的作用,把“希望的乡村”与“现实的相乡”作一对比,表达自己的情感。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赏析句子,要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从写作手法、表现的情境(景物特点)、表达的情感(作品中人物或作者)几个方面来分析,点评生动的字词,指出其精彩巧妙之处。要用评价语“形象生动”“突出”等。本句是描写景物的句子,点明其修辞手法,抓住其中生动的词语说明其所表现景物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怎么样的情感。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阅读全文,了解作者对城市和乡村的描写内容,理解““贫困终被繁华取代,宁静总被喧哗掩盖”句中“贫困”“繁华”“宁静”“喧哗”所表达的社会生活的图景,体会作者对时代的进步和社会变化所产生的消极影响的感叹。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阅读全文,抓住“守”一字,梳理内容,看文中作者写了哪些“守”的景象,从庄稼、蔬菜与土地的关系、乡村沿续的生活方式、老人与村庄以及作者心中的希望等方面来理解“守盟”的状态与“孤独”之含义。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为人宽厚,以和为贵

①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因为芝麻丁点儿的事而大动肝火,大打出手。与之形成对比的人则对于个人得失并不斤斤计较,他们胸襟坦荡,持有“以和为贵”的处世态度。

②大凡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无不襟怀坦荡,大度宽宏,抱着以和为贵的处世态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战国时期的蔺相如为了国家的稳固,三让廉颇,终使廉颇心悦诚服,成就了史上有名的将相和。而那些度量狭小的人,不仅嫉贤妒能,而且刚愎自用,听不进善意的劝谏。所以,小鸡肚肠的庞涓才会兵败马陵道,其人其事只能是贻笑天下。

③可见,为人宽厚,以和为贵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可以化陌生为知音,也可以化干戈为玉帛。而一心为己,不顾他人可以把小事变成大事,可以将好友变为夙敌,也可以使高尚变为猥琐。

④澳大利亚作家、演说家安德鲁•马修斯说过:“一个脚跟踩扁了紫罗兰,而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容。”是啊,多一份包容,少一些隔膜,我们在人生路上才会让自己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⑤所以,无论做人做事,我们都要有一个宽容厚道的“心眼”。
1.文章第②自然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2分)
2.请你谈谈对文章第④自然段画线句的理解。(2分)

 

查看答案

微妙的头发

①人们都有一头密密的头发,黑色的、金色的、褐色的,但很多人却只知道它与生俱来,不知道它的微妙之处。

②一般人有10万根头发,其生长速度为3天1毫米。人每天落发50—100根,同时又有大体相同的新发补充。头发含铜、铁、镍、钛、钼、铝、铬、锌、铅等14种元素,耐腐蚀,同等截面承受力为钢的125倍,200多根头发编成的辫子可吊起20吨重的物体。英国广播公司一次“创纪录”节目中,潘蒂兰小姐的一根头发竟承受了17718克的拉力。人发拉断前可延展20%—30%,上述性能都是其它纤维难以具备的。

③在著名笔乡——日本广岛熊野町,头发被用以生产品种繁多的毛笔,其中最珍贵的是用新生婴儿头发制成的“胎毛笔”,每支售价一万至二万日元。设计师玛萨•海斯女士别出心裁用人发精编成各式时装,最低的售价也高达25万美元,有人甚至愿出百万美元高价认购其中的精品。

④直径仅60—70微米的每根头发,含有18种氨基酸。用毛发提取合成的精氨酸、胱氨酸已临床应用于医治肝炎及各种脱发症,组氨酸可治疗消化道溃疡,脯氨酸可治疗高血压,赖氨酸为儿童身体发育所必不可少。在捕鲸受到严格控制后,人发已日益成为生产氨基酸的重要原料。日本与印度不久前协定,在印度投资建造一座加工厂,年消耗1200吨毛发,产出80吨胱氨酸、24吨酪氨酸和1400吨含氨基酸的干粉,广泛用于制药、食品加工、化妆品和饲料工业。我国不少地区用人发作原料,制成初级产品出口创汇。

⑤最近几年,科学家又发现人发中含丰富的黑色素和角朊,是制造防晒油的高级原料。目前用人造原料制成的防晒油易引起皮肤过敏,而以人发为原料不仅不会造成过敏,还具有吸收紫外线光谱范围广、在强烈光照下不会变质等诸多优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头发还将不断以更新的面貌,为世界提供巨大而奇妙的资源。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头发有哪些“微妙”之处(2分)
2.第②段画横线句除了列数字之外,还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查看答案

《暮春归故山草堂》

(唐)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10.阅读上面一首诗,回答问题。(4分)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2)这首诗中,诗人主要用什么手法刻画了“幽竹”怎样的形象?(2分)

 

查看答案

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洪武十五年,吴沉、揭枢荐,召见。太祖喜其举止端整,谓皇太子曰:“此庄士,当老其才。”礼遣还。二十五年,又以荐召至。太祖曰:“今非用孝孺时。”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及惠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明年迁侍讲学士,国家大政事辄咨之。

建文三年,燕兵掠大名。孝孺谓惠帝曰:“燕兵久顿大名,天暑雨,当不战自疲。今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往返逾月,使其将士心懈。我谋定势合,进而蹴之,不难矣。”帝以为然,命孝孺草诏,遣大理寺少卿薛嵓驰报燕。至,燕王不奉诏。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瑄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兴复。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社稷。乙丑,燕兵入,帝自焚。是日,孝孺被执下狱。

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之。至是欲使草诏。召至,悲恸声彻殿陛。成祖降榻,劳曰:“先生毋自苦,予欲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国赖长君。”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诸市。孝孺慨然就死,时年四十有六。               选自《明史•方孝孺传》,有删改
1.下列句中的“以”与“吴沉、揭枢荐,召见”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土砾凸者为丘             B.先帝简拔遗陛下    

C.扶苏数谏故               D.威天下不兵革之利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方孝孺年轻的时候机警敏捷,每天坚持勤奋读书;成年以后,他曾跟从宋濂学习,宋濂学生中很多著名人士都比不上他。

B.方孝孺举止端庄严肃,才华出众,因此得到了明太祖和惠帝的重用;惠帝常向他咨询国家大事。

C.燕兵进犯,方孝孺曾建议惠帝使用缓兵之计,但没有成功;燕兵渡江以后,方孝孺仍然坚持抵抗,最终失败。

D.明成祖请方孝孺草拟诏书,方孝孺认为他不应该取代帝位,并连续三次质问他,坚持不拟诏书,最终惹怒了明成祖而被杀害。
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4分)

至,燕王不奉诏  比:          ②当社稷             死:     

③成祖          颔:          ④予欲周公辅成王耳   法: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帝以为然,命孝孺草诏。(2分)

②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2分)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在琴厚重的人文积淀之外,琴的审美在世界音乐中独树一帜。                                                       。难怪世界为之惊叹。

①琴没有肆意的宣泄                   ②琴与诗歌密不可分

③从而创造出一种空灵的意境           ④这和国画的审美追求是统一的

⑤只在含蓄中流露出平和超脱的气度     ⑥都讲求韵味,讲求弦外之音,虚实相生

A.①⑤②⑥③④               B.②⑥④①③⑤   

C.①⑤②③④⑥               D.②④⑥①⑤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