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说明文文阅读(6分) 以生命呵护生命 联合国在其《千年生态评估报告》中指出:“人...

说明文文阅读(6分)

以生命呵护生命

联合国在其《千年生态评估报告》中指出:“人类在过去50年里比有史以来任何时期都更快速和更严重地打乱了生态系统”。自然资源在超量开发,从1945年至今,人类开垦种植的土地比18和19世纪加起来还要多,导致的生物多样性丧失、物种的灭绝,更是史无前例,地球自然史正在迎来第六次的物种大灭绝即生物多样性丧失。据野生救援组织主席史蒂夫介绍:(A)全球每年有近2.7万个野生物种灭绝,确切说是每天灭绝74种,每小时灭绝3种……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是生存的警示,这是危险的信号!

生态系统环环相扣,动植物种群唇齿相依。人类曾经滥砍滥伐过度渔猎,如今又在过度地开发使用化石能源,换来的结果就是大量温室气体排放,而全球变暖导致的冰川融化,与砍伐热带雨林产生的后果是一样的,失去了生命维持系统就不会再有物种的多样性。因此,保护是前提,可持续利用是关键。

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前,地球生态系统能为人类提供的产品和资源,还是与人类的消耗量基本平衡的。但1985年以后,随着人类的无度发展、疯狂发展,突破了这个平衡点,现在,人类每年消耗的资源量是生态系统能够提供给我们的资源量的120%,相当于每年20%的“本金”被消耗掉,吃老本导致生态系统整体状况每况愈下,而我们对此似乎浑然不知,消耗力度还在攀升。如果自然被改造得面目全非,如果我们自身发展超越了自然的承载力,我们自己也将失去生存的根基。

为什么要下这么大的力气保护地球生物的多样性呢?

因为其价值。那为什么多样性就有价值?欧盟官员马竟能对此做过一个生动绝妙的比喻:如果一座图书馆,只有一种书,或几种书,尽管数量巨大,但失去了多样性,你会觉得这个图书馆还有价值吗?

恩泽鸟兽,荫及子孙,这就是保护的理由。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现存的,就是保护未来。生物多样性的维持,保存的是珍稀濒危物种,呵护的是子孙的利益。因为,任何一个物种一旦灭绝,便再难复生,(B)一个物种犹如一封精美的家书,家书尚在,你还可以复印,供大家传阅分享,家书(本底资源)若是遗失,纵有再高级的复印机,也无能为力。

我们需要找出一种更为明智的针对自然世界的管理方法,这不但能够极大增加我们的财富,而且可以改善人类在21世纪的健康状况。正如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所指出的那样,人类和地球上其他物种的健康和福祉,就取决于地球上拥有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产品和服务。万物相形以生,众生互惠而成,让我们以生命呵护生命,以众生惠及众生。
1.文章主要说明的目的是:                            (1分)
2.请指出划横线句子A、B两处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任选一处分析。(2分)
3.请分析本文的科学探究精神。(2分)
4.科学探究题  (1分)

材料一:加拉帕戈斯象龟,现存1只;山地大猩猩,现存不到700头;东北虎,野生约400只;大熊猫,现存约1500头;滇金丝猴,现存约2000只;白头海雕,现存约百只;蒙古野马,现存几百匹;中国朱鹮,现存近千只.

材料二:恐鸟,1800年灭绝;南加州猫狐,1903年灭绝;刚果北部白犀牛,1920年灭绝;白豚,灭绝于2006年。

探究的结论是:                                      

 

1.要保护地球生物的多样性 2.A处 列数字 用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强调了物种灭绝之多之快,形势异常严峻 B处 打比方 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保护物种的重要性 3.示例:先援引联合国《千年生态评估报告》中的话和野生救援组织主席史蒂夫的介绍语,对人们提出了生存的警示;接着分析了人类过度消耗资源,将使人类失去生存的根基;再顺理成章地提出了“为什么要下这么大的力气保护地球生物的多样性呢?”的问题,强调这是由于“价值”决定的;最后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建议及意义,并提出希望。 4.示例:物种面临大灭绝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章,把握关键词句。“为什么要下这么大的力气保护地球生物的多样性呢?”表明本文是在阐述“要保护地球生物的多样性”。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更真切, 以便读者理解, 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具体介绍知识的作用。(2)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条理清晰。(3)列数字: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更具体。(4)作比较:把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 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说明对象的特点突出。(5)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能准确揭示事物 的本质,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更精练、更严密。(6)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即可。 考点: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可以理解为“分析本文的思路”。然后具体阐述即可。 考点:分析说明顺序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结合文中内容中心意思和材料内容,很容易得出材料现实的意思是很多五种濒临灭绝。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司马朗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异之。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徒,带山之县必驻,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①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邵不从。边山之民果乱,内徒,或为寇钞②。

年二十二,太祖辟为司空掾属,除成皋令,以病去,复为堂阳长。其治务宽惠,不行鞭杖,而民不犯禁。迁充州刺史,政化大行,百姓称之。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建安二十二年,与夏侯悖、藏霸等征吴。到居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遇疾卒,时年四十七。

【注】①宄(guǐ):坏人。②钞:掠夺。
1.下列句中的“以”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以其境过清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策之不以其道    D.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2.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司马朗少年时即能从容应对质疑,初露才华。

B.司马朗执政不靠刑罚而靠宽厚仁慈,百姓照样不犯法,很有人格魅力。

C.司马朗为了让军士以他为榜样,故意在军队中过着简朴的生活。

D.当军队出现瘟疫时,司马朗能体恤下属,亲自为军士送医送药。
3.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2分)

①客        谢:                   ②监试者  异:     

为郡内忧之  窃:                   病去      去: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2分)

(2)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钞。(2分)

 

查看答案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波涛如,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赏析划线的词”和“表达效果。(2分)
2.这首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4分)

(1)“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这首诗赞美的是《水浒传》中的哪位好汉?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写出一个与他有关的故事情节。(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西游记》的作者运用了 ___________________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查看答案

请你参加以“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综合性学习活动  (6分)

(1)为 “构建和谐校园”请你拟写一个标语  (2分)

(2)如果你校要举行“构建和谐校园”的演讲比赛。请你拟写一个开头.(50字左右)(2分)

(3)你心目中的“和谐校园”是什么样的?请简述之。(2分)

 

查看答案

根据要求把古诗文名句补写完整。(6 分)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杜甫忘我为人的精神,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己亥杂诗》中阐明事物具有两重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商品经济的今天,许许多多的科学家能够甘于寂寞,致力科研,这正如古人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他们高洁的志趣和人格的坚持。(用《五先生传》中的两句话来填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