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列两篇文言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甲】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

阅读下列两篇文言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甲】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乙】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4分)

(1)契其舟  ____________________      (2)兔触株____________________

(3)先自其足____________________      (4)项为之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遽契               因释耒而守株

B.何不试之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

C.舟已行矣,剑不行     兔走触株,折颈

D.其剑自舟中坠       土墙凹凸处
3.翻译下列文言句子。(6分)

(1)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文后来演化成了一个什么成语?这两则寓言都讽刺了一种怎样的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立即,匆忙 跑 量长短 同“僵”,僵硬 2.B 3.(1)如此的渴望得到这把宝剑,不是让人迷惑不解吗?(2)(楚人)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4.守株待兔。讽刺了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人。 【解析】 1.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要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经常积累、对比,从而掌握虚词的用法。注意“强”是通假字,同“僵”,僵硬。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A项其:指示代词,他,也就是楚人。代词,他;C项而:然而、却”,顺接连词;D项于:于:到,表示动作的方向、住所,在。“以”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以”都译为“用”|“拿”。故选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2)句要把缺少的部分补出来,(楚人)。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通过对文段的翻译可知成语守株待兔。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讽刺的意义根据这个成语写即可。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注释】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
1.请你发挥想象,描绘“子规声里雨如烟”所展示的优美画面。(2分)

2.第四句中的“蚕桑”照应上面“            ”,“插田”照应上面的“            ”,

一个“才”和一个“又”两个虚字极富表现力,勾画出乡村四月               气氛。 (3分)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查看答案

综合性语文学习。

材料一:“重读南京寻访团”是一群热爱南京的 80、90后发起的民间文化团体。起初,他们在“西祠胡同”、“豆瓣网”等网络媒体上进行交流,现已得到南京市委宣传部的认可与支持,《环球日报》、《扬子晚报》、《金陵晚报》均给予专栏报道。他们通过寻访历史遗迹、阅读传世名著、拍摄微电影、聚会畅谈感悟等方式抒发对金陵古都的热爱之情。

材料二:在这群年轻人的眼中,与南京相关的“传世名著”种类庞杂,有南京王爷写的微博体《世说新语》,有世人皆知的《西游记》,有把吃喝当成雅事的《随园食单》,还有民国“最小说”《丹凤街》,当代南京籍作家毕飞宇的《推拿》、薛冰《家住六朝烟水间》等。

材料三:网友对“重读南京”有不同观点:

小颖:比起陪朋友去逛南京4A景区,我更愿意带他们去一些具有南京本土文化风韵的地方,感受属于南京的文化魅力,而这些在书中都有相关介绍。

小童:95年出生的我,看文言文也会睡着,没必要阅读那些所谓的传世名著。

(1)结合材料,为寻访团完成一则宣传标语。 (2分)

寻一处历史遗迹,                       

,抒发热爱之情。

(2)针对材料三网友的争论,结合以上材料,说说你赞同以上哪种说法以及理由。(3分)

 

 

查看答案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每空1分,共9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3)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上的风雨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5)然而当初她的芽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填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4分)

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人类历史的最形象的quán   释。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chōnɡ   憬和理想,nínɡ   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是一件大有bì   益的事情。

 

 

 

 

 

 

 

 

 

 

 

 

 

 

 

 

 

 

 

 

 

查看答案

下面这段话中,关于文学作品内容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句是(3分)(    

A.赵丽宏的《为你打开一扇门》按照“初识大门——议论大门——打开大门”的思路,阐述文学是什么,描绘文学的魅力,激励青少年去打开文学大门。

B.《冰心诗四首》中的《纸船》,作者选用纸船这一意象,曲折地表达了对母爱的依恋与感恩,一波三折,情致摇曳。

C.《幼时记趣》出自清代作家沈复写的《浮生六记》。本文紧扣“物外之趣”,写了三件趣事。

D.苏轼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下阕议论抒情,自我勉励也是劝慰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体现了诗人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