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干 净 孙道荣 ①工头指指身后的中年人,对他说...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孙道荣

工头指指身后的中年人,对他说,经理,这是我们最好的水电师傅了,姓黄。他一定能帮你修好。

他看了一眼,没见过,见过也记不得,工地上成百上千的工人,他哪能都记得啊。再说,工地上的工人个个都是灰头土脸的,连工头有时候都分不清谁是谁。他说,那好,黄师傅,我们走吧。

岳父家的下水道又堵了,弄得家里水漫金山,臭气熏天。接到电话后,他赶紧让工头找个水电工,去帮他处理下。

他打开了车门。黄师傅拎着一个皱巴巴的工具包,跟在他身后,犹疑地说,经理,我身上太脏,你告诉我地址,我还是自己骑车过去吧。

没事,快上车,家里水管还在往外冒水呢,来不及了。他说。

黄师傅扭扭捏捏地上了车,欠着身坐下,两只腿,紧紧地蜷缩在一起。也不知道是热的,还是紧张的,黄师傅的脸上,全是汗水,黄师傅用手背一抹,本来又黑又灰的脸,变得更花了。

他从后视镜上瞄了黄师傅一眼,一踩油门,向岳父家开去。真是越急越乱,半路上,小车的后胎爆了。他无奈地将车停靠在路边。

只能打的了。可是,这条路上几乎没什么出租车,偶尔经过一辆,还是有人的。他焦急地四处张望,不远处有个公交站,他走过去一看,线路经过岳父家附近。正在这时,一辆公交车,缓缓驶了过来。

他和黄师傅,一起跳上了公交车。乘客不多,还有几个空座位。他找了一个双排的空位子坐下,正犹豫着要不要喊黄师傅过来坐,黄师傅已经在他前面的一个空位子上,坐了下来。他松了一口气。刚才在小车里,他就闻到了黄师傅身上很重的汗馊味。

随着车子的颠簸,他微微打起了盹。虽然不必像黄师傅们那样日晒雨淋,但他这个项目经理,其实也是蛮辛苦的。车子里忽然嘈杂起来。是一个大站,上车的乘客很多。车厢里骤然挤了起来。“妈妈,好挤啊。”一个小女孩的声音。

他寻声看过去,在他前方,是个四五岁的小女孩,被人群挤压到座椅边,一只手紧紧地拽着妈妈的衣角,倾斜的身子似乎随时会摔倒的样子。他有点迟疑,要不要站起来,给这对母女让个座。坐在前面的黄师傅,忽然站了起来,“小姑娘,你来坐吧。”

小女孩的母亲看了看黄师傅,又快速瞄了一眼黄师傅坐过的座位,坚定地摇着头: “不好意思,我们马上就到了,我们不坐。”说着,一把拉住正准备往黄师傅的座位上坐的小姑娘,向后车厢挤去。黄师傅尴尬地站着,扭头看着小女孩,不情愿地跟着妈妈向后挤去。他和黄师傅的目光,不经意地撞在一起。黄师傅难为情地低下了眼帘,闷头又坐了下去

到站了。下车的时候,他惊讶地看见,小女孩和她的妈妈,还挤在车厢的过道上,她们没有下车。黄师傅拎着工具包,跟在他身后,向他岳父家走去。

上楼的时候,黄师傅忽然自嘲地对他说,汗味太重了,连坐过的座位人家都不肯坐。他重重地拍拍黄师傅的肩膀,什么也没说。

第二天,他就让工头在工地上,建了一个淋浴池。这笔经费,预算里没有,从来就没有过。他已经想好了,如果公司不肯出这笔费用,他就从自己的承包奖里支出。

他觉得,自己做不成什么大事,但至少可以让自己的工人,能够干净一点、体面一点地走出去。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4年第8期)
1.小说写了“他”的经历,也写了黄师傅的经历。请分别概括这两个人的经历。(4分)


2.段中“他松了一口气”的原因是什么?(2分)


3.段画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得很好,说说你的理解。(3分)

黄师傅尴尬地站着,扭头看着小女孩,不情愿地跟着妈妈向后挤去。他和黄师傅的目光,不经意地撞在一起。黄师傅难为情地低下了眼帘,闷头又坐了下去。

 


4.小说以“干净”为题好在哪里?(3分)


5.阅读以下两则材料,结合全文,谈谈你获得的启示。(4分)

【材料一】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地替他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

——爱因斯坦

【材料二】在河南太康县城,有家没有老板、不做买卖的粥店,有需要的人都可以进店免费喝上一碗。焦阳光是太康县的一名普通公务员,也是这家粥店的发起人,当初他开办这个爱心粥店,就是因为又一次送孩子上学时,看见环卫工人坐在冷风里啃干馒头。粥店每天能供应县城167位环卫工的免费早餐,包括粥、馒头和菜,花费在300元以内。因为粥店运行公开、透明,加入这个爱心平台的志愿者越来越多。

(据2014年12月16日央视网改编)

 

 

1.“他”(在领黄师傅去给岳父修下水道途中,)看到车上人对灰头土脸又有汗味的黄师傅的歧视(1 分),建了淋浴池(1分)。 黄师傅在去经理岳父家的公交车上给人让座时,因外表不干净被人婉拒(1分),感到难为情(1分)。 2.“他顾及黄师傅因为衣服脏不太情愿和自己坐在一起(1分),又想到黄师傅是来给岳父帮忙,不好意思看他站着。所以,看到黄师傅找到座位(1分),他就松口气了。(意思对即可) 3.示例:这是神态描写(1分)。“尴尬”这个词,传神表现了黄师傅善意让座却被女孩的母亲拒绝时手足无措、极为窘迫的情态(1分)。“难为情”这个词语,表现黄师傅让座被拒绝,已陷于尴尬境地,又被经理看到,更觉得不好意思,面子上过不去(1分)。 4.一语双关,既指“他”建淋浴池让工人们洗干净身上的汗味,体面地出入各种场合(1分);也指黄师傅穿着不干净,身上有汗味,但心地善良(1分)。由此引发读者的理性思考:到底是外表的干净重要还是内心的干净更重要,呼吁对这些内心善良的劳动者是否给予了足够的尊重(1分)。(意思对即可) 5.示例:(1)小说中的黄师傅和经理两个人,都很善良,能为他人着想(1分),尽管这是小的善举,但同样值得赞扬,可见我们都应该有助人为乐的思想和行动(1分)。(意思对即可) (2)小说中黄师傅的尴尬遭遇引发我们的思考,社会上这样干着苦活累活的人很多,他们为社会创造了财富(1分),我们不应歧视他们,而应尊重他们,为他们献上一份爱心(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概括时根据文中对人物的事件的描述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理解句子要结合上下文来分析理解,黄师傅找到位置,他不必在何黄师傅挤在一起。又因黄师傅找打座位而放心。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赏析。赏析句子可从修辞、用词、句式等入手。加点词语运用的是这是神态描写,“尴尬”通常是说人遇到的一种处境,让人感觉很难为情,这里指传神表现了黄师傅善意让座却被女孩的母亲拒绝时手足无措、极为窘迫的情态。“难为情”表现黄师傅让座被拒绝,已陷于尴尬境地,又被经理看到,更觉得不好意思,面子上过不去。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题目的好处。解答此题先要知道“干净”的本义是干干净净的意思,深层意思要结合文章的中心,指“他”建淋浴池让工人们洗干净身上的汗味,体面地出入各种场合(1分);也指黄师傅穿着不干净,身上有汗味,但心地善良。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先要了解两则材料的共同点,都与奉献,乐于助人有关,因此启发围绕此点,展开叙述,语言通顺流畅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冯骥才

那个暑假,天刚擦黑,晚饭吃了一半,我的心就飞出去了。因为我又听到歪儿那尖细的召唤声:“来玩踢罐电报呀——”

“踢罐电报”是那时男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先是在街中央用白粉粗粗画一个圈儿,将一个空洋铁罐儿摆在圈里,然后大家聚拢一起“手心手背”分批淘汰,最后剩下一个人坐庄。坐庄可不易,他必须极快地把伙伴们踢得远远的罐儿拾回来,放到原处,再去捉住一个乘机躲藏的孩子顶替他,才能下庄;可是就在他四处去捉住那些藏身的孩子时,冷不防从什么地方会蹿出一个人,“啪”地将罐儿叮里当啷踢得老远。倒霉,又得重新开始……他一边要捉人,一边还得防备罐儿再次被踢跑,这真是个苦差事。

最苦的还要算是歪儿!他站在街中央,寻着空铁罐左顾右盼,活像一个蒸熟了的小红薯。他细小,软绵绵,歪歪扭扭;眼睛总像睁不开,薄薄的嘴唇有点斜。更奇怪的是他的耳朵,明显的一大一小,像是父子俩。由于他身子歪,跑起来就打斜,玩踢罐电报便十分吃亏。可是他太热爱这种游戏了,他宁愿坐庄,宁愿徒自奔跑,宁愿一直累得跌跌撞撞……大家玩的罐儿还是他家的呢!只有他家才有这装芦笋的长长的铁罐,立在地上很得踢,如果没有这宝贝罐儿,说不定大家嫌他累赘,不带他玩了呢!

我家刚搬到这条街上来,我就加入了踢罐电报的行列,很快成了佼佼者。这游戏简直就是为我发明的——我个子比同龄孩子高一个头,腿几乎长了一截,跑起来真像骑摩托送电报的邮差那样风驰电掣,谁也甭想逃脱我的追逐。尤其我踢罐儿那一脚,啪的一声过后,只能在远处朦胧的暮色里去听它叮里当啷的声音了,要找到它可得费点劲!这时,最让大家兴奋的是瞅着歪儿去追罐儿那样子,他一忽儿斜向左,一忽儿斜向右,像个脱了轨而瞎撞的破车,逗得大家捂着肚子笑。当歪儿正要发现一个藏身的孩子时,我又会闪电般冒出来,一脚把罐儿踢到视线之外,可笑的场面便再次出现……就这样,我成了当然的英雄,得意非凡;歪儿怕我,见到我总是一脸懊丧。天天黄昏,这条小街上充满着我的迅猛威风和歪儿的疲于奔命。终于有一天,歪儿一屁股坐在白粉圈里,怏怏无奈地痛哭不止……他妈妈跑出来,朝他叫着骂着,扯他胳膊回家。这愤怒的声音里似乎含着对我们的谴责。我们都感觉自己做了什么不好的事,默默站了一会儿才散。

歪儿不来玩踢罐电报了。他不来,罐儿自然也变了,我从家里拿来一种装草莓酱的小铁罐,短粗,又轻,不但踢不远,有时还踢不上,游戏的快乐便减色许多。那么失去快乐的歪儿呢?我望着他家二楼那扇黑黑的玻璃窗,心想他正在窗后边眼巴巴瞧着我们玩吧!这时忽见窗子一点点开启,跟着一个东西扔下来。这东西掉在地上的声音那么熟悉、那么悦耳、那么刺激。原来正是歪儿那长长的罐儿。我的心头第一次感到被一种内疚深深地刺痛了。我迫不及待地朝他招手,叫他来玩。

歪儿回到了我们中间。

一切都奇妙又美好地发生了变化。大家并没有商定什么,却不约而同、齐心合力地等待着这位小伙伴了。大家尽力不叫他坐庄;有时他“手心手背”输了,也很快有人情愿被他捉住,好顶替他。大家相互配合,心领神会,做假成真。一次,我看见歪儿躲在一棵大槐树后边正要被发现,便飞身上去,一脚把罐儿踢得好远好远,解救了歪儿,又过去拉着他,急忙藏进一家院内的杂物堆里。我俩蜷缩在一张破桌案下边,紧紧挤在一起,屏住呼吸,却互相能感到对方的胸脯急促起伏,这紧张充满异常的快乐啊!我忽然见他那双眯缝的小眼睛竟然睁得很大,目光兴奋、亲热、满足,并像晨星一样光亮!原来他有这样一双又美又动人的眼睛。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双眼睛,就看我们能不能把它点亮。

(选文有删节)
1.随着事件的发展,“我”对歪儿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仔细阅读全文,根据下面提示,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4分)

事件

歪儿坐庄

歪儿挨打

歪儿扔下罐子

歪儿回归

感情

 

 

 

 

2.段中哪两个短语最能概括下面两个句子所表现的人物特点?两处人物描写出现在同一语段有什么作用?(4分)

(1)我个子比同龄孩子高一个头,腿几乎长了一截,跑起来真像骑摩托送电报的邮差那样风驰电掣,谁也甭想逃脱我的追逐。

(2)他一忽儿斜向左,一忽儿斜向右,像个脱了轨而瞎撞的破车……可笑的场面便再次出现……

3.“这时忽见窗子一点点开启,跟着一个东西扔下来。”歪儿为什么要把罐子扔下来?这一细节表现了歪儿怎样的性格特点?(3分)

4.赏析选文结尾处的画线句子,并联系全篇说说是什么点亮了歪儿的眼睛。(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两篇文言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甲】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乙】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4分)

(1)契其舟  ____________________      (2)兔触株____________________

(3)先自其足____________________      (4)项为之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遽契               因释耒而守株

B.何不试之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

C.舟已行矣,剑不行     兔走触株,折颈

D.其剑自舟中坠       土墙凹凸处
3.翻译下列文言句子。(6分)

(1)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文后来演化成了一个什么成语?这两则寓言都讽刺了一种怎样的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注释】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
1.请你发挥想象,描绘“子规声里雨如烟”所展示的优美画面。(2分)

2.第四句中的“蚕桑”照应上面“            ”,“插田”照应上面的“            ”,

一个“才”和一个“又”两个虚字极富表现力,勾画出乡村四月               气氛。 (3分)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查看答案

综合性语文学习。

材料一:“重读南京寻访团”是一群热爱南京的 80、90后发起的民间文化团体。起初,他们在“西祠胡同”、“豆瓣网”等网络媒体上进行交流,现已得到南京市委宣传部的认可与支持,《环球日报》、《扬子晚报》、《金陵晚报》均给予专栏报道。他们通过寻访历史遗迹、阅读传世名著、拍摄微电影、聚会畅谈感悟等方式抒发对金陵古都的热爱之情。

材料二:在这群年轻人的眼中,与南京相关的“传世名著”种类庞杂,有南京王爷写的微博体《世说新语》,有世人皆知的《西游记》,有把吃喝当成雅事的《随园食单》,还有民国“最小说”《丹凤街》,当代南京籍作家毕飞宇的《推拿》、薛冰《家住六朝烟水间》等。

材料三:网友对“重读南京”有不同观点:

小颖:比起陪朋友去逛南京4A景区,我更愿意带他们去一些具有南京本土文化风韵的地方,感受属于南京的文化魅力,而这些在书中都有相关介绍。

小童:95年出生的我,看文言文也会睡着,没必要阅读那些所谓的传世名著。

(1)结合材料,为寻访团完成一则宣传标语。 (2分)

寻一处历史遗迹,                       

,抒发热爱之情。

(2)针对材料三网友的争论,结合以上材料,说说你赞同以上哪种说法以及理由。(3分)

 

 

查看答案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每空1分,共9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3)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上的风雨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5)然而当初她的芽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