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云:“不为外人道也。”

A.要:同“邀”,邀请             B.绝境: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C.语:说话                       D.足:值得

 

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所记,读懂文段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判断正误。C错,“语”是“对……说”。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们原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毕业后各自回到故乡,从此便分道扬镳了。

B.这里山花古松遮掩着悬崖峭壁,鸟语花香,生意盎然,一派秀丽景色。

C. 一方困难百方支援,被洪水冲得囊空如洗的灾区又重建了家园。

D.几年不见,他的技艺竟登峰造极,成了学校管乐队的圆号手。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读音和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苍(qióng)  (jìn) 泠泠淙淙(zōng)   名中外(chí)

B.笑(chī)    (suī) 销声迹(nì)     藏云(hè)

C.峋(lín)    藏(zhù) 浮想联(piān)   缺土(xíng)

D.怅(wǎng)   贬(bāo) 级而上(shí)    玲珑透(tī)

 

查看答案

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②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③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④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题目: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13分)

方块汉字前途之争汪品先)

方块汉字的前途,是我国知识界争论的百年话题。

对于汉字的批评,首先来自其复杂难学,历史上只为少数人所掌握。“五四”运动后推行白话文、拟定注音字母,进一步的主张就是废除方块字、实行拼音化。然而建国后的实践表明:通过汉字简化和义务教育,汉字完全可以为大众所掌握,本身并不是造成文盲的主要原因。

时至今日,废除方块字的主张不再活跃,流行的一种观点是方块字不适合于科学表达,不如拼音文字那样逻辑分明,因此汉字可以用来传承文化而不适用于发展科学。其实这里混淆了科学发展的传统背景和语言载体本身的特色。国人撰写的学术论文,无论用的是中文还是英文,往往有着论证不严、逻辑不清的毛病,这里既有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利于科学发展的遗传病,也有在近代封闭条件下形成的恶习惯。文字无辜,这些毛病不该记在文字头上。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各种文字的前途提供了重新排队的机会。对于二进制的计算机编码而言,一个汉字只相当于两个拼音字母。同一个文本,汉字的篇幅最短,输入计算机的速度也最快。汉字直观,承载的信息量远大于拼音文字。更重要的是汉字信息熵最高,有限数量的方块字经过搭配,可以构成无限多的新词;而依靠拼音字母的英文,需要不断制造新的单词才能表达不断出现的新概念。因此,汉字常用的只有几千字,而英语的词汇量早已超过40万,在应对新概念大量涌现的科学发展中并无优势。

语言是文化传承的主角,以汉语作为载体的中华文化,在科学创新中应当具有潜在的优势。一种文化能够保持几千年而不衰,其中必有原因。值得参考的是犹太民族,三千年历史有两千年流离失散,却始终坚守着犹太教和希伯来文。在外界压力下,犹太人凭着对知识和智慧的重视,以一千多万的人口,赢得了世界四分之一的诺贝尔奖。华夏文化同样具有尊重知识和智慧的传统,是不是也在深处蕴藏着科学创新的基因,从而也有问鼎世界科学顶峰的前景?

(选自2015年2月27日《文汇报》,有改动)
1.根据文意回答:有人认为汉字没有前途的理由是什么?(2分)
2.指出第⑷段中划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3分)
3.推敲词句,回答问题。(5分)

⑴第⑶段中加点的“往往”一词能否去掉?请结合内容说明。(3分)

⑵细读第⑸段,说出加点的“潜在的优势”所指的内容。(2分)
4.结合文章和下面材料说明:“砼”字体现了汉字在科学表达方面具有哪些优势?(3分)

“为了方便读写,我国著名结构学家蔡方荫将‘混凝土’一词简化为‘人工石’,后又将这三个字组合成一个新字——‘砼(tóng)’。现‘砼’字已被广泛采用于各类建筑工程的书刊中。”                                             ——百度百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语段,完成题。(13分)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选自《晏子春秋》)

【乙】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途,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选自《史记·列传·管晏列传》)

注释:(1)缧绁:拘系犯人的绳子。引申为囚禁。 (2)涂:同“途”。 (3)骖:古代一车三马或四马,左右两旁的马叫骖。(4)戄然:惊惧的样子(5)诎:通“屈”,委屈。信:通“伸”,伸展,伸张。 (6)寤:同悟
1.解释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1)吏二缚一人王(          (2)圣人非所与也(      

(3)摄衣冠               (4) 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知己(     )
2.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婴闻橘生淮南则为橘       入闺久

B.今民生长齐不盗              婴虽不仁,免子

C.夫子既已感寤赎我            人不知不愠,不亦君子乎

D.所以者何                    碧窈
3.翻译句子(4分)

(1)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2)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4.从以上两则故事中,你认为晏子是个怎样的人?(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