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19分) 蚵仔面线 ①“蚵仔面线……蚵仔面线……”一个...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19分)

蚵仔面线

①“蚵仔面线……蚵仔面线……”一个满头银发的阿婆骑着三轮车,一边摇响扶手上锈迹斑斑的车铃,一边大声地吆喝,从小巷的深处驶来。一阵阵淡淡的蚵仔甜腥味从车上的铁皮箱里飘出来,夹杂着虾油和葱花的味道,弥漫整条小巷。这股香味,似乎唤醒了我沉睡在口腔深处的记忆,童年的味道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勾起。就这样,伴随着阿婆的叫卖声,我从早春尚未消散的寒气中,走向童年。

②阿婆那一声“蚵仔面线”,是我童年时光的一句天籁。小时候,每天午睡醒来,我都会坐在老家门口的石埕,双手托腮,全神贯注地注视着远处的动静。每当那一声浑厚的“蚵仔面线......”传进我的耳朵的时候,我都会条件反射地冲进厨房,踮起脚尖,拿出一个大碗,跑到阿嬷的身边,扯着她的衣角,拽着阿嬷到门口等待。

③阿婆打开箱子,大勺落进一大锅蚵仔面线里,一只只胖溜溜的蚵仔裸着透明的外衣,在阿婆的大勺里滚动,滚着滚着,便调动了我的全部味蕾神经,口水似乎要从嘴巴里溢出来了。我把大碗伸到阿婆面前,不自觉地吞着口水。这时候,阿嬷总是会摸着我的头,我抬头送给阿嬷一个大大的笑脸。

④阿嬷掏出了五毛钱,而我则接过阿婆手中的大碗,迫不及待地坐在阿婆车旁的小凳子上,阿嬷怕烫着我,帮我端着碗,一口一口地吹掉面线里不断上升的热气,然后把蚵仔面线送到我的嘴里。那些个胖墩墩的蚵仔一只不剩地滑进我的口中,嘴巴里那股甜腥味经久不散。

⑤阿嬷看着我满足的表情,说:“好不好吃,想不想再吃?”我用力地点了一下头。“那我们明天再来吃。”阿嬷说完就牵起我的手,望家里走去。其实,我还想再吃一碗的。我拉着阿嬷的手,恋恋不舍地回头看,那个卖蚵仔面线的阿婆,那只装满胖溜溜蚵仔的铁皮箱......直到阿婆的三轮车消失在我的视线内。

⑥老家伴水而居,依靠潮汐的涨落生活,蚵仔是我们家乡的特产之一。童年的记忆里,总是会有这三样东西,蚵仔壳、海水和船只。爸爸妈妈每天很早就穿着厚厚的衣服,走到海边,走向船只,向未知的海域驶去。阿嬷说,蚵仔是长在看不见的海里。海里面,有很多很多的微生物,而蚵仔就是靠着捕食这些微生物而长大、变胖的。出海养蚵的爸爸妈妈,从此在我的心中种下了高大而光辉的形象。

⑦以前,我总是不明白,为什么每次吃完蚵仔面线的时候,阿嬷都会不厌其烦地问我“好不好吃,想不想再吃”,现在,我明白了,其实阿嬷只是想看到我脸上满足的笑容,因为只有真正地喜欢蚵仔,才是对老家人民辛苦养蚵的回报。

⑧长大后,每一次回家,都会到堤岸边走一走,看一看那一排排停泊在岸边的、整齐划一的船只,想象它们每一次的扬帆起航,以及每一次的满载而归。如今老家养蚵的人渐渐少了,但是,还是有那么一群对养蚵事业满怀热情的人,他们守着老家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家业,保留着对珠圆玉润的蚵仔的喜爱,日复一日艰辛地劳作着。

⑨阿婆的那一声“蚵仔面线”,唤醒的不只是我对家乡美味的记忆,同时也唤醒了我对老家人民的尊敬和爱。
1.围绕着“蚵仔面线”,文中描写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4分)
2.“而我则接过阿婆手中的大碗,迫不及待地坐在阿婆车旁的小凳子上。”句子中加点词语所蕴含的感情。(3分)
3.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4.批注,是对文章的语言、内容、结构等方面加以赏析点评,请从文中任选一句,自选角度作批注。(4分)

句子:

批注:
5.“蚵仔面线”唤醒“我对家乡美味的记忆”,你记忆中也有自己家乡美味,请你就“漳州的小吃中的一种,用80字加以介绍。(5分)

 

1. “蚵仔面线”的香味、童年吃“蚵仔面线”的情形、家乡养蚵人(包括爸妈)的出海养蚵情形、阿嬷的神情。(只要答对四点就满分) 2.表达我急于品尝“蚵仔面线”的急切心情。 3.画龙点睛;深化文章中心;与开头段形成首尾呼应。(只要答对两点就满分) 4.示例:句子:阿婆打开箱子,大勺落进一大锅蚵仔面线里,一只只胖溜溜的蚵仔裸着透明的外衣,在阿婆的大勺里滚动,滚着滚着,便调动了我的全部味蕾神经,口水似乎要从嘴巴里溢出来了。 批注:本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蚵仔香甜可口的样子,表达自己对蚵仔面线的喜爱之情。 5.示例:(1)锅边糊是用大米加清水磨成浓浆,摊在锅边,半熟后铲入汤中煮制而成。吃时加入各种卤料,味道鲜美可口。米皮充满弹性,比锅巴绵软,但软而不烂,滑爽可口,不用咀嚼,入口即化。(2)猫仔粥并不是用猫肉煮成的粥,而是诏安的一种传统粥品。粥里有虾仁、目鱼、鱿鱼、肉片、鸡胗鱼片等。汤清色润、粥米韧嫩、辅料脆软,气味香甜、爽口好吃。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读全文,把围绕“蚵仔面线”的所有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有“蚵仔面线”的香味、童年吃“蚵仔面线”的情形、家乡养蚵人(包括爸妈)的出海养蚵情形、阿嬷的神情等。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要求学生首先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在具体语境中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其含义。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结合语境分析是:我急切的想吃“蚵仔面线”。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1)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2)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3)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开头相照应。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学生应注意语言赏析的常见:题型1、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答题方法:(1)了解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2)掌握答题技巧:把握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双关义。题型2: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答题方法:(1)了解语言美的几种形式及作用①修辞之美------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排比: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对比:突出描写对象的某种特点;反复: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夸张:突出事物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对偶:语句整齐、意韵铿锵;反问:增强语气,强烈抒情。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②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作用: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就不同。疑问句造成悬念,反问句加强语气,也可以从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等方面去品味其妙处)③哲理之美———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句子。这些句子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作用:可以给人以启迪教育作用。)④内容之美——内容丰富、题材新颖又与中心连接紧密的句子。学生任选角度,赏析合理即可。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 试题分析:答案不唯一,从众多的小吃中介绍一种即可。从色、香、味等多角度介绍。注意字数要求。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15分)

难得淡定

(1)苏轼一首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潇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读来读去,我读出了两个字:淡定。淡定,是近年来颇时髦的一个词,但作为一种情怀和境界,却古已有之。

(2)东坡对自己的淡定是很有自信的,一生坎坷,几经浮沉,就是靠淡定情怀才没有被打垮,而且活得很潇洒。不过,还有比他更淡定的。一天,东坡坐禅,茅塞顿开,悟出“八风吹不动“一语,非常满意。忙遣书童把字送到江对岸的老和尚佛印那里指正。佛印看后,在下面写了一个“屁”字。苏轼不由恼火,过江来评理。佛印一笑,又添几字,成了“一屁过江来“。看来,苏轼在淡定上比佛印还差了一大截。

(3)淡定,是指面对危险和被动局面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镇定态度。昔日,诸葛亮面对司马懿大军压境,镇定自若,方寸不乱,别出心裁地唱了一出“空城计”,化险为夷,留下千古美谈。2011年2月11日,印度外长克里希纳在联合国发言时,念错了稿子,引起底下一片骚动,那是相当的尴尬。可克里希纳却镇定自若,微微一笑,颇有大将风度地说:“啊,文件太多了,忙中出错,看来文山会海真是害死人哪?”淡定的一句话就巧妙地化解了被动局面,台下传来了善意的笑声和掌声。

(4)淡定,也指在名利诱惑面前不为所动的淡泊精神,得之淡然,失之泰然。太史公有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乾隆问和珅:“运河上千帆竞发,船来船往,都运的是什么?”和珅答曰:“一为名,一为利。”可见,自古至今,能轻名利者不多。东汉将军冯异算是一个,他为人谦逊低调,每当宿营时,将领们就坐在一起争功,冯异却常一个人躲在树下休息,人称“大树将军”。这是在名前的淡定。东汉大臣甄宇也是一个,每年腊月祭祀后,皇帝要赏赐给博士每人一头羊。羊有大小肥瘦,很不好分,常引争执,甄宇就主动牵走了最瘦小的羊,人称“瘦羊博士”。这是在利前的淡定。

(5)淡定,还指在胜败利钝面前从容不迫,胜不骄,败不馁。东晋时,淝水之战的捷报送到京城时,主帅谢安与客人正在下棋。他拿过捷报阅过,便随手放在一边,不动声色继续下棋,就好像什么也没有看到一般。他淡定如水,客人却忍不住问道:“前方战事如何?”他漫不经心地回答:“孩子们已打败了敌人。”依旧从容安详。这便是他的淡定涵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胜败都是过眼云烟。

(6)淡定,还有面对生死的自若精神。“千古艰难唯一死”,面对死亡仍能保持淡定,尤为难能可贵。金圣叹受“抗粮哭庙”案牵连而被朝廷处以极刑,泰然自若,临刑不惧,边酌边说:“割头,痛事也,快事也;割头而先饮酒,痛快痛快!”嵇康遭人陷害,临行前,神色不变,如同平常,还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曲毕,叹息道:“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说完后,嵇康从容就戮。

(7)时下,戾气太重,使人总处于紧张之中,幸福指数大打折扣。有了淡定情怀,大家才能心

平气和,轻看身外之物,直面灾害和困难,做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
1.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3分)
2.文中开头引用苏轼的词作有什么作用?(3分)
3.文章第(4)段论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4分)
4.结合文章内容,联系你的学习和生活,谈谈你获得的启示。(5分)

 

查看答案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后面小题。(16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于是论次①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②,幽于缧绁③。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里④,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⑤以来至于麟⑥止自黄帝始。               (节选自《太史公自序》)

【注释】①次: 编次,整理。②李陵之祸:李陵兵败投降匈奴,司马迁认为他是难得的将才,在汉武帝面前为其辩解,因此被下狱问罪,处以宫刑。③缧绁(léi xiè):原是捆绑犯人的绳索,这里引申为监狱。④里(yǒu):古地名,今河南汤阴县北。⑤陶唐:即唐尧,五帝之一。⑥麟:猎获一只白麟。文中借指汉武帝元狩元年,即公元前122年。
1.结合文意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1)益其所不能:(           (2)人恒:(   

(3)喟然而叹曰:(        (4)述往事:(   
2.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后能改

乃喟而叹曰

B.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述往事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于是卒述陶唐以

D.而后

有《春秋》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
4.【乙】文中借圣人贤士发愤著述的事来证明什么观点?【乙】文中作者列举众多历史人物的事例,能证明【甲】文中哪一观点?(5分)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10分)

2014年4月18日一台以传统文化为核心资源的原创节目——《中国成语大会》在中央电视台开播。请你参加以“传承文化,走进成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阅读下面三则材料,然后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 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资源大量成语出自传统经典著作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和厚重的人文内涵极具文化价值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

【材料二】 如今成语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被忽视除了个别爱好成语接龙、成语印章的人以外很少有人爱好积累成语。

【材料三】 《中国成语大会》总导演关文正认为:成语就是走进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钥匙我们有义务去学习和推广成语。

(1)概括以上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4分)

(2)在《中国成语大会》猜成语节目中主持人要求同组两人一人用两个字的词描述另一人根据描述在最短时间内猜出成语。在猜“鹤立鸡群”成语时,甲组选手用“禽鸟”“出众”描述;乙组选手用“站着”“众多”描述,你认为哪组描述好?为什么?(4分)

(3)仿照例句写话。(2分)

成语是民间口语的浓缩是文学经典的传承是历史故事的再现。它像一幅画用彩笔描绘着自然的花红柳绿;它像一首诗用文字吟诵着人生的悲欢离合;它像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8分)

(1)下列各项中,对相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鲁滨逊漂流记》写了鲁滨逊四次航海。第一次出海他几乎被淹死;第三次出海,又被海盗掳去,逃出后在巴西发了财。但他仍不死心,经别人提议,再次出航,结果滞留海岛,在孤岛中生活了28年。

B.“火轮掣电烘烘艳,往往来来滚绣球。大圣三条如意棒,前遮后挡运机谋”以上四句写的是哪吒与孙悟空打斗时各显神威的情景。

C.《伊索寓言》中的《狐狸和山羊》写的是掉下陷阱的狐狸哄骗山羊下井,然后踩着山羊背跳出井底,却扔下山羊不管。警示人们做好事也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

D.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文笔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作品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孔乙己》都是其中的作品。

(2)请补全《三国演义》的两个回目。(2分)

第十二回   陶恭祖三让徐州       曹孟德大战

第十四回          移嫁幸许都    吕奉先乘夜袭徐郡

(3)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4分)

A寻思道:“却是恁地好?只有祖上留下这口宝刀,从来跟着洒家,如今事急无措,只得拿去街上货卖得千百贯钞钱,好做盘缠,投往他处安身。”当日将了宝刀,插了草标儿,上市去卖,走到马行街内,立了两个时辰,并无一人问。

文段中的A是:           (人名),这个故事的名称是:                 。(2分)

请补充这个精彩故事的起因。(2分)

 

查看答案

按要求填空。(10分,以回答最好的5道题计分。)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艾青《我爱这土地》)

(2)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3)永结无情游,                        。(李白《月下独酌》)

(4)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在《醉花阴·薄暮浓愁永昼》中李清照以“          ”营造日暮独酌、幽香满襟的氛围。(6)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表明自己无意功名、淡泊名利的句子是:                          

(7)是亦不可以已乎,                          (《鱼我所欲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