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桑葚熟了 ①多年前,朋友赠了我一瓶自酿的美酒,醇香扑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

桑葚熟了

多年前,朋友赠了我一瓶自酿的美酒,醇香扑鼻,饮后唇齿留香,回味无穷,经请教后方知是由桑葚酿造而成。

于是,每到桑葚成熟的季节,偶见街中有叫卖桑葚的村姑,便会买一小盆尝尝鲜,重圆一回儿时的梦。心底下总想着有一天能加入到采摘桑葚的队伍中去。

今年五月外出开会,回来时在朋友的指引下,特意到农家乐山庄停留,在这个处处飘散着桑葚味道的庄园,我终于圆了我的采桑梦。

跨过一条小溪,进入到一片原生态的桑林后,我一时惊呆了,只见翠绿的桑叶层层叠叠,衬着紫红的桑葚,迎风摇曳。熟透了的桑葚,紫紫的丰满着挂满了枝条,如玛瑙,晶莹剔透,非常诱人。大家一齐兴奋地扎入桑林,一边采摘,一边品尝,专挑那个大、肉厚、色紫的下手,来个先尝为快。熟透的桑葚浑身透着光亮,充满水分,稍不小心就会把它捏破,挤出紫汁来。我轻轻地摘下一颗放入嘴里嚼去,果汁四溢,顿觉满口生香,通过味蕾透出一种桑科特有的清甜,丝丝滋润到心田。就这样,我们一边尽情地采摘,一边忘情地海吃,那是一种绝美的享受。

桑林中鸟雀成群,叽叽喳喳,它们也在分享着这难得的美味,受惊吓飞离时,弹起树枝,那熟透的桑葚如同一阵紫雨,纷纷坠落,砸到人身上,落入泥土中,立刻留下一个个紫黑的印记,大家只能叹惜一回,继续有说有笑,挑肥拣瘦,边摘边往前走,不一会儿竹篮中已平添了许多桑果。

看着这微微颤动的桑葚,听着那啾啾鸟鸣,我仿佛又回到了那悄然远逝却忆之犹甜的童年时光。那时物资匮乏、零食奇缺,对于我们这些孩子,最盼望的就是老桑树结满了紫红的桑葚,给我们带来了解馋的机会。放学后,大家迫不及待地扔下书包,三五成群地来到了村边桑田,个个身手敏捷,猴子似的爬上桑树,低矮枝头的桑葚早已寥寥无几,高枝处的桑葚往往可望而不可即,于是找根竹竿去敲打,桑葚娇嫩,落地即惨不忍睹,但大家都不管那血肉模糊的样子,也不管其是否沾上了泥土,一时间大家满地找葚,经过一顿猛吃后,每个人的手上、嘴上和衣服上无一例外地都沾满了紫黑的桑汁,有的更成了大花脸了,伙伴们你看我、我看你,相互对笑。自己吃够了以后,有时也不忘给父母兜带一些回去,虽然没能做到古人那样的“拾葚供亲”——“以异器盛之,黑者奉母,赤者自食”,但母亲也每每被我的孝心所感动,那满身的脏相自然也就逃过一劫,不再追究了……

一晃数十年过去了,今天的小孩都已过着衣食无虑的生活,没有了我们儿时的那副馋样,恐怕也已很少见到桑葚了,都市里没有桑树,也没有人养蚕,更不会有采摘桑葚的乐趣了。

面对这成片的桑林,我一时思绪万千,在食品安全问题屡屡曝光的今日,桑葚能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当年的那分清纯,那份天然,实属不易。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此线索文章写了哪两件事?

2.阅读全文,请用原文回答第段加点词语“儿时的梦”具体指什么?

3.请赏析第段划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熟透了的桑葚,紫紫的丰满着挂满了枝条,如玛瑙,晶莹剔透,非常诱人。

4.全文主要内容写的是采摘桑葚这些欢快的事情,但结尾两段却流露出作者淡淡的忧伤,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主旨简要分析。

5.作者认为“在食品安全问题屡屡曝光的今日,桑葚能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当年的那分清纯,那份天然,实属不易”,你是怎样认为的?请结合实际简要谈谈。

 

1.桑葚。①写了今年五月在农家乐山庄采摘桑葚的绝美享受。(1分)②回忆童年时和伙伴们采摘桑葚的欢乐场面。(1分) 2.盼望老桑树结满紫红的桑葚,给我们带来解馋的机会。 3.答案示例1、从词语的角度赏析:“紫紫的”写桑葚的颜色,“丰满着”写桑葚饱满的形状,(1分)两个词语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桑葚美丽诱人的外貌特点,流露出作者对桑葚的喜爱之情。(1分)(语意相近即可) 答案示例2、从修辞角度赏析: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熟透了的桑葚”晶莹剔透的外形特点,从而由衷地表达了对桑葚的喜爱之情。(1分)(语意相近即可)。 4.表达了作者对桑葚的挚爱,同时也呼吁人们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保持自然与纯真的本色。起到了升华文章主旨的作用。(意思相近即可)。 5.答案示例:现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人们整天为食品是不是有添加剂、会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而担心。其实不是食品本身出了问题,而是人们受利益的驱使,强加给食品一些不安全因素。如果人们能够坚守自己内心的道德与良知,保持生命最初那份天然与纯真的本性,那么食物保持原有的清纯与天然就不是难事,(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中考中经常考查的叙事线索有以下几种类型:人物线索即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2、物品线索即某一件有特殊意义的物品。3、感情线索即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感情变化。4、事件线索即中心事件。还有时间线索。寻找线索,要看标题及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文中的议论抒情的句子等。此处以“桑葚”为线索,写了今年五月在农家乐山庄采摘桑葚的绝美享受和回忆童年时和伙伴们采摘桑葚的欢乐场面。 考点:分析文章的抒情线索。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学生感知文本内容,学会在文章中找出照应的内容,又要学会概括内容的能力。此处能总结概括出“盼望老桑树结满紫红的桑葚,给我们带来解馋的机会”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学生应注意语言赏析的常见题型1、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答题方法:(1)了解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2)掌握答题技巧:把握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双关义。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学生能谈出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主观感受、领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选文引发的思考,获得人生启迪、审美情趣等。学生理解原文的内容、思想和情感,阐述自己感受,概括出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并能陈述理由。 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开放性试题只要能结合食品安全问题,写出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并能结合实际,陈述理由即可。 考点: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加点的字。

时有物外之趣。                     (2)项为之

一癞蛤蟆也                         (4)数十
2.选出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        

A.必细察/其纹理                B.故/时有/物外之趣

C.盖/一癞蛤蟆也                D.见/二虫斗/草间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4.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

次北固山下 (唐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不少于20字)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次,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此外,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①请根据习主席的讲话,概括实现中国梦的三个必备条件。(每条不超过10个字)

②习主席号召广大青年放飞青春梦想,可有的同学说:我们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爸爸妈妈也帮我们安排好了一切,还用得着我们去辛辛苦苦地追求梦想吗?如果你身边也有这样一位同学,你打算如何劝说他(她)?(30字左右,注意语气委婉得体)

 

查看答案

有的词语有多项意思,请你在备选词语中任选一个,参照示例,使用其不同的意义,写一小段话。

示例:果实:芬芳的花朵,红艳的果实,这是草木努力成就自己的见证。做人何尝不是这样?不经过努力奋斗,怎能有甘美的果实

备选词语:风雨、沉淀、灿烂

选词:

造句: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汤姆叫醒其他两个海盗,三个人大叫一声往外跑。不到一两分钟,他们已经脱光了衣服,在白色沙洲边清澈的浅水里追逐、嬉戏打闹了。他们毫不想念远处这片浩荡的河水那一边沉睡着的小镇……

“其他的两个海盗”是                       

你如何评价汤姆的这段海盗生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