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自拍神器》,完成小题。 自拍神器 ①“你还拿着自拍这个……吓人哪……我这...

阅读《自拍神器》,完成题。

自拍神器

“你还拿着自拍这个……吓人哪……我这话出去了,就是你(播出去的)……”中纪委书记王岐山看着崔永元举着的自拍杆,哈哈大笑。不止小崔,小米CEO雷军和多位记者也都在3月份召开的“两会”上使用这种神器,自拍杆在两会上真是大放异彩。

②神器自拍杆堪称自拍爱好者的福音。它的主要部件是伸缩杆、固定支架和蓝牙遥控自拍器。它曾是跳伞等极限运动发烧友的专业用品,人们很快发现了它的其好处——能把更多的人装进相框,这真是一大惊喜!因为“自拍”虽风靡已久,但伸长手臂自拍始终有难以突破的局限——镜头离人太近,能拍进来的人太少。而该“神器”使用者只需将手机或者傻瓜相机固定在自拍伸缩杆上,通过遥控器就能实现多角度自拍。

③自拍大家都会,但如何正确使用自拍杆是一门手艺活

④首先要选择和自拍杆重量相匹配的搭档。自拍杆原则上能像独脚架一样,固定手机、相机和平板电脑等多种拍摄工具,自拍杆本身重量不过一两百克,要再加上平板电脑就成了双手武器,还是斧头造型的一点都不酷,所以手机才是它的最佳“拍”档。

⑤其次,拍照时还要注意伸缩杆的长度。自拍杆的伸缩范围一般是20到120厘米。自拍杆拿在手中,拍照时可能会因手抖而产生虚像,杆越长抖得越厉害,就像钓鱼时手一动鱼就溜了一样所以不建议把杆调得过长。

⑥仅注意这些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角度。除非要拍威廉王子的发际线,否则俯视众生的上帝视角毫无意义。45度才是自拍的最佳视角,具有瘦脸、遮盖双下巴和仰望星空等多重功效。要赢就赢在起跑线上,掌握好自拍角度能省去后期修图的诸多烦扰。

⑦另外,由于自拍杆取景范围广,入镜的人还得注意着装是否无死角,在上半身西装领带、下半身大裤衩的直播间工作场景,自拍杆可能就不那么适用

⑧“自拍杆”这个新鲜的小玩意,其实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年轻,实际上它已经至少存在几十年了,而且几乎每十年都有不同的自拍杆诞生。

⑨1983年,日本人上田宏申请了可扩展杆的专利,这可能是世界上首个自拍杆,可惜在商业上并未取得成功。1995年,自拍杆还曾出现在一本日本科技杂志讲述“无用日本发明”的章节里,那时数码相机还未得到广泛使用,人们想象不出咔嚓咔嚓走一堆胶片拍张大头贴有什么意义。21世纪初期,加拿大发明家Wayne Fromm发明了一个手持可伸缩自拍杆,并在2005年申请了专利,自拍杆开始在一些专业领域得到广泛使用。

⑩如今自拍杆样式五花八门,并随时可能有新的样式出现。随处都可见到使用自拍神器的年轻人,自拍杆迅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几乎所有人都接受了这个表达自我的新方式。它甚至成为中老年政客亲近年轻人的上好工具。去年10月,韩国总统朴槿惠在一个经济中心的成立仪式上,就拿出自拍杆与青年们合影。2014年《时代》杂志还把自拍杆评为年度25大发明之一。

(11)当然,并非所有人都对自拍杆满怀好意。韩国政府已下令禁用未获认证的蓝牙“自拍神器”,因担心这些装置发出的电磁波对人体有害,另一理由是可能干扰其他装置的信号。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如今都禁止在公共场合使用自拍杆,为的是预防可能发生的文物破坏或者伤人事件。一些体育馆、音乐会、博物馆,乃至最新的苹果发布会都明令禁止人们使用自拍杆。

(12)禁止归禁止,不可否认自拍神器已迅速风靡全球,引人思考的是我们为什么如此迷恋用自拍杆自拍时鸟瞰自己(或别人)的感觉。

(选自2015年5月《青年文摘》有改动)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说明内容。

2.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选文⑨⑩两段的位置能否调换?请简要分析理由。

1.选文依次写了自拍杆的构造和好处、如何正确使用自拍杆、自拍杆的发展历史及使用以及各国对自拍杆禁止使用的情况.. 2.第一自然段用自拍杆在“两会”上大放异彩的情况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说明自拍杆使用范围之广,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3.列数字、打比方, 具体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自拍杆在使用时应注意伸缩杆的长度,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4.不能调换。⑨段说明的是自拍杆的发展历史及使用情况,第⑩段说明的是如今自拍杆的使用情况,⑨⑩两段是按照时间顺序安排的,并且与第⑧段内容相照应,所以不能调换。 【解析】 1. 试题分析:概括说明的主要内容要在仔细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找到每段的中心句,一般出现在每段的开头部分,找到后再加以整理概括即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说明文开头段的作用有:①内容上概括本段内容XX,引出说明对象是XX,说明这个对象的XX特征; ②形式上主要从说明方法的作用回答,(是什么说明方法就分析什么说明方法。) ③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④引出下文对XXX的说明。结合语境回答。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由“20到120厘米”可知是列数字,“就像钓鱼时手一动鱼就溜了一样”可知是打比方,作用是具体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某某特点。 考点: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段落不能调换的原因有:时间顺序,逻辑顺序。⑨写的是983年和1995年,⑩写的是2014年,是时间顺序,又与第⑧段在内容上相照应,因此不能调换。 考点:分析说明顺序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文言文,完成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刘义庆 《人琴俱亡》)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汤汤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选自《列子·汤问》

志:志趣,心意。 汤汤:宽广的样子

卒:通“猝”,突然。  操:琴曲。逃:隐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A.不调                     B.恸绝良久

C.伯牙鼓琴                    D.伯牙所
2.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画两处)

钟子期辄穷其趣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A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B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4.你认为子猷月余亦卒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章的内容说明。

5.“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查看答案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桔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

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

【注】这首诗是作者贬为龙标尉时所作。
1.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醉别”叙事,“江楼”点出地点,“桔柚香”写景并点明时令,描绘了送别的环境,含蓄地写出了与友人分别的心情。

B.潇潇的“江风”,凄迷的“雨”,冰凉的“船”,这些意象是暖色调的,烘托出朋友相送,内心那无尽的温暖和惬意。

C.第三、四句想象友人和自己分别后的情景。一个“遥”字,既写出与友人相隔的距离之远,又暗示分别后相见之难,依依惜别之情传达得委婉动人。

D.古歌谣有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诗句“愁听清猿梦里长”以凄清的环境烘托愁苦心情,这两句在表达情感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该诗前两句写实,后两句从“忆”和“梦里”这些词可以看出是诗人的想象,这样虚实相间,寓情于景,巧妙地表达出诗人的情感,请说说该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诗歌,完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1.首联中的“风烟”二字有何作用?
2.请分析这首诗与以往送别诗有何不同?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从这天起,他把全部精力投入了这本书的创作。他缓慢地写了一行又一行,写了一页又一页。他忘记了一切,完全被人物的形象迷住了,他第一次尝到了创作的痛苦,那些鲜明难忘的情景清晰地浮现在眼前,他却找不到恰当的词句表达,写出的东西苍白无力,缺少火一般的激情。

(1)这段文字出自《           》,“他”即小说的主人公          

(2)小说的主人公创作的这本书是《暴风雨所诞生的》,他是在什么状态下进行创作的?他的创作经历让你得到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清明节前,学校安排了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活动,请完成以下各题:

①在访问前,你们确定的教育基地的名称是什么?(写一个即可,必须是盐城范围内的)

②在准备过程中,你们做了哪些工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