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默写诗句 (1)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 ,虫声新透绿窗纱。 (3)鸡...

默写诗句

(1)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                        ,虫声新透绿窗纱。

(3)鸡声茅店月,                           

(4)池上碧苔三四点,                       

(5)足蒸暑土气,____________________。

(6)《沁园雪》中写作者想像的是                          。

(7                            ,一任群芳妒。

(8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

 

(1) 莫道不消魂 (2)今夜偏知春气暖 (3) 人迹板桥霜 (4)叶底黄鹂一两声 (5)背灼炎天光 (6)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7)无意苦争春 (8)生子当如孙仲谋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而理解性默写则摒弃了死记硬背,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注意魂、鹂、灼、娆等字的书写。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生命如花,离不开雨露的滋润。无论是美丽的自然风光,经典的艺术形象,神奇的科学世界;还是刻骨铭心的故事,激动人心的场面,怦然心动的瞬间;甚或是生活中一次倾心的交谈,一句深情的叮嘱,一个鼓励的眼神……点点滴滴,都如同清纯的甘露,滋润心田。

什么是滋养你心灵的甘露呢?

请以“我心灵的甘露”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3)字数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开花的课桌》一文完成

开花的课桌(节选)

①看看日历,知道已是春天,可走在户外,觉得风还是冬天的风,冰凉刺骨。太阳依旧病恹恹的样子,起伏的山,一片片的林子,全是灰蒙蒙的颜色,钢笔画似的,哪里有一丝春天的踪迹?

②有一天,学生在写作业,我在静悄悄的教室里巡视,蓦然看见,一个课桌的缝隙里,有一撮小草芽,用细细的白线娇娇地扎着。草芽针一样细,顶端嫩绿,往下是鹅黄,根部则嫩白。我站在那里端详了许久,心中一时有些感动。我相信,这是天地间的第一抹春色。在寒风料峭的二月里,在灰黄苍茫的天地间,发现这一抹淡到极致的春色,需要怎样的耐心和细心呀!也许只有灵秀的孩子们才能感觉得到。当孩子们采集到它时,一定十分快活,乃至大声地欢呼过。我提起那一小撮纤细的草芽看了看,又插进桌面的裂缝里。坐在位子上的男孩,这第一抹春色的主人,仰脸望着我,笑了。

③这以后,稍一留心,便天天可以从学生的课桌上,感受到春意的萌动和蔓延了。桌缝里,有一两截刚刚泛青或萌出芽苞的小树枝,三五朵小野花——那么小,白的似米粒,黄的、红的,像蜡笔上削下的碎屑。想这些鲜艳的粉末,该是二月的风荡来的春天的彩尘,细心的孩子发现了,便用小手指将它们起来,在了他们的课桌上。终于有一天,我看见学生的课桌上,插了一枝迎春,枝条上是繁密的金色小花,如一串耀目的阳光。教室里,被映上了一层淡淡的暖意。

④有一天,我迎着学生的歌声走进教室,看见我放着教科书的课桌上,也插了几朵野花。我的课桌最破,桌面上满是裂缝,循着纵横的缝隙,长满了青草、绿叶、小花。那课桌,仿佛是从春天剪下的方方正正的一块芳草地。我打开教科书,书页里也夹了几朵指甲般大小的紫色小花。我笑了,学生们也喜形于色。我没有说什么,那一笑,已使师生的心沟通了,大家共守着默契。这一节课,上得格外好,学生始终情绪高昂。下课后,我拿起一枝开着淡紫色花朵的葛条,嗅了嗅,对学生说:“真是春天了,连咱们的课桌也都开花了!”学生大笑,欢呼起来。这时候,一个调皮的男孩,指着一个女孩说:“老师,她也开花了!”我一看,可不,她的小辫子上,簪了一枝粉红的野花。学生们又是一阵击掌大笑。

在这开花的课桌间踱步,听着学生们那晴朗的笑声,我觉得,这教室该是春天的源头了。春天是从孩子们的身上产生,先染了他们的课桌,然后漫出窗子,染了山川。和孩子们在一起,就是和春天在一起。                          (选自《人民教育》)
1.从全文看,第①段描写户外的景色,有什么作用?

2.文章描写时用词精美,请品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妙处。

“在这开花的课桌间踱步,听着学生们那晴朗的笑声”

3.读完文章,你怎样理解第段中“这教室该是春天的源头了”一句含义?

4.文章是怎样有条理地表现“春意”的“萌动和蔓延”的?根据提示,结合文中内容说明。 

5.有人认为,“开花的课桌”不是这篇文章最好的标题,你同意这种观点吗?如果同意,请为文章重新命题,并简要说明你命的标题好在哪里;如果不同意,请说明你不同意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自拍神器》,完成题。

自拍神器

“你还拿着自拍这个……吓人哪……我这话出去了,就是你(播出去的)……”中纪委书记王岐山看着崔永元举着的自拍杆,哈哈大笑。不止小崔,小米CEO雷军和多位记者也都在3月份召开的“两会”上使用这种神器,自拍杆在两会上真是大放异彩。

②神器自拍杆堪称自拍爱好者的福音。它的主要部件是伸缩杆、固定支架和蓝牙遥控自拍器。它曾是跳伞等极限运动发烧友的专业用品,人们很快发现了它的其好处——能把更多的人装进相框,这真是一大惊喜!因为“自拍”虽风靡已久,但伸长手臂自拍始终有难以突破的局限——镜头离人太近,能拍进来的人太少。而该“神器”使用者只需将手机或者傻瓜相机固定在自拍伸缩杆上,通过遥控器就能实现多角度自拍。

③自拍大家都会,但如何正确使用自拍杆是一门手艺活

④首先要选择和自拍杆重量相匹配的搭档。自拍杆原则上能像独脚架一样,固定手机、相机和平板电脑等多种拍摄工具,自拍杆本身重量不过一两百克,要再加上平板电脑就成了双手武器,还是斧头造型的一点都不酷,所以手机才是它的最佳“拍”档。

⑤其次,拍照时还要注意伸缩杆的长度。自拍杆的伸缩范围一般是20到120厘米。自拍杆拿在手中,拍照时可能会因手抖而产生虚像,杆越长抖得越厉害,就像钓鱼时手一动鱼就溜了一样所以不建议把杆调得过长。

⑥仅注意这些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角度。除非要拍威廉王子的发际线,否则俯视众生的上帝视角毫无意义。45度才是自拍的最佳视角,具有瘦脸、遮盖双下巴和仰望星空等多重功效。要赢就赢在起跑线上,掌握好自拍角度能省去后期修图的诸多烦扰。

⑦另外,由于自拍杆取景范围广,入镜的人还得注意着装是否无死角,在上半身西装领带、下半身大裤衩的直播间工作场景,自拍杆可能就不那么适用

⑧“自拍杆”这个新鲜的小玩意,其实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年轻,实际上它已经至少存在几十年了,而且几乎每十年都有不同的自拍杆诞生。

⑨1983年,日本人上田宏申请了可扩展杆的专利,这可能是世界上首个自拍杆,可惜在商业上并未取得成功。1995年,自拍杆还曾出现在一本日本科技杂志讲述“无用日本发明”的章节里,那时数码相机还未得到广泛使用,人们想象不出咔嚓咔嚓走一堆胶片拍张大头贴有什么意义。21世纪初期,加拿大发明家Wayne Fromm发明了一个手持可伸缩自拍杆,并在2005年申请了专利,自拍杆开始在一些专业领域得到广泛使用。

⑩如今自拍杆样式五花八门,并随时可能有新的样式出现。随处都可见到使用自拍神器的年轻人,自拍杆迅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几乎所有人都接受了这个表达自我的新方式。它甚至成为中老年政客亲近年轻人的上好工具。去年10月,韩国总统朴槿惠在一个经济中心的成立仪式上,就拿出自拍杆与青年们合影。2014年《时代》杂志还把自拍杆评为年度25大发明之一。

(11)当然,并非所有人都对自拍杆满怀好意。韩国政府已下令禁用未获认证的蓝牙“自拍神器”,因担心这些装置发出的电磁波对人体有害,另一理由是可能干扰其他装置的信号。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如今都禁止在公共场合使用自拍杆,为的是预防可能发生的文物破坏或者伤人事件。一些体育馆、音乐会、博物馆,乃至最新的苹果发布会都明令禁止人们使用自拍杆。

(12)禁止归禁止,不可否认自拍神器已迅速风靡全球,引人思考的是我们为什么如此迷恋用自拍杆自拍时鸟瞰自己(或别人)的感觉。

(选自2015年5月《青年文摘》有改动)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说明内容。

2.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选文⑨⑩两段的位置能否调换?请简要分析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完成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刘义庆 《人琴俱亡》)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汤汤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选自《列子·汤问》

志:志趣,心意。 汤汤:宽广的样子

卒:通“猝”,突然。  操:琴曲。逃:隐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A.不调                     B.恸绝良久

C.伯牙鼓琴                    D.伯牙所
2.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画两处)

钟子期辄穷其趣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A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B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4.你认为子猷月余亦卒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章的内容说明。

5.“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查看答案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桔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

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

【注】这首诗是作者贬为龙标尉时所作。
1.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醉别”叙事,“江楼”点出地点,“桔柚香”写景并点明时令,描绘了送别的环境,含蓄地写出了与友人分别的心情。

B.潇潇的“江风”,凄迷的“雨”,冰凉的“船”,这些意象是暖色调的,烘托出朋友相送,内心那无尽的温暖和惬意。

C.第三、四句想象友人和自己分别后的情景。一个“遥”字,既写出与友人相隔的距离之远,又暗示分别后相见之难,依依惜别之情传达得委婉动人。

D.古歌谣有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诗句“愁听清猿梦里长”以凄清的环境烘托愁苦心情,这两句在表达情感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该诗前两句写实,后两句从“忆”和“梦里”这些词可以看出是诗人的想象,这样虚实相间,寓情于景,巧妙地表达出诗人的情感,请说说该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