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以“ ,不普通”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请从“他、她、它”这三个词语选...

     ,不普通”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请从“他、她、它”这三个词语选择一个,填入横线处,使题目完整。

2)文体自选(除诗歌、戏剧外),字数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4)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她,不普通 她不会写字,却将“爱”写得很大很美;她没有坚实的腰板儿,却支撑起一个风雨飘摇的家…… 在我的记忆中,她的面庞,如最美丽的鹅卵石;她的眉毛,是弯弯的一笔楷书;她的眼睛,如夜空里最明亮的星星;她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和煦的春风……她,就是我母亲。她,不普通。 在别人口中,母亲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和那个时代许多的农村女子一样,母亲的婚姻不能自主。但和她们不同的是,不幸的婚姻促使倔强的母亲毅然走出了农村。在上海打工的她,遇上了同样是打工为生的我的父亲,相同的经历让他俩走到一起。婚后的生活,虽不富裕,却也甜蜜。然而,好景不长,母亲生下我后不久,父亲就卧病不起了。为了给父亲治病,母亲东挪西借,四处求医问药;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母亲不得不节衣缩食。 可三年后,父亲还是走了,留下一双未成年的儿女、一大笔债务,还有一间透风漏雨的破房子。从此,一家人的生活全靠母亲一个人操持,为还债、为生计,母亲外出打工,历尽千辛万苦。几年来,她很少回家,偶尔回来过春节,也是来去匆匆……因为母亲的勤劳、节俭,风雨飘摇的家不但还清了债,也很少出现经济拮据的情形,我也顺利考上了中学。 今年三月的一天,母亲突然回来了,我正要询问,她将粗糙的手伸入裤口袋,拿出手机,看着我说:“老师多次给我发短信,说你……”原来母亲放弃了已打拼多年的工作,就是为了回乡陪我读书。看着母亲原本俊美圆润、如今却被岁月的风霜刻下深深印痕的脸庞,看着母亲原本笔直挺拔、如今却因过度辛劳而微微佝偻着的腰,我心如刀绞、愧疚万分。母亲曾为这份工作付出了很多,如今,因为儿子的不努力,她毅然放弃,这是多么大的牺牲啊! 在一个雨天的晚上,下了晚自习,我拿着书本回到家时,母亲正在做针线活儿。灯光下,我忽然发现深深的皱纹已爬上母亲的额头,两鬓甚至有了白发,那悄悄滑落的不知是汗水、泪水还是雨水……此时,我真想回到无忧无虑的童年,再次看看她鹅卵石般的面庞、楷书般弯弯的眉毛和星星般明亮的眼睛。 我的母亲,就是集勤劳、坚定、勇敢于一身的伟大女性。她,不普通。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写作时先要补充完整题目。题干要求从“他、她、它”这三个词语选择一个。如果填“你”,“你”可以实指,如同学、父母、邻居以及社会上各种人、人与人、一本书、一处风景等;也可以虚指“精神”,如宽容、爱、挫折、一句名言等,还可以写古人,发挥新奇浪漫的想像力。“你”在文中要明确,避免含混不清。“你”要成为叙事行文中的一个线索,要充分展现“你”的作用力。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在“‘面对天灾,我还能做什么呢?我改变不了天气,只能让你眼睛能看到的玉米长得好些。她微笑着说……”省略号处进行肖像和景物描写。

要求:(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2)符合情境;

(3)不超过150字。

 

查看答案

小说阅读

高高的玉米

【美】加里·卡特

吉姆·卡尔顿坐在厨房的窗边,望着烈日照射下的玉米地。今年的庄稼长得特别好,他家屋子的周围满眼都是高高的玉米。

他的妻子休伊站在水槽边,用凉水洗胡萝卜。她时不时看一眼外面的天空。她巴望着天上出现云块,但还是烈日当空,看上去令人不安。已经二十七天没有下一滴雨了。

吉姆抬头瞧一眼不见一丝云彩的蓝天,叹一口气。旱得太久了。眼睁睁地看着叶子被晒得卷起来,真拿老天爷没办法。顿了一顿,他又说,不过,担心也没什么用,只会让心情变得更糟。

休伊是个壮实的女人,今年四十出头。她把胡萝卜放入水槽,然后擦干双手,向她的丈夫走过去。吉姆坐在轮椅里,一只脚往前伸着。

一个月前,他翻修谷仓的时候,不小心从高处摔到了地面上,造成腿部骨折。X光检查显示他的脊椎骨也受到了损伤。至于受损程度、吉姆以后是否还能行走,大夫当时还说不准。

休伊站在轮椅一侧,轻轻抚摩着吉姆的脖子。你说的有道理。她低头看着他说道,确实,干旱太让人焦心了。

她瞅着窗外自家的菜园。他俩曾商量不去管园子里的蔬菜,让它们在烈日下自生自灭。

但他们家那三百英亩的玉米地,不管不行啊。

她弯腰吻了一下他的头。咱们会没事的。她平静地说。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烈日当空,天空没有一丝云彩,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河里的水烫手,地里的土冒烟。吉姆的邻居帕皮·迪克森家的玉米叶子开始发黄、卷曲。

一天,休伊刚从菜园干活回来。吉姆告诉她,他刚刚跟帕皮通过电话。帕皮家的玉米不行了,几乎看不到穗子,连梗都被晒黄了。

帕皮说,如果这个周末还不下雨的话,他要把他地里的玉米全部犁掉。吉姆显得忧心忡忡。

全部犁掉?休伊看了吉姆一眼。

他是那样打算的。可能他过分操心了。我们家的玉米种子跟他家是一样的,又是同时种下去的。可是我觉得我们家的玉米眼下还长得好好的。

又过了几天,休伊从镇上办事回来。吉姆听到她开门的声音。他没有像往常那样和她打招呼。

她走进屋里,目光中满是疑惑。

吉姆正襟危坐,但脸上满是笑容。她放下背着的包。你不会是要告诉我,她说,      “天就要下暴雨了吧。

比那个好多了。刚才医生打电话来,说我后来的X光片看起来很好,比预想的要好。

吉姆顿了一下。他笑得更灿烂了。

医生估计我下个月就能走动了。

能走?她直盯着他的眼睛,他真的说你还能走?她弯下腰,双手捧住吉姆的脸颊。

这个消息真是太好了!她含笑说道,忽然跳了起来,在屋子里轻快地转了几个圈。

这个消息是不是比下暴雨还要好?

啊,是的,亲爱的。比下暴雨好上一百倍。

你知道,他握住她的双手,一个月前,我不知道今后咱们怎么生活,净朝坏处想了。然后来了好消息,干旱一下子变得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是啊。那以后我就不用夜里偷偷摸摸去浇水了。

你是说,给菜园浇水?

菜园,还有从这屋子能看到的所有玉米地。

  玉米地?吉姆两眼盯着她看。

面对天灾,我还能做什么呢?我改变不了天气,只能让你眼睛能看到的玉米长得好些。她微笑着说……

屋外,依然是满眼的高高的玉米。
1.请结合文意,完成下列表格。

情节

 

丈夫担心干旱且腿和脊椎受伤,休伊安慰丈夫

休伊办事回家,丈夫没有与她打招呼

 

休伊心情

不安

欣慰


2.根据要求赏析文章。

(1)日子一天一天过去,烈日当空,天空没有一丝云彩,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河里的水烫手,地里的土冒烟。吉姆的邻居帕皮·迪克森家的玉米叶子开始发黄、卷曲。(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2)能走?她直盯着他的眼睛,他真的说你还能走?她弯下腰,双手捧住吉姆的脸颊。(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3.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休伊这个人物形象。小说结尾“屋外,依然是满眼的高高的玉米”让人回味无穷,你认为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查看答案

记叙文阅读

黑发底下

(1)父亲如书,我是他的再版。

(2)年轻时,我们都顶着一头坚硬的黑发,它仿佛含有铁质,根根向上挺立如戟。抬手轻轻地拍打,会发出稠密结实的“嘭嘭”声,像电流穿透掌心击中身体。在我们个体生命的海拔上,它高高在上乌黑茂盛,像油亮油亮的煤一样不说话,我们在它底下日复一日地生活着。

(3)小时候,我们一家在黔南山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一到星期天天麻麻亮,父亲就独自一人趟着露水,一根扁担挑起两只箩筐,走上弯弯山道,到几十里外的深山里去挑煤来烧。傍晚踏着夕阳挑了满满两箩筐煤回家,正赶上吃晚饭,一只杏儿大的杯子已经善解人意地倒上酒立在了他面前。他端起酒,贴近唇边轻抿一下,放下了,又端起吸了一口,滋溜有声。直到饭吃完了,酒喝尽了,脸变红了,仿佛浑身的困乏与疲累也被一阵风消解走了。母亲就在这时瞥见了他黑发中躲来躲去的几根白发,惊呼道:“哟,你都有白头发了。”说着她拨开发丝,小心翼翼地拔下,摊到父亲掌中。

(4)那白发寥寥几根,躺在父亲掌心,枕着纵横的掌纹,银光闪亮,像是会发光的羽毛。

(5)天难得地飘起了雪,越飘越大。冬夜沉静如石,落入幽深漆黑的古井中,漫长而冷清。逼仄的厨房里,头顶一豆灯光,炭炉傍墙站立,烧壶沉默不语。父亲注视着我和弟弟,就像牧人盯着两只瑟瑟的羊羔羔,问道:“你俩谁给我拔白头发?一根一分钱。”正在打瞌睡的我们顿时来精神了,抢着拔。

(6)父亲的白发不多,稀稀疏疏地像微薄的雪花撒入广袤的黑土地,倏忽拧身捉迷藏似的躲了起来,在灯下实在不易察寻得到。每拔到一根我们都像发现新大陆似的,溅起一片响亮的欢呼。一晚上下来,收获并不多。

(7)然而,明明头天晚上拔光了,可过了一夜,父亲的白发又蹿出了一些,似乎拔的速度总也撵不上蹿的速度。一到晚上,无所事事的我们还是乐意拔,我们只是觉得自己长大了,父亲坐着我们站着,我们与父亲一样高了。一个个冷寂无聊的冬夜很快蹑手蹑脚地溜走了,我和弟弟同时分享着一个心照不宣而自鸣得意的秘密。

(8)等我们都上学了,父亲不再叫我们拔了。生活的困窘和难以排遣的忧愁日渐沉重地压迫着他,他的白发越生越多,几乎占了“半壁河山”,一眼望去触目惊心。我想他除了怕耽误我们的功课外,可能连他自己都泄气了,听任那些白发喧嚣地恣肆疯长。

(9)后来,父亲被癌魔缠身,惊心动魄的手术后,千篇一律地吃药、打针,不厌其烦地化疗、放疗,头发快掉光了,露出了空荡荡的头皮,一根不剩地失去了无比珍爱的头发,他不得不戴上了帽子。不知为什么,我竟觉得掉了头发的父亲是丢了羽毛的孔雀或凤凰,在人群中间有些落寞。

(10)有一天我忽然提起儿时拔白头发的事,父亲一愣,马上孩子似的笑了,瘦削的脸颊上猛地腾起了两片火烧云,沉浸在对往事的愉悦回忆中。良久,才慢悠悠地说:“那时你俩真淘气,老是拔了黑发糊弄我。”

(11)秘密像包袱被父亲轻描淡写地抖开了,我有些无地自容。在岁月面前,一天天变老的父亲曾束手无策,试图借助剔除白发来抗拒生命的一次次落雪,赶在大雪封山以前挽留住某些悄悄远行的记忆,这很像一个农夫靠铲掉稗草来保护庄稼的成长。可我们顽皮的行为却在加快岁月流逝的脚步,我们以帮凶和同谋的身份与父亲鲜明对立。

(12)今天这个日子,在父亲积雪一样飞速消融的生命海拔上,我多么想为他种下一头黑发,让他重新骄傲地穿过人群,像煤被阳光点燃。

(13)但岁月如箭,一经射出,拒绝回头。

(选自《光明日报》2015年2月27日第15版,简默作,有删改)
1.章以父亲的头发为线索展开叙述,仿照示例,在括号中依序填写相应内容。

瞥见白发——         ——         ——掉光头发——   
2.第9段划横线的句子中“丢”字用得很传神,请简要品析。

我竟觉得掉了头发的父亲是了羽毛的孔雀或凤凰,在人群中间有些落寞。
3.说说文章标题“黑发底下”的含义。

查看答案

说明文阅读

飞机“不喝油”也能飞

王远

“阳光动力2号”正在进行为期5个月的环球之旅。这架全球最大的太阳能飞机自3月初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启航以来,吸引了世界关注的目光。

这架“不喝油”的飞机完全由太阳能提供动力,零燃料消耗。它拥有72米宽的翼展,比波音747飞机多出了近4米,重量只有2.3吨,仅相当于一辆运动型多用途汽车的重量。这架太阳能飞机的“动力之源”是 机身上的1.7万多块太阳能电池,这也是“阳光动力2号”的最大亮点所在。这些太阳能电池直接平铺在巨大的机翼上,每一块电池板的厚度是135微米,仅相当于人类发丝的宽度,由其储存的电量可供“阳光动力2号”昼夜飞行,不需要一滴燃料。

人类利用太阳能的历史由来已久,但将其作为一种能源和动力加以利用却仅有300年历史。1974年,第一架太阳能飞机“太阳高升”号进行了一次短暂飞行,首次实现了用太阳能给飞机提供动力的梦想。此后40余年间,各种太阳能飞机不断出现,但始终没有同时满足使用太阳能动力做载人、昼夜、长距离的飞行,“阳光动力2号”的出现,可谓刷新了人类飞行史上的纪录。

“阳光动力2号”环球之旅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商业价值。这架太阳能飞机从理念的萌发到由图纸变为现实历经12年时间。飞行总监雷德·克拉克认为,相比搭载乘客的普通飞机,它有着更艰巨的使命,那就是向世人传播“未来可以属于清洁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信息和理念。放眼未来,这场长达3.5万公里的环球之旅恐怕还只是人类开辟未来探险的一小步,“光之翼”的无限潜能,昭示着清洁能源的美好明天。
1.“阳光动力2号”飞机为什么会引起世界的关注?请通读全文,简要概括。
2.结合链接材料,请概括出“阳光动力2号”的持续动力从何而来?从“阳光动力2号”的环球之旅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链接材料】光电转换是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形式之一。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生伏特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它的基本装置是太阳能电池,“阳光动力2号”的动力即来源于太阳能光伏发电。对太阳能电池而言,最重要的参数是光电转换效率。目前,太阳能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大约在30%,通常需要采用并联与电池储存方式,才能达到增强续航里程和功率的效果。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信①数与萧何②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者数十人,信何等已数言上③,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注释]①信:韩信。②萧何:刘邦的丞相。③上:帝王,这里指刘邦。

(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
1.下列加横线的字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为将,信必不留   /   千里不敢易也    (《唐雎不辱使命》)

B.诸将行道者数十人   /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陈涉世家》)

C.何等已数言上   /   孤不德量力       (《隆中对》)

D.亡,何也?   /        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出师表》)
2.下列句子加点字字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故临崩寄臣大事也 (《出师表》)/ 而安陵五十里之地存者(《唐雎不辱使命》)

B.王曰:“为大将”   /   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C.辍耕垄上(《陈涉世家》)   /   又间令吴广次所旁丛祠中 (《陈涉世家》)

D.信数与萧何语,何奇   /  怅恨久  (《陈涉世家》)
3.翻译下列句子

(1)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2)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4.上文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这段文字讲述的是哪个著名的典故?因为韩信的命运都与萧何有关,民间有句俗语流传甚广,请写出这句俗语。文末“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一句蕴含着萧何怎样的态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