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宣纸:“纸寿千年”》一文,完成小题。 ①对宣纸的记载最早见于《历代名画记》...

阅读《宣纸:“纸寿千年”》一文,完成题。

①对宣纸的记载最早见于《历代名画记》《新唐书》等,起于唐代,历代相沿。宣纸的原产地是安徽省的泾县。因属宣州府管辖,所以这里生产的纸被称为“宣纸”,也有人称泾县纸。由于宣纸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故有“纸寿千年”之誉。

②南唐后主李煜特别喜爱宣纸,不惜重金选调国内造纸高手,集中京都开设纸坊,并把自己的书房“澄心堂殿”腾出来造纸。他每天都到澄心堂观看造纸的操作过程,有时干脆脱掉黄袍,系上纸匠穿的围裙,同工人一起捞纸、焙纸,每制成一批宣纸,他都亲自试写,反复琢磨,直到满意为止。经过几年时间,终于造出“肤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冠于一时”的好纸,李后主就命名它为“澄心堂纸”。这是宣纸中的珍品,一律由皇宫保管,李煜自己享用。文人雅士一旦拥有宣纸便是如获至宝。欧阳修、苏轼等人得到澄心堂纸“如得天球拱璧”,欣喜若狂,颂赞备至,留下“江南李氏有国日,百金不许市一枚”等佳句。

③据《旧唐书》载:唐代张彦远所著的《历代名画记》中提及“好事者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腊之,以备摹写……”。这位当时身居宰相高位又潜心学问的老人在文中极为公正、不加任何雕饰地说到宣纸,这也是直接对宣纸定名的最早的文章。后来陆续出现有关宣纸的故事,笔者载三则。

④《红楼梦》第四十一回里写到宣纸,宝玉、黛玉、宝钗等在议论画大观园时,宝玉说:“家里雪浪纸,又大,又托墨。”宝钗补充道:“那雪浪纸,写字、画写意画儿,或是会山水的画南宗山水,托墨,禁得皴染……”那“雪浪纸”,即宣纸。

⑤上世纪三十年代,鲁迅先生曾写信给郑振铎,说:“……用纸,我认为不如用宣纸……而较耐久,性亦柔软,适于订成较厚之书。”鲁迅先生还曾赠宣纸给一位苏联木刻家,后来他收到一批回赠的苏联版画。另一位使用宣纸的苏联木刻家对宣纸的评价是:“印版画,中国宣纸第一,世界无比。它湿润、柔和、敦厚、吃墨,光而不滑,实而不死。手拓木刻,它是最理想的纸。”
1.根据文意,说说宣纸为什么能获得“纸寿千年”的美誉。

2.“这是宣纸中的珍品,一律由皇宫保管,李煜自己享用”中的“享用”能改为“使用”吗?为什么?

3.有关宣纸的故事,作者依次写了几则:《红楼梦》中人物对宣纸的评价,鲁迅向郑振铎推荐宣纸,苏联木刻家对宣纸的赞美。作者为什么要连举三个例子呢?请说明理由。

 

1.由于宣纸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故有“纸寿千年”之誉。 2.不能。“享用”有“美美地使用”之意,能表明“澄心堂纸”这种宣纸的珍贵精美,突出了李煜对它的喜爱之情;“使用”则显得一般,不能突出宣纸的“肤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冠于一时”的特点,更不能突出李煜对它的喜爱。 3.这几则材料由虚(小说)而实、由古(清代曹雪芹)到今、从中到外(2分)多角度全方位地说明宣纸吃墨、耐久、柔韧等特点(纸质好),突出了宣纸古今中外历来为人称道。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内容的理解与提炼能力。仔细阅读文章,此题在文章第一自然段中很容易得到明确的答案,即第一段最后一句话。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词语的作用的理解,这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回答此类问题应结合具体语句来理解词语的含义,再回答如果换掉则不能突出“**”。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和写作思路的理解能力。回答这类型的问题首先要表态,回答能或不能;然后说明此顺序的作用。 考点:分析说明顺序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艾子有孙,年十许,慵劣不学,每加榎楚①而不悛②。其子仅有是儿,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责必涕泣以请。艾子怒曰:“吾为若教子不善邪!”杖之愈峻。其子无如之何。

一旦,雪作,孙抟③雪而嬉,艾子见之,褫④其衣,使跪雪中,寒战之色可掬。其子不复敢言,亦脱其衣跪其旁。艾子惊问曰:“汝儿有罪,应受此罚,汝何与焉?”其子泣曰:“汝冻吾儿,吾亦冻汝儿。”艾子笑而释之。

(选自〔明〕陆灼《艾子后语》)

【注释】①榎(jiǎ)楚:分别是灌木的名字,古代常用来做为刑具,这里指用木条或棍棒抽打。

②悛(quān):悔改。③抟(tuán) :同“团”,把散碎的东西捏聚成团。④褫(chǐ):剥夺。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其子仅有是儿(                           ②责必涕泣以请(        

③杖之愈峻(                               ④其子不复敢言(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艾子笑而释之

A.得而腊之以为饵   B.朝而往   C.而吾以捕蛇独存    D.黑质而百章
2.请根据要求,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1)孙抟雪而嬉  (标在动宾之间)

(2)寒战之色可掬(标在主谓之间)
3.翻译下列句子。

(1)吾为若教子不善邪?译文:

(2)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译文:
4.艾子最后为什么“笑而释之”呢?请结合文章,用自己的话阐述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 下面关于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花秋月”这些美好的事物让作者触景生情,首句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秋月等一切美好事物的喜爱与赞美。

B.“往事知多少”一句中,“往事”是指作者往昔为人君时的幸福美好的生活,但是一切都已消逝,化为虚幻。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故国的江山、旧日的宫殿都还在,只是物是人非,江山易主。怀想时,多少悲恨在其中。

D.本词多处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形象逼真地传达出词人内心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

(2) 请赏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妙处。

 

查看答案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材料一:9月8日,我们将迎来9月的第一个节气——白露。所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当草木上的露水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这就是“白露”这个名字的由来。

材料二:“白露”节气的早上,露水和较低的气温让各种昆虫不太适应,它们选择等待,等到日出后才慢慢开始活动。天气转凉后,多数昆虫会死去,留下卵或者幼虫熬过漫长的冬天。

一些鸟感受到寒意后,选择启程,用长途迁徙躲避冬天。正所谓“鸿雁来,元鸟归,群鸟养羞”。此时,像黄鹂、燕子等被我们称之为夏候鸟的鸟则开始成群结队往南飞,飞到东南亚、印度甚至非洲。

(1)请运用在“气象物候”专题中学到的知识解释“鸿雁来,元鸟归,群鸟养羞”的现象。

⑵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白露”节气出现的物候现象。

⑶ 结合材料,仿照例句,解释“白露”节气的意义。

例句: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终于我站了起来,四下里看了一看,应该承认,我从未见过比这更赏心悦目的景色。周围的田野像不尽的花园,圈起来的田地一般都是四十英尺见方,就像许许多多的花床。田地间夹杂着树林,树林约占地八分之一英亩,据我推断,最高的树大约高七英尺。我瞭望左边的城池,那样子看上去就像戏院里所绘的城池的布景。”

(1) 以上的文字选自               (书名),作者      (国籍)             

(2)下列关于名著内容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格列佛乘坐“燕子号”跟随船主威廉普利去太平洋一带航海,意外流落小人国。

B.朝廷曾一度决定将格列佛饿死或者用毒箭处死,但是格列佛的勇敢善战促使朝廷改变原先的想法,决定善待格列佛。

C.小人国皇帝招待格列佛看他们国家的几种表演,格列佛最高兴看的是绳上跳舞。

D.表演棍技时,皇帝会把红丝线赏给第一名,把蓝丝线赏给第二名,把绿丝线赏给第三名。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①山水之乐,                 

                  ,静影沉璧。

③无可奈何花落去,                

④越明年,            百废具兴。

⑤边塞诗象一朵绝艳的异域奇葩。它以似火的颜色点燃了壮士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青春,如                                   (李白《塞外曲》)。然而绝艳背后,也有旷古的孤独与幽怨,如                                       (王之涣《凉州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