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于漪的《往事依依》(节选),完成题目。
①年华似流水。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②小时候,我住的小屋里挂着一幅山水画。这只是一幅极普通的画,清晨看到,晚上看到,一天少说看到三四次,竟百看不厌。有时凝视久了,自己也仿佛进入画中,“徜徉于山水之间”,甚得其乐。入了神,自然乐在其中。家里有一部《评注图像水浒传》,一打开,就被一幅幅插图吸引住了。梁山雄伟险峻,水泊烟波浩淼,水面有无边无际的芦苇,山上有一排排大房子……这一切,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好像就是家乡长江边焦山一带。那时读《水浒传》,会不知不觉把焦山一带风景当作梁山泊背景,我似乎目睹何涛、黄安率领的官军在茫茫荡荡的焦山下,在芦苇水港中走投无路、狼狈逃窜的情景,犹如身历其境,真是津津有味。以后年龄增长,也曾重读《水浒传》,虽然理解比小时候深入,但是形象却不如那时鲜明。后来才懂得,这就是形象思维的作用,生动的形象可以形成深刻的记忆。
1. 第①段中划线词 “搜索枯肠”用得好,说说理由。
2. 小屋里一幅极普通的山水画,小时候的“我”为什么竟能百看不厌?
道旁苦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折枝:压弯了树枝),诸儿竞走取之,惟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解释加点的字。
(1)尝与诸小儿游( )(2)诸儿竞走取之( )(3)惟戎不动( )
2.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3.这则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苏轼的《浣溪沙》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萧萧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萧萧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选出下列“之”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 )
A.故时有物外之趣。 B.何不试之足
C.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D.观之正浓
2.所选语段写的是 之趣。
3.翻译下列句子。
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以“爱心”为 话题,仿写一个句子。
爱心是冬日里的阳光,能融化心中的坚冰;爱心是夏天里的清泉,能滋润干涸的心田;爱心是 。
指出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A、每次考试王老师总是危言耸听地告诉我们要仔细审题,认真答题。
B、他奋不顾身抢救落水儿童的事迹真是骇人听闻。
C、我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宛若世外桃源,令人流连忘返。
D、他学习认真是出了名的,每天都是忘乎所以地学到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