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 火车上的故事 晚上,我由广东湛江市搭乘火车到广州去,八个多小...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

火车上的故事

晚上,我由广东湛江市搭乘火车到广州去,八个多小时的路程,买了四人同室的软卧票。尽管觉得和素昧平生的人同室共寝是一件十分别扭的事,然而,别无其他选择,也只好随遇而安了。

进入那间极为局促的车厢寝室时,已有一位年过六旬的妇人坐在里面了。浅灰色的高领套头毛衣,极为得体地配以铁灰色的西式套装衣裤;染黑了的短发,一丝不苟地梳得整整齐齐;方形的细框眼镜,恰如其分地衬托出一股斯文淡定的书卷味儿。

攀谈之下,知道她是广州一份知性杂志的主编,几天前专程到湛江去约稿,现在,大功告成,启程回家。由于志趣相投,我们谈得十分投缘。就在这时,火车站的扩音器突然响起:

“请各位注意:软卧的车票还有几张,有意购买的人赶快去买!”

妇人转头对我说道:

“真希望这间寝室没有人再进来,图个清静。”

我一听,便笑了起来,因为我心里也正转着同一个念头。

然而,不到十分钟,我们的希望便破灭了。

一位中年妇女拖着一个行李箱,踏着碎步走了进来。

她身材高大,穿了一套花格子的绒质衣裙;惹人注目的是她的丝袜,橘红色的,使她的两条腿看起来好像是两根活动的胡萝卜。一进寝室,她便以极大的嗓门朝我们友善地打招呼:“嗨,回广州啊?”老编辑微微颔首,目光停驻在她双腿的丝袜上,眸子里原先蕴含的笑意全都没有了,而原本车厢里那一份融洽的气氛,也倏地僵了、冷了。

中年妇女吃力地把大大的行李箱安顿好,然后身体斜斜地靠在卧铺上,把手上的塑料袋打开,取出里面的多种零食,摊放在窄窄的桌面上,笑着说:“吃,你们吃,不要客气!”霎时,甜的、酸的、咸的、辣的味儿,扭扭捏捏地交缠在一块儿,猥猥琐琐地窜满了整个车厢。老编辑皱起双眉,怏怏地把脸转到另一边去。她见我们没有反应,自顾自地抓起了一大把瓜子,嗑、嗑、嗑,发出一种极为单调而又扰人的声响,还一边嗑,一边把瓜子壳朝下扔,不一会儿,满地都是愣愣地张开了口的瓜子壳。老编辑的脸色更难看了。

火车开动不久,查票员进来了。依据惯例,她要求每一位乘客出示证件。我交出了国际护照,老编辑交出了身份证。然而,那位中年妇女把自个儿大大的皮包翻遍了,就是找不到证件。查票员要她说出证件的号码,她支支吾吾地说不出来:“啊,我记不清啦!”好脾气的查票员并没有坚持,便走了出去。

我和老编辑交换了一下眼神,这个“来历不明”的女人,骤然成了我们两人心中长出来的一颗瘤。想起层出不穷的火车偷窃案与抢劫案,又想到我背包里的几千美元,我坐立不安。

过了约莫一盏茶工夫,老编辑终于憋不住了,她站起来,快步走了出去。刚好稽查员就在过道不远处,她毫不客气地向他提出了投诉:

“我要换房!我房里那个迟来的女人,没带证件,不知道是什么身份,现在世道很坏,我不想冒这个险!”

稽查员说:

“别的房间都满了呀,换不了。不会有问题的啦,购买火车票时,都要出示证件的,她大约是用了家眷的证件买的票,出了事情,一定追查得到,你放心吧!”

“出了事,再来追查,不是太迟了吗!”老编辑生气地说。

“不会出事的,您就请放心吧!”稽查员淡定地回应。

当时,四周很静,老编辑和稽查员的对话,每一句都清清楚楚地传进我们那间寝室里。我觉得很不好意思,看那妇女的表情,她竟若无其事,好像外面谈论的事情与她一点关系也没有。

半夜里,老编辑哮喘病发作,嘶嘶嘶地喘气,好不辛苦。那女人二话不说,从自己的皮包里取出一个喷雾器,要老编辑张开口,帮她喷;接着,又为她搓药油,从自己的热水瓶里倒出热水,喂她喝。忙了老半天,终于把她安顿好,再妥妥帖帖地替她盖好被子,才返回自己的床铺。

睡在上铺的我,把这一切看在眼里,既感动,又感慨,啊,有许多时候,真的不可“以貌相人”呀!

早上,有人敲门,通知我们起身,还有半个小时便到广州了。

老编辑揉着浮肿的双眸坐起来时,女人立刻对她说道:

“我昨晚听了新闻,知道北部寒流今天南下,气温降得很低,大约只有七八度,你有哮喘病,最好披上我的大衣再出去。我的家人会开车来接我,就让我送你回家吧!”

老编辑一张脸涨得通红通红的,说:

“昨晚我对你有些误会,真是对不起!”

女人微笑着说:

“没有关系,我从来都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因为我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双眼湿润,觉得自己上了人生极好的一课。
1.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
2.文中的画线句子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文章在刻画中年妇女这一人物形象时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4.文中的中年妇女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5.文章结尾说:“我双眼湿润,觉得自己上了人生极好的一课”。结合文章内容,你认为作者所说的人生一课是什么?

 

1.被我们认定为不是好人的中年妇女热心救助突发哮喘病的老编辑,给我上了人生极好的一课。 2.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中年女穿橘红色丝袜的两条腿比作两根活动的胡萝卜,生动形象地写出中年妇女穿着“时髦”,不合身份和年龄,体现“我初见中年妇女的厌恶之情,为下文老编辑怀疑中年妇女是坏人并要求换房作铺垫了,并且与下文中年妇女热心帮助犯病的老编辑形成对比,让人猛然惊心, 不应“以貌取人。(手法1分,效果2分) 3.主要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这样前后对比,更突出了中年妇女的热心、乐于助人、细致周到,从而升华文章不可“以貌取人”的主题,结构上收到使人意想不到且意犹未尽的效果。 4. 她是一个乐于助人、心地善良的人,在老编辑哮喘病发作的时候二话不说,帮助老编辑,忙了大半夜;她是一个不拘小节、对人真诚的人,刚见到我们的时候就友善地打招呼,把自己带的零食摊放出来,并自顾自地抓起一大把瓜子嗑;她是一个细心周到的人,她提前听了新闻,知道天气的变化,带上防寒的衣服,并考虑到老编辑的身体状况,主动把衣服让给老编辑部;她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在老现编辑与稽查队员对话的时候,她明明听到了对话,却装作听不见,而且还在之后老编辑犯病时热心帮助。(写出1个方面得1分,写出2个方面得3分,意思对即可)。 5. 文中“我”和老编辑在对待中年妇女的态度上十分恶劣,我们从中年妇女的“时髦穿着以及在我们看来粗鲁的的行为上认定她是一个会对我们造成威胁的坏人,但后来她在不计前嫌的情况下对老编辑的热心帮助感动了我,使我认识到不能“以貌取人”,要看人的内在,应该用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人。(4分,意对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了解故事中三个人物的关系,“我”是故事的见证人,主要从两个女人的角度概括故事情节,用一句话来概括她们之间发生的事情和“我”的感受。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语句中的“好像是两根活动的胡萝卜”显然用了比喻,从表达人物穿着的独特、表达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表达“我们”对对方的态度、为下文情节铺垫等方面来分析语句描写的作用。 考点:分析作品描写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阅读全文情节,分析前后文中作者对中年妇女的描写和表明的态度来分析即可了解作者使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从突出人物形象和情节的生动来分析此写法的作用。 考点:分析作品描写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赏析人物形象,要根据文中故事情节及人物的言行描写具体举例,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分析概括。本文虽然写了中年妇女不拘小节的举止,但本文中要是写他性格开朗、乐于助人,这是文章主要表现的内容,要从这方面来分析概括其形象特点。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 试题分析:本题解答要抓住“我”这个人物的内心感受,找到文前文后写“我”对中年妇女的态度的内容,结合中年妇女的行为表现来理解“我”从中年妇女身上明白了什么道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

【甲文】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晏子使楚》)

【乙文】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②深矣,常有以自下③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④。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①御:马夫。 志念:志向和兴趣。自下:谦虚 抑损:谦逊,抑制(自己的骄态)。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缚者为者也                   (2)味不同

(3)夫问其                      (4)晏子荐以大夫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2)既而归其妻请去。
3.读了乙文,你觉得晏是个什么样的人?
4.甲文中晏子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反驳后,楚王为什么笑着说“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乙文“御之妻”用什么方法教育了丈夫,请举例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古诗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子规声里雨如烟”一句意境深远,画面优美,请你发挥想象,将之扩成一段话,字数50字左右。

答:                                                         

2.“才了蚕桑又插田”句中“才了”“又”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                                                         

 

查看答案

班上将开展一次文学名著竞赛活动,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你为这次活动准备一段开场白。要求:讲明活动的意义,并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字)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事情已经过去了27年,27年是一段漫长的时间,其间沧海桑田,世事多变,但我不相信他会忘掉我,忘掉中国。

B.科举时代的莘莘学子,寒窗苦读,为的就是金榜题名,为的就是荣华富贵。

C.一个很大很大的困难,除以13亿,就会变得微不足道;一个很小很小的爱心,乘以13亿,就会聚成爱的海洋。

D.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可日本文部省却别出心裁地一再修改中学历史教科书,掩盖战争罪行。

 

查看答案

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有语病,请找出并进行修改。

①“知识守护生命”是由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的大型公益活动。②这项活动以生命意识教育为主题,③由“潜能”“坚持”“团队”“生命”四部分组成,④是新学期之初教育部门奉献给全国近4亿多名青少年的一份礼物。⑤有专家认为,生命教育是教育之源,教会学生珍惜生命是教育主旨以人为本的回归。

  句,修改意见:

  句,修改意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