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言文,回答小题。
《破瓮救友》
光坐七岁①,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②,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
注:①光坐七岁:司马光七岁的时候。 ②瓮:水缸。
1.⑴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
①鞭数十( ) ②遂不得履 ( )
③众皆弃去 ( ) ④手不释书 ( )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闻讲《左氏春秋》,爱之 至之市
B.群儿戏于庭 于土墙凹凸处
C.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 飞漱其间
D.退为家人讲 二虫尽为所吞
3.翻译句子。
(1)故时有物外之趣。
译文: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3)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译文:
4.司马光砸瓮救友这个故事表现了他什么样的精神?
综合实践活动。
⑴下面是一部名著中的部分情节,读后请完成后面的问题。
他从口袋里掏出了一根放风筝的线,把它系在一个突出的地方,他和A就此出发,汤姆领头,边摸索着走边放着线。走完二十步,这条通道就止在一个“断崖边”。
以上内容出自于一部童趣盎然的作品,这部作品的作者是_____(国家)_________。
文段中的A名字是__________。
⑵李明同学读了这部名著后,渐渐在课上不听讲,甚至搞恶作剧,还振振有词地说:“汤姆在课堂上就是这样做的。”作为他的朋友,你看到这种情况,怎样规劝李明呢?(要求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在某一个传统佳节,汤姆穿越到我国,看见满大街都张贴着宣传这个节日的标识,他不知道这是什么节日。
请你告诉他这个节日的名称是___________,,汤姆不明白这个节日用这个标识的原因,请你向他解释一下这个标识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默写。
春冬之时,则 ,回清倒影。
今夜月明人尽望, 。
,有容乃大; ,无欲则刚。
(4)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 ;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东风不与周郎便, 。
,风正一帆悬。
青山有幸埋忠骨, 。
苏轼《水调歌头》中表达对天下离别之人美好祝愿的诗句是“ ,_____”。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填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4分)
|
|
|
|
|
|
|
|
|
|
|
|
|
|
|
|
江都经济发达,一直jī( )身全国“百强县(区)”行列,江都文化丰厚,历来人文荟cuì( )。在城区中心西南角座落着一座城市广场,广场主入口处有一块卧石,上面雕lòu( )着“龙川广场”四字,广场中心yì( )立着一座“龙腾”雕塑。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总是熠熠生辉。《安恩和奶牛》中的安恩清贫、淳朴、善良,《社戏》中的六一公公宽厚、热情、好客。
B.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短小精悍,幽默深刻。寓言《郑人买履》选自《韩非子》,寓言《刻舟求剑》选自《吕氏春秋》。
C.语文课本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文学之门。通过学习了《繁星》和《幼时记趣》,我们分别了解了巴金作品的自然真挚和沈复作品的情趣盎然。
D.民俗文化是斑斓多彩的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沈从文的《端午日》和刘绍棠的《本命年的回想》分别向我们介绍了端午节和二十四节气的习俗。
对联也叫对子、联语,是我国独有的文学形式。请找出“日丽千芳闹”这个上联最合适的下联( )
A .明月万山寂 B .风和百鸟鸣
C. 星灿孤月明 D .党好百姓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