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桃花源记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桃花源记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选文的作者是                        (朝代)著名诗人。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阡陌交通                                  便还家

余人各复至其家                          处处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_________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_________    _
4.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后遂无问/津者
5.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为什么“不足为外人道也”?

6.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1.陶渊明 东晋 2.交错相通 要通“邀”邀请 邀请 做标记 3.(1)土地开阔平坦,房屋整齐的样子,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子,桑树和竹子之类的。(2)他们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代的战乱,带妻子儿女邻居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4.D 5.是因为他们不愿与外界交往,怕外人扰乱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害怕再受战乱之苦。 6.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压迫 ,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各尽所能的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的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而友好。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对于名家名篇的作者名字、朝代、称号作品等都要用清晰地记忆和掌握。 考点:识记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注意“要”是通假字,通“邀”邀请,“志”是动词,做标记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绝境”是古今异义,古义是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是没有出路的境地。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断句。解答此题要了解断句的一般规律。文言语句,我们可以利用其中的名词、虚词、句式等作为突破口,寻找断句之处,还要读懂文句的意思,结合上下文进行判断。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研读短文,理解文段的大意。熟读精思,理解内容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在大致掌握了文章意思之后,凭语感把确有把握、容易分辨的地方先断开来,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句子内容的理解。因为他们为了逃离秦朝的战乱,"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他们不想外人打扰到他们和平安逸的生活。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把握。围绕“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战乱频仍,赋役沉重,民不聊生;从陶渊明追求无富无贵,无君无臣的社会思想,少有大济苍生之愿望,现实的黑暗使他难以施展其志,而作品憧憬出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争的理想社会”来考虑即可。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按要求回答问题。

反映1937年中国南京的战争灾难大片《南京!南京!》4月16日在北京举行了盛大的首映礼,导演陆川携刘烨、范伟、高圆圆等演员到场,敬一丹、杨澜、许戈辉等众多名嘴也前来助阵。一如该片沉重的主题一样,首映礼凝重而感人。

央视著名主持人敬一丹现场说:“为什么要拍这样的电影?是为了让现在的青年知道,我们的先辈不是懦弱的,他们为了这个国家、民族所做的是不会被忘记的。我们感谢这部电影。”

(1)请把这则新闻压缩成不多于15个字的一句话新闻

(2)1937年的南京在大多数人眼里是血腥而懦弱的。而从这则新闻中看,《南京!南京!》似乎突破了这一点。请结合你对战争的理解,说一说我们为什么要感谢这部电影。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能否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B .通过全社会严格防控,使H7N9禽流感疫情没有大规模爆发。

C.为杜绝中国式过马路这一陋习不再发生,各地交管部门纷纷出台惩罚措施。

D .今年全国先后出现10次大范围雾霾天气,主要出现在我国中东部地区。

 

查看答案

下列书写、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B. 仄歪:倾斜,歪斜。

C.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D .寒禁:因寒冷而哆嗦。在《芦花荡》中指因天气寒冷身体的症状。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只有两个不正确,请找出并改正。

拂(fú)晓     瓦砾(lè)     箱箧(qiè)     荒谬(miù)   地窖(jiàO)

阻遏(è)         锐不可当(dǎng)            张皇(huáng)失措

_____    _改为________     _______   改为________

 

查看答案

文学常识填空。

《芦花荡》的作者是         ,他的另一篇著名小说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