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让文明素养追上现代化的脚步 李浩燃 ①“海星被摸死!模型巨蜥的脚趾也被摸断了!”...

让文明素养追上现代化的脚步

李浩燃

海星被摸死!模型巨蜥的脚趾也被摸断了!”最近一则微信广泛传播,从一个侧面表明,开馆不足一个月的上海自然博物馆,陷入了喜忧参半的处境。博物馆受公众热捧令人欣喜,但观展过程中暴露出的不文明行为,又引人忧虑。

事实上,“海星被摸死”只是网上持续热议的文明话题的一个新注脚。从埃及卢克索神庙浮雕到成都武侯祠《前出师表》石刻,“路培国”们的“到此一游”刻字,至今没有绝迹;向空服人员泼面、攀爬红军雕塑照相,种种劣行仍然在各种场合上演。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一些地方出现的当街暴打妇孺现象,更引来群情激愤。

无论是出境旅游的不良行为被媒体打“差评”,还是公路上的违章驾驶、危险飙车等,许多不文明现象,可说是腰包“鼓起来”、生活“阔起来”后遭遇的社会发展新课题。搭乘着城镇化、现代化的时代快车,许多人逐步远离了物质匮乏的窘迫,又浑然不觉地陷入了另一种窘境。“发展的列车匆匆驶过精神的站台,现实的变化把心灵的地图抛在身外。”充满诗意的语言,道出了一些人“脑袋”轻于“口袋”、灵魂跟不上身体的尴尬状态。如果从社会层面来思考,公民文明素养如何与现代化同步,精神文明如何与物质文明比翼齐飞,已经成为亟待破解的现实课题。

恩格斯说,“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关键词汇,“文明”折射国家发展的境界、社会进步的状态,是凝聚当代中国价值公约数的重要平台。应当看到,文明不仅仅需要被唤醒,更应在制度设计层面体现软硬结合、标本兼治。日前,继《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正式施行近一个月后,国家旅游局公布首批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大闹亚航、强行打开飞机应急舱门、攀爬红军雕塑照相等不文明事件的四个当事人被列入“黑名单”,便是一种积极的尝试。惩恶扬善、久久为功,以不断加大的外力强化约束,让放纵自我、妨碍他人、侵害公序良俗的行为付出代价,方能防止“破窗效应”,变压力为动力,促使文明变成公民的行为自觉与生活方式。

看得见的硬伤容易修复,看不见的短板却难补齐。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文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从不文明到文明,从文明的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递进,自然需要一个“进化”的过程。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也不应一味批评公民素质参差不齐,更当以每一次问题暴露为契机,优化管理方式、加强机制构建,真正从治理现代化的高度推进文明建设,依靠“制度文明”稳步提升“公民文明”,不断推高全社会的文明水位。

文明不是空洞浮泛的口号,仰赖一点一滴的践行去成全。因此,与其做一个对不文明现象义愤填膺的“键盘侠”,莫如迈出坚实步伐,用双手书写文明的笔画。你的文明,或许就存在于银行ATM机的一米线旁,展现于人潮涌动的公交车站牌下,闪耀在川流不息的行车道中。如果说,遵守公共空间的秩序与规则是底线要求,那么,主动为别人着想、做社会关系的润滑剂,则是更高境界。从这个意义出发,知行合一,做一个更加文明的公民,其实也是在打造一个更好的自己,过一种更值得过的生活。

一位西班牙作家说过,“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文明是世间最动人的语言,一个视文明为阳光的国家、一个视德行如生命的民族,让文明素养追赶上现代化的脚步,必将更富有魅力,也必能赢得真诚的尊重。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前三段例举众多不文明现象有何目的?
3.文章第⑤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在下边横线处按例句的结构样式仿写一组句子,使其上下文连贯。

你的文明,或许就存在于银行ATM机的一米线旁,展现于人潮涌动的公交车站牌下,闪耀在川流不息的行车道中。你的文明,或许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最后一段西班牙作家的话,强调了文明是公民交际中必须具备的素养。

B.文章第段加点的词语呼应紧密,既对公民有宽容的心态,又从制度建设的高度指出了提高公民素养的路径。

C.“看得见的硬伤容易修复,看不见的短板却难补齐。”这里的“短板”指的是公民素养的严重缺失。

D.为了制止游客不文明行为,国家旅游局制定了《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有了这个管理办法,就能从根本上杜绝游客种种不文明现象。

 

1.(2分)让文明素养追上现代化的脚步(或:我们要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并重) 2.(2分)①例举不文明的行为,从生活中引出议论话题。②围绕这些现象,为后文展开议论奠定基础,增强了论证的针对性。(每点1分,意对即可) 3.(3分)道理论证(1分)表明了文明素养的养成不仅需要有时间进程,还要通过加强制度管理建设来提高公民素养的观点(2分) 4.(3分)示例:就存在于食堂窗口边的队伍中(1分),展现于同学平时的语言里(1分),闪耀在扶危解困的友爱间(1分)。(意思对即可) 5. (2分)D 【解析】 1. 试题分析:学生明确论点的要求应满足三点:作者的观点、明确的判断、完整的句子。学会在文章中找出和概括符合观点的句子。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 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整体感知文本,进行归纳总结。这里标题就是中心论点。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议论文的开篇一般有引起下文(引出议论话题),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兴趣)的作用,学生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此处例举不文明的行为,从生活中引出议论话题。围绕这些现象,为后文展开议论奠定基础,增强了论证的针对性。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首先要了解议论文有哪些论证方法及它们的特征,论证方法除了举例论证外,在讲道理方面还有比喻证论、引用证论、类比论证以及正反论证等。根据具体内容判断。论证方法的作用联系全文的中心论点和本论证方法所在文段中的分论点来说明论证方法的作用,即说明了什么问题,论证了什么观点。根据不同的论证方法用评价语,如“有力地证明”“形象生动地说明”等。 考点: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开放性语言运用,没有统一答案。仿写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正确即可。力求做到形神兼备,语意流畅。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 试题分析:抓住各项语句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全文,梳理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D中说法不合理,根本上杜绝游客种种不文明现象,应是公民的行为自觉。“杜绝”一词表达过于绝对。 考点: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议论文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大风

莫言

我家后面有一条弯弯曲曲的胶河,沿着高高的河堤向东北方向走七里左右路,就到了一片方圆数千亩的荒草甸子。每年夏天,爷爷都去那儿割草。我爷爷的镰刀磨得快,割草技术高,割下来的草干净,不拖泥带水。

最早跟爷爷去荒草甸子割草,是刚过了七岁生日不久的一天。堤顶是一条灰白的小路, 路的两边长满野草,行人的脚压迫得它们很瑟缩,但依然是生气勃勃的。爷爷的步子轻悄悄的,走得不紧不慢,听不到脚步声。田野里丝线流苏般的玉米缨儿,刀剑般的玉米叶儿,刚秀出的高粱穗儿,很结实的谷子尾巴,都在雾中时隐时现。河堤上的绿草叶儿上挂着亮晶晶 的露水珠儿,微微颤抖着,对我打着招呼。

田野里很寂静,爷爷漫不经心地哼起歌子来:

一匹马踏破了铁甲连环

一杆枪杀败了天下好汉

一碗酒消解了三代的冤情

一文钱难住了盖世的英雄……

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听着歌声,我感到陡然间长大了不少,童年似乎就消逝在这条灰白的镶着野草的河堤上。

他带着我去找老茅草,老茅草含水少,干得快,牲口也爱吃。爷爷提着一把大镰刀,我提着一柄小镰刀,在一片茅草前蹲下来。“看我怎么割。”爷爷示范给我看。他并不认真教我,比画了几下子就低头割他的草去了。他割草的姿势很美,动作富有节奏。我试着割了几下,很累,厌烦了,扔下镰刀,追鸟捉蚂蚱去了。

不知何时,天上布满了大块的黑云

我帮着爷爷把草装上车,小车像座小山包一样。大堤弯弯曲曲,刚走出里把路,黑云就把太阳完全遮住了。天地之间没有了界限,我竟然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回头看爷爷,爷爷的脸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

河堤下的庄稼叶子忽然动了起来,但没有声音。河里也有平滑的波浪涌起,同样没有声音。很高很远的地方似乎传来了世上没有的声音,天地之间变成紫色,还有扑鼻的干草气息、野蒿子的苦味和野菊花幽幽的香气。

在我们的前方,出现了一个黑色的、顶天立地的圆柱。圆柱飞速旋转着,向我们逼过来,紧接着传来沉闷如雷鸣的呼噜声。

“爷爷,那是什么?”

“风。”

爷爷淡淡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说着,他弯下了腰。

我们钻进了风里,听不到什么声音,只感到有两个大巴掌在使劲扇着耳门子,鼓膜嗡嗡地响。堤下的庄稼像接到命令的士兵,一齐倒伏下去。

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风把车上半干不湿的茅草揪出来,扬起来,小车在哆嗦。爷爷的双腿开始颤抖了,汗水从他背上流下来。

夕阳不动声色地露出来,河里通红通红,像流动着冷冷的铁水。庄稼慢慢地直起腰。爷爷像一尊青铜塑像一样保持着用力的姿势。

我高呼着:“爷爷,风过去了。”

他慢慢地放下车子,费劲地直起腰,我看到他的手指都蜷曲着不能伸直了。

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全卷走了,不、还有一棵草夹在车梁的榫缝里。我把那棵草举着给爷爷看,一根普通的老茅草,也不知是红色还是绿色。

“爷爷,就剩下一棵草了。”我有点懊丧地说.

“天黑了,走吧。”爷爷说着,弯腰推起了小车。

我举着那棵草,跟着爷爷走了一会儿,就把它随手扔在堤下淡黄色的暮色中了。
1.莫言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请用简洁的语言分点概括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
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一句中,“爬行”一词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2)品味“我们进了风里”一句中“钻”的妙处。
3.阅读文中画波浪线文字,结合全文说说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4.文中画直线的段落描写了大风降临前的情形,请简要赏析。
5.小说中“我”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

 

查看答案

口语交际。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说说产生笑料的原因。

歌舞团新到了一位节目主持人。第一次上台,领导再三嘱咐她不要紧张。可她还是紧张,上场后报的第一个节目是独唱《当枫叶红了的时候》,她却报成了《当红叶枫了的时候》,全场哗然。下场后,领导安慰她:“不要紧,注意报对下一个节目:合唱《我们都是一家人》。”没料到她更紧张,上场时报成了《我们一家都是人》,领导晕倒。

 

查看答案

病句修改(请使用常用的修改符号在原句修改

(1)房价能否回归到合理的价位,关键在于中央调控政策持之以恒。

(2)科学家们近日宣称,地球上所有黄金来自一场大约4亿年前巨大的“陨石雨”的恩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我母亲对我们的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那时家里样样都要节省,有人请吃饭是从来不敢答应的,以免回请;买日用品也是常常买减价的,买拍卖的底货;姐姐的长袍是自己做的,买15个铜子一米的花边,常常要在价钱上较半天。

可是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zhàn)桥上去散步。那时候, A 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进口来,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

唉! B 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   )                zhàn (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是“      ”,这个的正确写法是“     ”。
3.文中“永不变更“一词中”更“的意思:         
4.请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如果   只有  只要)     A处(           B处(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1)竹外桃花三两枝,                           (《惠崇 <春江晚景> 》)

(2)         ,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    (《诗经 》)

(3)蒹葭采采,_________。所谓伊人,_________    (《诗经 》)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_    (《与朱元思书》)

(5)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故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